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簡介隨著如今車輛尺寸越變越大,後輪轉向、坦克調頭這類可以有效縮短轉彎半徑的技術也有望逐步得到普及

電腦如何進入配置模式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在技術的引領下,世界汽車工業也在不斷進步。隨著汽車產品不斷迭代更新,一些常見汽車配置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

1、輪圈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在國內家用轎車尚未普及的年代,車輛配備16寸的輪圈就已經算很大了。但現如今,很多緊湊型車都配上了18寸的大輪圈,有些高階SUV車型的輪圈更是達到了22寸。輪圈越變越大,直觀的好處就是更加美觀,而且越高階的車輪圈越大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定式。實際上,大輪圈的優勢不僅僅是在顏值上。輪圈越大,意味著輪胎的扁平率越低,胎壁就變得更薄,這樣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越大,因此抓地能力和摩擦力會變強。

隨著現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使用者開始選擇使用新能源車型。這些新能源車型在電機的加持下,扭矩響應要比燃油車快很多,可以獲得更強的加速感,這對於輪胎接地面積提出了更高要求,擁有更大的接地面積才能具備足夠的抓地力,保證車輛加速和操控效能。這也是為何現在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都配備了大輪圈的原因之一。另外,輪圈越大,內部空間就可以容納更大的剎車盤和剎車卡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車輛的制動效能。不過,對於車輛改裝而言,建議不要盲目選擇大輪圈,適合你的愛車才是最好的。

2、中控屏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在燃油車時代,中控屏大小的演變其實並不算太快。早期受限於中控臺物理結構的原因,燃油車型的中控屏普遍較小。隨著新能源車型的崛起,帶動起一波大屏熱,也帶動燃油車螢幕的升級,但細心的各位可以發現,燃油車的大螢幕大多采用的是懸浮式結構,擺脫了中控臺的限制,比如寶馬、奧迪等。而在新能源車型上,螢幕大小就在沒有了限制,如今雙聯屏,甚至三聯屏的設計比比皆是。大螢幕給車輛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容納更多的資訊,帶來更好的互動體驗,這也是新電子時代來臨的必然產物。

但從大屏的發展方向上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路徑,一種是全觸控大屏,即車輛的功能全部整合在中控屏內;另外一種是大屏+物理按鍵,這樣的設計現階段是我比較看好的,兼顧了使用者使用習慣和技術迭代程序,在保留與使用者關鍵動作有關的按鍵前提下,既保障了車輛操作的可靠性,又給予使用者新鮮的互動體驗。

3、天窗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早在90年前,汽車天窗就開始應用,曾引發了不小的熱潮。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天窗也變得更加輕量化、智慧化和多樣化,尺寸也越變越大。相信很多朋友還記得,當初天窗是作為一項高階配置出現在車輛上的,帶有天窗的車型大多為高階車型,在當初的某個階段也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天窗的優勢其實很好理解,不僅可以增加採光面積,開啟後還可以實現通風換氣。比如車輛在中高速行駛時,如果開啟側窗,會帶來很大的風噪和路噪聲,如果開啟天窗的話,不僅可以實現排風換氣,車外傳來的噪聲也小很多。而隨著天窗技術的不斷進步,全景天窗、全景天幕也應運而生,不僅令整車更加美觀,同時也為後排乘客也帶來了不錯的採光。

4、車內空間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隨著汽車逐步走進家庭,對於汽車的工具屬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身在不斷變大,軸距也在不斷加長。以寶馬3係為例,從1975年的初代車型至今,47年間,寶馬3系的車身長度增加了488mm,軸距也增加了400多mm。更大的空間,意味著乘坐人數更多,乘坐感受也更加舒適。對於國內市場而言,大空間一直為消費者所津津樂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還作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車越大,越有面子。以至於後來大空間成為了意向使用者購車首選要素,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車型在引入國內之後都會相應地進行加長。

