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 由 超級鄉村研究員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3-01-12
簡介如今,水族同胞的日子越來越好,但這一習俗卻延續下來,每到豐收的季節,水族人就要用各種方式來祭拜米神,以此表達對先輩的敬意,新米節也由此形成

米飯熟了是什麼變化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秋天,是最讓人有幸福感的季節。

每年這個時候,稻穀豐收,田野裡、山林間到處都掛滿了金黃的果實,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在中國,人們對“豐收”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和表達方式。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南方小城江西婺源和安徽歙縣,生活在山區的村民,會將豐收的農作物用竹篾盤架曬在房屋前後的窗臺、屋頂。這種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漸演變成一種傳統的農俗現象,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圖源/影片截圖

在兩江交匯的北國邊境,又是另外一種風景。一年一度的大馬哈魚洄游節,是生活在黑龍江畔的赫哲族人為了慶祝大自然的饋贈舉辦的節日慶典,每逢這個時候人們會歡聚雀躍

喊出“達依馬哈”,意思是說定時往來的魚兒到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圖源/影片截圖

而在雲貴高原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的水功村,居住在這裡的水族群眾有著

“吃新米、慶豐收”

的傳統習俗。他們會放下手裡的工作,把八成熟的稻穀收割,做成糯米飯;再身著節日盛裝,透過贈送紅雞蛋、跳水族舞、唱水族歌、吃長桌宴等方式,與八方遊客互動聯歡,載歌載舞、共慶豐收。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圖源/荔波資訊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水功村,來感受下他們在豐收季節裡的喜悅和風俗。

水功村,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是一個總人口僅968人的少數聚集村,村裡居住有水族、布依等少數民族,是貴州省知名的少數民族特色村。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荔波地理位置特殊,擁有地球同緯度上絕無僅有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87。54%。這裡奇山秀水,氣候溫暖溼潤,是天然屏障,有水族人取之不盡的生活資源。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荔波小七孔景區 圖源/123rf

每年農曆八月,水功村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新米節”。

新米,也就是當季熟成的新鮮稻米,但水族人在“新米節”食用的稻米卻只有8分成熟。

在過去,因為糧食緊張,往往稻穀還沒成熟,糧倉的儲備就不夠了,為了能度過這段青黃不接的日子,水族先輩們只好提前收割一部分新米,得以食用。

水族人的生活離不開米,所以水族的先人們就把米尊稱為“米神”,它是可以救命的神。

如今,水族同胞的日子越來越好,但這一習俗卻延續下來,每到豐收的季節,水族人就要用各種方式來祭拜米神,以此表達對先輩的敬意,新米節也由此形成。

這一天,水功村水族人常大哥夫婦起了個大早,他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新米節割稻捕魚。

大魚是節日宴席上的主菜,而必不可少的主食自然是新米,妻子常大嫂一早就已經在糯稻田開始了採摘。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梯田種植的稻穀不適合機械化收割,這種傳統的摘禾刀更適用。

常大嫂掌握著嫻熟的收割新米的技巧,她將摘禾刀刀繩纏於手掌,將刀片握於小拇指與無名指之間,一拉一拽間,靠著腕力完成摘禾。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摘下來的稻穀只有8分熟,沒有全硬,用手指輕輕一捏,很容易掰開,還稍微帶一點水分。

這樣的新米採摘後,要當天加工出來,這樣才能保證第二天參加新米節的客人吃到新米。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明天就是新米節了,常大哥與妻子需要抓緊時間製作。

將稻穗直接放入鍋中煮,這已經是烹煮米飯經驗之外的方法了。

而這僅是製作炕糯的第一步,待穀粒微裂,還要取出晾乾,再進行下一步的製作。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將晾乾的稻穗,平鋪在錐形的墊板上,這樣的設計確保柴火燒不到炕籮,還能起到受熱均勻的作用。微火烘乾的過程,需要花上三個小時時間。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等待的時間,常大嫂要用稻杆編織“羹嘎”,這是盛放新米的器皿,只有過新米節的時候,水族人家才會編織使用。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烘乾的稻穗,接下來迎接它的就是脫殼。

在經過三個小時的等待後,穀粒已被烘乾,常大嫂將稻穀取出,用木槌敲打稻杆至穀粒脫落。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到了舂米環節,這是最原始的穀物脫殼方式。

只見常大哥一隻腳有節奏的踩著木槌,上下間,便將米粒與稻殼分離,取其精華而食,這是古人長久勞作經驗的積累,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待到簸盡糠殼,得到的新米,色澤金黃,這是水族新米節的必備佳品。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水功村得早晨,在新米節的忙碌中醒來。

整個村子都瀰漫著稻穀清香,人們忙著殺豬宰牛,迎接節日的到來。

農耕民族共同勞作的經驗,也在節日中被喚醒,大家不分你我,為擺長桌宴席準備著。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常大哥家的炕糯也開始下鍋,糯食因其耐餓,長置不餿的特點,一直為水家人所鍾愛。

煮完的新米放入甑子,等待遠方得親朋來品嚐。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客人陸續到來,熱情的常大哥開始烹製韭菜包魚,這道宴席上的主菜,他每年都要親手製作。據傳,水家人用九種草藥和魚製作成能治各種疾病的藥方已失傳,用韭菜代替九種草藥,製成佳餚“韭菜包魚”來待客,一直相傳至今。

韭菜代表長長久久,鮮魚代表年年有餘,這也是水工村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渴望。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寨老們嘗過新米後,長桌宴才算正式開始。

在這張長達幾十米的長桌上,彙集了炕糯、韭菜包魚等水功村獨具特色的水族食物。

人們依次排開,舉杯暢飲,享受著屬於他們一年辛苦勞作換來的美食。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吃了貴州八分熟的稻米,家裡的米飯再也不香了

春種一粒,秋收萬顆。

古老而常新的老祖經驗,在新米節中薪火相傳。

樸實無華的稻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是屬於水族人民財富,也是他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傳承。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絡處理。

參考資料:電視節目

《月是故鄉明

- END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