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簡介父母不可不知的教育密碼其中一個章節寫到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適當放手,可做參考閱讀)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不存在病態性(比如反社會人格的青少年,沒有底線地傷害弱小,並從中獲得快感)、或者在衝突中使用危險物品充當“武器”,原則上家長是不應該幹

調解父母矛盾需要雙方同意嗎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兩個以上的孩子。這對於我們這一批已經習慣了獨生子女生活的父母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因為搶一個玩具、搶一個零食而吵架甚至是打架的情況在很多二胎家庭都屢見不鮮。

父母看到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第一反應就是衝上去,充當“法官”的角色,就如一些育兒書上寫的:

1、孩子吵架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吵架的原因;

2、接下來分別找兩個孩子談談話,找出之所以整天拌嘴的根源,詢問孩子們是否對對方有意見,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根據孩子說的原因進行總結,看看是不是自己教育的不到位,如果是的話一定要加強教育;

4、向兩個孩子灌輸:兩個孩子同是家庭的一部分,都是父母的寶貝,要彼此相愛,好東西應該和家人一同分享,好玩的應該和兄弟姐妹一起玩,這才是好孩子。

整個流程,和矛盾調解員的工作內容有著本質的相同。

多媽以前也是按照這種方法來解決多多和肉肉之間頻頻爆發的

戰爭

。但清官難斷家務事,為了追求公平,卻常常造成兩個孩子都覺得不公平,最後大哭一場收尾。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因為,當父母把自己放在法官的位置上,眼裡不再有孩子,只有雙方當事人。而孩子需要的不是法官,而是能夠接納他、愛他的父母。

01

孩子的衝突是在呼喚父母的關注和愛

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透過內話與撫育者的情感關係來學習成長,而非撫育者的行為

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公平地評判孩子之間的誰是誰非,其實並不是從孩子的真正需要出發。

孩子們衝突行為背後的目的是:想讓父母知道,

我比對方更重要一些

正如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孩子們爭搶的背後,是為了獲取大人的關注。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所以,當孩子們之間經常爆發衝突,父母首先應該反思自己對孩子的陪伴、表達愛是否充分。

對於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們總為如何給予孩子們“一視同仁的愛”而煩惱。但事實上,

我們要傳遞的是父母和各個孩子之間獨有的愛的聯結,而不是絕對的公平。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在這個世界獨一無二,我們對他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孩子自身就是獨一無二的。

就好像,對8歲的多多和5歲的肉肉,我和多爸的態度肯定是不同的,而他們對父母的愛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我常常告訴多多和肉肉,正因為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我們對他們的欣賞和喜愛是不同。就好比孩子既愛爸爸也愛媽媽,但他對爸爸和媽媽的愛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會去比較孩子對父母的愛,既然如此,也沒有必要去要求自己對每個孩子給予完全一樣的愛,而且,這也並不妨礙我們愛他們。

愛的重點是質量,而不是相同。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多媽支招:對於家有倆寶的家庭,父母可以採取“分別陪伴,各個’擊破’”的方法,單獨陪一會兒大寶,再單獨陪一會兒小寶,既不會出現年齡差帶來的遊戲內容衝突,又能在這段時間裡給予孩子百分百的關注。

02

孩子間的衝突不會引發創傷,但父母的干預會

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若父母的愛表達得充分,衝突頻率不會高,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當衝突發生之時,家長往往要退後一步,因為衝突是孩子們之間建立關係的必經過程。完善的人格、高超的情商,都來自於衝突。

(多媽曾經寫過一篇

“放縱”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父母不可不知的教育密碼

其中一個章節寫到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適當放手,可做參考閱讀)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孩子之間的衝突,只要不存在病態性(比如反社會人格的青少年,沒有底線地傷害弱小,並從中獲得快感)、或者在衝突中使用危險物品充當

