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簡介(3)像這個系列的其他電影一樣,《侏羅紀世界2》也提出了對科學和生命議題的思辨,但在核心思考上的確未提升到更高層次

侏羅紀世界2哪裡可以看

《侏羅紀世界2》難以自洽的結局僅僅起到了啟下的作用,只是單純為了帶出三部曲的世界格局。在製造視覺奇觀之外,即便電影預想著筆之處仍然是一以貫之的科學與生命思考,但很明顯,並不能盡如人意。

1993年,斯皮爾伯格帶來《侏羅紀公園》,當觀眾和片中角色一樣第一次看到恐龍這個消失了6500萬年的神奇物種出現在眼前時,那種驚奇與新鮮感簡直讓人興奮異常。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可謂打開了電影影史的商業特效片大門,除了讓人對著栩栩如生的特效大呼過癮之外,其對生命議題的深刻思辨,都讓這個系列電影具有了獨有的特色和格局。

(1)

觀眾當然想要看到恐龍,但當他們走進影院的時候,他們想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恐龍了。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時隔22年之後,《侏羅紀世界》捲土重來,憑藉好萊塢工業加持的狂暴特效與一如既往對科學、生命的議題探討,這部電影取得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而作為其自然續作的《侏羅紀世界2》目前縱然在票房表現上不掩鋒芒,但劇情邏輯的羸弱與核心思考的乏善可陳,都讓這部續作難以在根本上構建起一個真正強大的核心。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當然,這不是在說《侏羅紀世界2》一無是處,畢竟,觀眾依舊看到了恐龍,且對很多災難性時刻動作戲份的渲染和把握,無論是場面還是氣氛,都極其精準。

但這並不夠,觀眾永遠貪婪。

(2)

邏輯的羸弱首當其衝。此衍生出的不勝列舉的邏輯漏洞,無論是過於耀眼的主角光環,還是最後是否將恐龍放走的終極命題,都反映出電影在劇情構建上的草率與牽強。

那麼,如果將《侏羅紀世界2》當做一部爆米花電影,我就必須提醒自己忘掉那些

劇情上完全不合理性的信馬由韁

,並安慰自己“看看特效就好”。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在場景上,整部電影也呈現出一種罕見的格局越來越小的氣象。前半段是侏羅紀公園的恢弘,對一代經典的致敬頻頻閃現;後半段則進入“古堡驚魂”的幽閉空間,注重恐怖驚悚氣氛的營造。本該是高潮的結尾大戰,相較前作結尾迅猛龍、霸王龍、蒼龍大戰暴虐龍的熱血殘暴,《侏羅紀世界2》的結尾則只能用小家子氣來形容,無論是體型還是戰鬥場景。而結局的轉折,似乎單純為下一部電影預留線索,更有陷入道德困境的風險。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這樣的格局走向,是否會造成觀眾情緒隔離和節奏失衡暫且不論,但其

與電影開篇就帶給觀眾的思想深度卻是相悖的

(3)

像這個系列的其他電影一樣,《侏羅紀世界2》也提出了對科學和生命議題的思辨,但在核心思考上的確未提升到更高層次。

會發現,侏羅紀系列總是以毀滅和災難為結局,這是1993年那部經典造就的成熟框架。所以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恐龍大肆破壞、吃人的場面,而野心勃勃的野心家總是惡有惡報,而主角總是善良、理性,力挽狂瀾。但是,縱使主角再力挽狂瀾,我們也總是看不到人類與恐龍和諧相處的一天。畢竟,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就很難再關上。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科技是把雙刃劍,當我們有能力復活並改造恐龍的時候,誰能保證人類不把恐龍用於其它用途,比如戰爭?諷刺的一點恰恰在於,電影中的每當發現一種新技術時,總是有人優先考慮能不能應用於戰爭,而這些野心家也往往被這些新技術先殺死,莫名帶著一種惡有惡報的快感。

或許,

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能不能製造恐龍,而在於“應不應該製造”;前者只是個能力問題,而後者卻是個倫理問題。

而在現實世界裡,人類擁有的足以毀滅世界的科技或者武器,難道不比恐龍更加可怕?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侏羅紀世界2》的結尾,那個克隆小女孩放走了同樣是克隆出來的恐龍,讓它們得以進入人類生活的廣大空間,同時也讓人類真正進入“侏羅紀世界”。

如今來看,實在是一種強有力的隱喻。

(4)

我們熱愛恐龍,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對6500萬年前的那個未知世界充滿嚮往。但當它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時,結果大概並不會很美好。

畢竟,

生命是不被束縛的,生命是自由的,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

1993年,那部《侏羅紀公園》對科技和生命的思辨早已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侏羅紀世界2》: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如今,如果總願意為情懷買單的我們能在大銀幕上直觀地欣賞這種叫恐龍的史前巨獸,並能短暫地逃離現實世界的瑣碎和荒蕪,那就最好不要嘗試在現實世界裡復活它們,即便有些恐龍也很可愛。

因為,

我對那些掌握高超科技的同類,總是不太能賦予足夠的信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