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野孩子樂隊從“樂夏”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2-12-27
簡介因不滿節目組給定的《芒種》《涼涼》等改編歌單,野孩子演唱規定外曲目並宣佈退賽,《愛情買賣》《套馬杆》等備選歌曲的出現也讓觀眾大呼違和,綜藝節目和音樂人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擺在眼前

我的音樂你聽嗎選手退賽

最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野孩子樂隊退賽在網上引發熱議。因不滿節目組給定的《芒種》《涼涼》等改編歌單,野孩子演唱規定外曲目並宣佈退賽,《愛情買賣》《套馬杆》等備選歌曲的出現也讓觀眾大呼違和,綜藝節目和音樂人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擺在眼前。

野孩子樂隊從“樂夏”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節目中,野孩子樂隊抽到改編“國風”音樂的備選歌單,要在《滄海一聲笑》《涼涼》《芒種》等歌曲中選擇並改編,樂隊成員認為這些歌曲都無法代表自己心中的國風音樂,最終退賽。在前一期的改編賽中,為其他樂隊提供備選的《愛情買賣》《套馬杆》《我們不一樣》等歌曲曝光時,也引發了一大波爭論。

有人說讓搖滾樂隊唱口水歌、神曲太違和,還有人說“音樂風格沒有高下”,“上節目就該遵守規則”。我們無需把話題引入“音樂風格有沒有高下”這個難用三兩句話說請的話題,只需坦承,這些歌曲的風格與參賽樂隊固有的風格大相異趣。俗話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參賽樂隊對這些備選歌曲心生抗拒,也可以理解。

野孩子樂隊從“樂夏”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在綜藝節目中,節目組與歌手間出現矛盾似乎十分常見。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一度不讓歌手唱自己的歌,節目組邀請來的藝人哪怕再“寶藏”,也只能唱別人的歌,換言之,要唱那些受眾更多、更有節目效果的歌。《樂隊的夏天》邀請的都是風格較為小眾的樂隊,要求樂隊選擇流行歌或“口水歌”,無非是為了讓節目播出後製造反差,吸引觀眾眼球。

節目與歌手之間的矛盾,其實是娛樂性的商業邏輯和音樂人的藝術選擇之間的矛盾。對一檔節目來說,哪怕宣傳詞裡有再多的情懷感言,最後都逃不過商業運作。

幾年前素人及少男少女的選秀流行,所有節目都稱想挖掘民間的“好聲音”。可後來屢屢被爆出,選秀節目到了晉級的環節,新人倘若不與節目組指定的公司簽約,就會被淘汰,“好聲音”就這樣被做成了“好生意”。近兩年,主打流行唱法的節目熱度下降,發掘民謠、搖滾、說唱等小眾音樂又成了新的熱點,可綜藝節目看中它們,無非是因為流行音樂領域的資源被挖掘殆盡,只能轉而去開發新的資源。

幾年前《成都》等民謠歌曲因綜藝節目爆紅時,業內人士就曾多次表示:“綜藝節目火了,不代表民謠音樂火了。”如今也是一樣。綜藝節目遵從的是商業邏輯,音樂創作也有自己的法則,誰對誰錯、誰高誰下,無法直接比較。如果雙方能“相互成全”,那自然最好;如果二者出現不可避免的矛盾,是選擇“削足適履”還是“一別兩寬”,音樂人心裡應早有盤算,觀眾也無需太大驚小怪。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