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 由 你喜歡可愛的絛蟲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2-12-29
簡介另外,“虛實相生”也體現在單個筆畫之中,即“提”為“無”,“按”為“有”,《雁塔聖教序》的長橫、長撇多表現為由“按”到“提”再到“按”,且大多長豎畫也是如此

怎麼禁止使用紫頌果

老莊哲學中的“虛實美”在書法作品中處處可見,就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而言,有不少學者參照道家審美思想對其品評,如“老莊講‘無’的重要性,用在書畫上,則是空白的重要性。凡有道家思想傾向的藝術家都著重使空白獲得生氣,靈活起來,而‘有’的部分著墨不多”“在褚(褚遂良)帖中,‘有’‘無’相容納,相輝映,相滲透,造成一片空闊與謐靜”。從“虛實相生”中衍生出的“有”“無”審美意識與儒家中和思想並不對立,那麼此處應是後者協調前者達到高度統一,進而形成的一種“儒道互補”的審美意識。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雁塔聖教序》屬於碑刻,透過“計白當黑”的研究視角,其中筆畫的長短、粗細,結構的正側、穿插和字內的疏密變化,都影響著字內外布白的多少。因此,字內外布白的變化成為影響視覺審美的重要因素。空白即體現無,空白在書法作品中既是章法中的布白,也是字的布白。在書法作品中布白多少的視覺感受,筆畫長短、粗細、輕重的視覺感受都可稱為量感。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中和美”的追求是儒家審美思想的最高體現。那麼,《雁塔聖教序》如何透過“中和”體現“法度”呢?“和與異不是不相容的,相反,只有幾種異合在一起形成統一時才有和。”透過“和”的特性,“虛”同“實”、“有”同“無”本相異。而在《雁塔聖教序》中,透過筆畫與區域性之間的相互調配來統一字勢,形成一系列有跡可循的用筆規律和結字規律。其中“虛實”“有無”相融合,達到“中和”狀態,而其規律也成了《雁塔聖教序》的獨特之處。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其中“林”字軸線左右進行對比,明顯左部布白的量感重於右部布白,而整個字結構端莊平穩,則是由於右部捺畫的量感平衡了左部的勢態;又如“出”上下兩橫往左伸長,增加左部布白的量感,而右部則透過加強兩個豎畫的“量感”來平衡左邊的勢態,以至於達到平衡。所以,在“計白當黑”的視角中,布白的量感與“筆畫”的量感多有“平衡”,且字字皆是。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另外,“虛實相生”也體現在單個筆畫之中,即“提”為“無”,“按”為“有”,《雁塔聖教序》的長橫、長撇多表現為由“按”到“提”再到“按”,且大多長豎畫也是如此。如圖8所示,“機、於”的豎畫、橫畫。除此之外,這種“中和”之美還體現在筆畫與筆畫的銜接處,如“在”左部的豎畫與長撇的細處搭接、“妙”左邊短撇的重“按”處與瘦勁的反點搭接、“蓋”最下部的長橫細處與重寫的短豎搭接、“者”長橫的“提”處與豎搭接。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這類現象在豎鉤中也常有體現,“機、於”豎鉤搭接其他筆畫處,用筆總是“提起”。總之,在搭接處出現的粗細平衡現象,是有意讓細處不會太過顯眼,以符合“中和”之美。《雁塔聖教序》的“中和美”不但體現在筆畫與布白的關係中,也體現在筆畫與筆畫的關係中。其“中和美”的形成離不開對“法度”的追求,“有”“無”的滲透、融合,也是“儒道互補”審美意識的體現。

淺論筆畫與字內布白的關係

其婀娜靈巧風格的形成直接受審美意識的影響,“虛實相生”是它形成的內在動因,既是道家思想的生髮,又是儒家思想的聚攏。透過兩者審美意識的融合,讓間架結構嚴謹端正,不偏倚、不奇怪、不荒誕;視覺審美下又具有明顯的俯仰、收放、提按、頓挫,橫畫勻停、撇捺有度且字字獨立,不失規矩又逸趣橫生。無論是從結字還是用筆都是有跡可循,實則是“中和”顯“法”的完美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