5、擋把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現如今,汽車上的擋把做的越來越小,不僅出現了電子擋把,有一些車型還升級成為按鍵式換擋。這一點可以從工業設計的原則來解釋,那就是功能需求的層級決定了造型需求。其實從手機設計的發展史上就可見一斑,早期手機的功能就是為了方便打電話、發簡訊,而隨著智慧化普及,手機的核心功能從打電話變成了移動終端,智慧互動成為使用者的核心需求,於是乎大屏手機開始普及。回到汽車上,也是如此,從手動擋到自動擋,再到電子換擋,擋把大小的功能需求層級在下降,所以給了造型需求發展的機會。當然,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佔用空間更小,而且整體看起來也更加規整,駕駛者在操作的時候也更加輕鬆。同時,節省出的空間,也可以讓設計師有更好的發揮,設計出更多實用的儲物空間。

6、方向盤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早期汽車的方向盤尺寸都非常大,而且由於缺少助力,轉動起來也比較費勁。如今,隨著汽車技術進步,方向盤的尺寸也在變小,液壓助力和電子助力的加入,轉動方向盤不再費力。另外,由於方向盤齒輪組機構更加精密,方向盤圈速也越做越小。而在進入智慧化時代後,方向盤也開始了一場全新的“革命”,使用了100多年的圓形造型,變得越來越小,開始向“異形”轉變。比如2021年特斯拉在新款Model S/X Plaid上推出的Yoke方向盤,和普通方向盤相比,不僅面積縮減一半,造型也變為了方形。豐田在bZ4X上也搭載了異形方向盤,並應用了線控技術,官方稱之為“賽車手方向盤”。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展望未來,隨著智慧駕駛技術的發展,線控轉向也將有望得到普及,到那時,方向盤或許會設計的更為小巧。寶馬在今年年初提交的方向盤專利申請,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可能,這款方向盤採用了摺疊手柄的設計,在車輛自動駕駛時,兩個手柄可向內摺疊,減少空間佔用,可謂相當科幻。

7、轉彎半徑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對於汽車駕駛而言,轉彎半徑對於車輛機動性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在一些狹窄地帶繞過障礙物時,轉彎半徑的大小決定了車輛的靈活性表現。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家用轎車都是採用前輪轉向,因為前輪轉向可以讓駕駛員更好地操控車輛、更精確地轉向。不過隨著汽車的車身尺寸和軸距越來越大,導致轉彎半徑增大,進而對於轉向靈活性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汽車技術的進步,後輪轉向技術應運而生,不過這種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高階車型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本田和馬自達旗下的車型就採用了類似的技術,可以輕鬆進出非常狹窄的車位。從工作原理上來看,後輪轉向技術共有2種模式,即低速(<40km/h)下後輪會自動轉向與前輪相反的方向,有效縮短轉彎半徑,但後輪轉向的角度一般不會超過10°;而在高速(≥40km/h)行駛中,後輪與前輪同向轉動增加彎路的穩定性。

如今,歐洲豪華車對後輪轉向技術青睞有加,加上後輪轉向技術日趨成熟,介入工作時讓你感覺不到絲毫的突兀,但它大大提升了大車的操控靈活性。大眾、寶馬、賓士和保時捷等車企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後輪轉向技術。以賓士S級上搭載的後輪轉向為例,後輪最大轉向角可達10°,相較未安裝後輪轉向技術的同款車型,轉彎半徑可以縮短1。7m。

質用車:不斷進步 盤點近些年汽車配置的演變

另外,現在還有部分車型,如豐田陸巡、哈弗H9和坦克500搭載了“坦克調頭”功能,雖然工作原理與後輪轉向不同,但同樣可以縮短車輛的轉彎半徑。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車輛掉頭時,對應轉彎那一側的後輪會被電子剎車鎖止住,另外三個輪胎正常轉動,從而完成掉頭動作。隨著如今車輛尺寸越變越大,後輪轉向、坦克調頭這類可以有效縮短轉彎半徑的技術也有望逐步得到普及。

總結:

隨著時代發展和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車內常見配置也在發生改變,讓用車生活變得更加精彩。正如我們使用的電腦和手機一樣,任何一種演變,都是一種進步,同樣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