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簡介文殊菩薩圖區域性02智化寺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原本是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王振為了延續自身香火修建的一座家廟,後來王振在戰爭中被殺,聲名狼藉

東宮是在皇宮內嗎

有這樣一種寺廟,既不供人清修,也不設香案道場,出資建造的人也不是居士,而是——宦官。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龍門飛甲》中的雨化田,西廠廠公

宦官是帝王親隨之人,東漢以後必須經過閹割後才能進宮服役,侍奉帝王和宗室、妃嬪的日常生活。從秦漢以來,就有著政府官僚與帝王奴僕的雙重身份。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李蓮英(清咸豐朝太監)

由於宦官被剝奪了生育的權力,養老就成了一個難事。這些宦官一般幼年就進宮服役,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皇宮中度過。直到年老體弱無法繼續服役的時候,才被允許出宮養老。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大明王朝1566》中的宦官形象

除去少數進宮前已經結婚生子和極少數有權有勢的太監在出宮後仍能娶妻並透過收養、過繼的方式建立家庭之外,多數普通太監是無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的,因此傳統的子女養老模式也難以實現。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甄嬛傳》中的宦官宮女對食

作為皇家的奴僕,朝廷會或多或少承擔一部分為宦官養老送終的責任,還有專門的官方機構。根據劉若愚在《酌中志》中的描述,明代設有安樂堂和淨樂堂,建國後改稱安樂堂衚衕。

安樂堂衚衕全長200米,明清時期屬皇城禁區。安樂堂為明代設立,是宮廷太監患病養體之所。這裡也是明孝宗出生之地,據《金鰲退食筆記》記載:明憲宗時,專寵萬貴妃。孝穆紀皇后有孕,曾帶病誕生孝宗於此。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安樂堂衚衕現在的樣子

安樂堂類似療養院,是安置染病宦官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接受治療,如果有幸能痊癒,則“銷假供職”,繼續回宮當差;若不幸病故,又沒有親屬可以給他們收屍,便由專門負責送終的宦官送往淨樂堂焚化。到了清代,還有御賜的太監墳地——恩濟莊。直到現在,恩濟莊這個地名依然存在。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恩濟莊老照片

朝廷設立的這些養老埋葬之所,救助的物件多是貧窮、疾病和沒有親朋好友的宦官。救助力度也與國力的強弱相關。所以,不依賴朝廷,尋求自助方法的宦官也不在少數。有些人未雨綢繆,在宮裡服役的時候就開始攢錢,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同時也物色晚年的棲身之所,這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寺廟了。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雪中的承恩寺(明武宗朝司禮監太監溫祥興建)

明代崇佛之風興盛,很多宦官都信佛,因此北京西山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佛寺群體,明人王廷相在《西山行》說: “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內臣作。”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萬壽興隆寺(乾隆年間曾是太監養老院)

著名的“太監廟”有法海寺、碧雲寺、智化寺、承恩寺、萬壽興隆寺等。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法海寺

宦官在“退休”之前,在皇宮裡接受的都是最頂級的藝術薰陶,一般情況下這些出資修建寺廟的宦官也不會缺錢,“太監廟”,也是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的。

其中的法海寺、碧雲寺以及智化寺已經被列為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1

法海寺

法海寺是明英宗時的御用太監李童集資修建的。李童在永樂年間入宮,先後經歷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五朝,在此期間都受到了重用。

他多次隨明成祖朱棣出巡塞北,後來幫助宣德帝朱瞻基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又隨宣德帝討伐蒙古兀良哈惕部,之後被正式封為太監。在明代可不是什麼宦官都能叫太監的,得是有一定的權勢的宦官才能正式獲封。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太監形象

正統四年,李童以歷任皇帝所賜財物,發起在北京西翠微山興建寺廟,至正統八年落成,明英宗親自賜名為“法海禪寺”。可見這位宦官的“面子”有多大。

他去世時,明代宗賜了玉帶蟒袍,葬在法海寺。這番禮遇,可以算得上是風光大葬了。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法海寺大雄寶殿

法海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築佈局十分規整。現僅存山門、大雄寶殿等建築。

殿中明代壁畫更是北京地區現存歷史最悠久、儲存最完整的壁畫,也是我國目前現存的明代壁畫中最有代表性的鮮明作品,是中國佛教藝術當之無愧的瑰寶。以《帝釋梵天圖》和《三大士圖》最為精美。

