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簡介每一種負面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書中說道:“當渴望無法在世界上表達,只能壓抑下去,枯死在內在的時候,人的內在往往就會發展出負面功能的方式滿足需求,讓負面行為模式重複”

你喜歡你的學校嗎為什麼

猶記得初次讀《停止你的內在戰爭》那會的心潮湧動,自我的情緒隨著書中的案例與旁白時而掉眼淚,時而想起老朋友,時而又感到歡欣鼓舞。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每一種負面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書中說道:

“當渴望無法在世界上表達,只能壓抑下去,枯死在內在的時候,人的內在往往就會發展出負面功能的方式滿足需求,讓負面行為模式重複”。

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哭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想起了沉迷於遊戲中的大兒子,他不就是這樣的嗎?他從來不被我們看見和理解,他想要的也一直無法表達。

憶起我曾經當案主的那一次,

深深體驗過孩子所處的那個位置後,當時帶給我的感受就是隻有一顆心的空空蕩蕩。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感受到兒子

“心空”

的那一回,讓我悲傷得不能自已。

黃仕明老師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源於父母自我感的錯位”。

父母將自己的存在感建立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好就覺得自我榮耀,孩子不好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這種

錯位的自我感不僅讓孩子的生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使得孩子為了滿足父母而失去了自己。

可孩子畢竟是一個獨立的人啊,那些無法向外表達的心聲和痛苦,總需要尋找一個出口。

於是,遊戲成了他內在壓抑的發洩口,

遊戲上癮也就成了他內在渴望的一個需求。

正如黃仕明老師說的那樣:

“其實每一種負面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每一片烏雲背後都發著金光”。

遊戲成癮背後的正面動機其實是孩子渴望被看見、被理解和被愛的正向需求。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成長就是讓分裂的自我,重新迴歸到完整之中

每一個人都有很多面

,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可以是自卑的,也可以是自信的,可以是懦弱的,也可以是強大的。

正是因為這不同的面向,才成就了一個個完整的你我他。

但是,迴歸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極度討厭自卑、脆弱、害羞等無助的自己,也會被這些痛苦不停地纏繞著。

說個我朋友的故事吧!

朋友華偉有聽力障礙,他覺得自己三十年的人生之所以痛苦不堪,都是因為聽力障礙導致的。

於是,為了尋找到病根,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他努力地讀書、學習,找方法、與人鏈接,不斷地成長自己。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可兩年過去了,他依舊還在不停強調自己的聽力障礙問題。

其實,聽力障礙並不是問題,

問題是他總覺得聽力障礙是他人生最大的問題。

當他這麼認為的時候

,這個問題永遠都不能轉化成他的資源。

近段時間,每當我們談起這個話題,我總是愛對他提問,他也常常說我不能共情和同理他。

我知道他特別需要有人能夠理解他,跟他感同身受,這或許跟他被忽視的童年有關。

但我不可能每時每刻共情與他,

這世間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時時刻刻共情於他人。

正如《停止你的內在戰爭》裡說,在生命的旅程中,你只能自己療愈自己。你要溫柔地對待自己,慈悲地對待自己。

我們確實需要來自外在他人的共情、同理和理解,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同理與療愈。

聽力障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的自我的一部分,

如果他不能將之接納整合於一個新的自我之中,那他的老舊的自我只會一直在原地轉圈。

只有我們

看到了

內在那個脆弱無助的自己,並能夠

給予他撫慰給他愛

的時候,療愈就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艾瑞克森曾說:

“所有人在屬於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早已擁有解決自己困境的豐富資源”。

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醫生,

你的內在資源足以解決自己的困境。

寫在最後

在未讀黃仕明老師的書之前,我一直對他抱有一種偏見,總有些看不習慣他的語言和動作。

讀了之後卻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細膩、溫柔,又充滿力量的人。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中國生生不息催眠中心創始人,從靈魂深處給予一個人生生不息的力量。停止你的內在戰爭,走向不再糾結的內在成長吧!我將此書也分享給朋友們。

一個孩子的“心空”,往往源自父母自我價值感的錯位

黃仕明停止你的內在戰爭書知名心理學化解內心衝突自我療愈心理學

¥

34。8

精選

購買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研聊育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