武器

,原則上家長是不應該干預和評判的,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家長介入。

發生衝突時,孩子的情緒能量急劇上升,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彼此發生口角、甚至扭打、哭鬧。透過這些過程,孩子的情緒能量逐漸耗盡,第二天又能心無芥蒂地玩到一起。這就是身體自動釋放創傷的過程。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童年時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援理解,也有激烈的矛盾衝突,這些構成孩子喜怒哀樂的童年百態。

孩子本身對各種體驗沒有評判,全然經歷過,就會既不執著也不恐懼任何一種狀態,發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人格。

如果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彼此正在釋放情緒能量,家長髮現後強行中斷了這一過程,迫使孩子表面進入了

平靜

的狀態。

這種平靜不是創傷釋放後的真平靜,而是創傷能量被卡在了體內,形成了“能量凍結”的狀態。

雖然兩個孩子能很快玩到一起,但因為體內凍結了應激能量,很容易再次引發創傷感受,無法如從前一樣親密無間。

所謂心理疾病,就是為釋放的創傷能量長期累積固化而成的,也是生理性疾病的成因之一。

03

不評判,只確認感受

當孩子要求父母介入時,父母不要急著評判對錯,而是可以溫柔地抱著孩子,引導他們表述自己的感受、確認他們的感受。

我們來看一下這位心理諮詢師媽媽是如何做的:

有一次,弟弟吃一塊蛋糕,吃了一半,把剩下的放在茶几上就去玩了。哥哥走過來看到了,就把蛋糕吃完了。過了一會兒弟弟回來,發現蛋糕被吃了,立刻哇哇大哭,衝上去打了哥哥一拳。哥哥還手,倆人打成一團。

我走過去把他倆分開,一隻手摟著一個。哥哥氣沖沖地說:

弟弟打我,所以我就打他,我要打他一百天!

我說:

哦,弟弟打你,你很生氣,恨不得打他一百天才解氣。

轉過頭對弟弟說:

你打哥哥,哥哥會疼。

(傾聽哥哥,面質弟弟)

弟弟說:

誰叫他吃我蛋糕了,我不同意!

我:

哦,哥哥沒經過你同意就把你的蛋糕吃了,你覺得很生氣。

(傾聽弟弟)

哥哥:

他把蛋糕放在那裡,我又不知道,我以為他不吃了。

我:

嗯,你以為弟弟吃完了,於是你就把剩下的吃掉了。

(傾聽哥哥)

弟弟:

可是我還沒吃夠呢!

我:

還沒吃夠,要是還有就好了。

(傾聽弟弟)

弟弟:

可是已經沒有了。

我:

是啊,沒有了,真可惜。

轉過頭對哥哥說:

弟弟的蛋糕被你吃了,他很難過。

(傾聽弟弟,面質哥哥)

哥哥看了看弟弟快要哭的樣子,小聲說:

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想他這麼難過。

弟弟聽了哥哥的話,身子似乎軟了下來,說:

你下次能先問我一下再吃嗎?

哥哥點點頭說:

好的。

隨後走回自己的房間,拿了一塊餅乾和一個玩具出來,遞給弟弟,說:

這是我送給你的,我們一起玩吧。

我們可以看到,

媽媽先是抱住孩子,讓孩子們感覺自己被媽媽接納;接著引導孩子說出感受。沒有一句評判,只是不斷重複孩子的話,用這種方式來確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不加阻攔地流淌出來,解決方案也最終經由孩子自己的智慧浮出水面,所謂水到渠成,就是如此吧。

04

結語

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

孩子的能量就像流動的河流,時而平緩,時而湍急,有靜靜的淺灘,亦有洶湧的暗流,一切本是無常的體驗。

二胎家庭,倆寶之間爭執不斷,父母調解員:一碗水端不平,咋辦?

父母長期的干預、評判,會讓無常的能量表達,固化成恆常的心理創傷,非但不能讓孩子在衝突中發展心智,還會讓衝突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父母若能自己去面對自己內心的那份不安,不干預、不評價孩子,可能再一抬頭,孩子已經轉換到其他狀態了。

孩子本無事,父母自擾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