帝釋梵天圖——帝后出行

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位於殿內北牆左右側,繪二十諸天像,共有36個人物。依畫面從西至東排列順序為:大梵天、東方持國、南方增長、大自在天、功德天、日天、摩利支天、堅牢地天、韋馱天、娑羯羅龍王。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帝釋梵天圖全景

這幅壁畫中不僅能夠體現出明代帝王將相、后妃侍女的形象,還可以看到宮廷使用的服飾、文玩、器皿。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明代宮廷生活的奢華豔麗。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梵天及侍女像

此圖在繪製過程中既保留了我國古代壁畫繪製的諸多優良傳統,又大膽從卷軸畫中借鑑經驗,其線描、著色、貼金與勾金等各方面技巧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壁畫細節

人物線描繼承了自唐代畫聖吳道子以來的線描傳統,將鐵線描、遊絲描、釘頭鼠尾描和行雲流水描等諸多線描技法結合在一起,並自由轉換,生動地傳達出形象的特徵和氣韻。如表現菩薩、天女等女性形象時,都用柔韌纖細的遊絲描繪出面龐輪廓與裸露面板,從而呈現出柔潤、豐盈的美感。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壁畫區域性(菩薩形象)

而在表現天王、金剛等武士形象時,則採用頓挫有力的釘頭鼠尾描來刻畫其面部和身體肌肉,以突出其孔武有力、威猛剛勇的個性特徵。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壁畫區域性(武士形象)

“帝釋梵天圖”中的天神多著廣袖長袍,其寬博的袖口衣紋以鐵線描繪出,大有當風之勢;而“三大士圖”中的水月觀音就更有飄逸之態,趺坐在岩石上,胸前和腰間都裝飾著紅色和白色絲帶,下身穿著硃紅色的長裙,繁密流暢的衣紋恰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功德天像

三大士圖——畫中金石

三大士圖是法海寺壁畫中最為精緻的部分,為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的大幅坐像,繪於扇面牆後。三幅壁畫的佈局相同,都是以山水花木為背景,菩薩在畫中佔據大篇幅,右膝豎起左腿盤起,包裹在光環裡,光環外的壁畫四角繪有人物和鳥獸。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水月觀音圖

觀音的透明肩紗垂到膝蓋上,紗上佈滿花瓣,每一片花瓣都由許多條金線勾成,十分精細,令人歎為觀止。壁畫中對

金犼

、鸚鵡等鳥獸的描繪細緻而又寫實,與明代宮廷畫家的作品畫風一致。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金犼也稱金毛犼,是傳說中的觀音坐騎,傳說中外形像犬,兇猛異常,會吃人,並常與龍爭鬥。出自明代神話小說《西遊記》與《封神演義》。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水月觀音圖細節

中間的這鋪“水月觀音”是整個法海寺壁畫的經典代表作,可謂“鎮寺之寶”。在佛教文化中,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不同狀態的化身,呈觀水中月影狀的被稱“水月觀音”。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水月觀音圖細節

這幅水月觀音像的多處輪廓線採用“瀝粉堆金”的畫法勾勒。從側面打光,就能看到明顯隆起但又無比流暢的輪廓線條,明暗結合,使得菩薩的形象更加立體,不經意間瞥到,會覺得是真容到來。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普賢菩薩圖

三大士壁畫組合,是明代佛教信仰形態的形象表現。三大士崇拜,在唐代與密教觀音法門有關。觀音菩薩具有作為祈求物件、觀修物件以及壇場護法的作用。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普賢菩薩圖細節

唐代觀音同文殊、普賢結合,形成了三大士崇拜;宋代三大士成為了殿堂的主尊,並與聖僧崇拜相結合,作為菩薩僧被人們敬拜。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普賢菩薩圖細節

元代三位大菩薩的形象接近於鄉間忠、孝、節、烈的祠神,因此獲得了世俗的身份。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普賢菩薩圖細節

到了明代,三大士廣泛出現在民眾的神祠信仰中,人們對其的敬拜與中華本土的祭祀儀式慢慢走向一體,密教色彩越來越淡。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文殊菩薩圖區域性

02

智化寺

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原本是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王振為了延續自身香火

修建的一座家廟,後來王振在戰爭中被殺,聲名狼藉。明英宗復辟後下詔為王振平反,並在智化寺北院修建了旌忠祠,用來祭祀王振。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中的《英宗諭祭王振碑》

那麼這個王振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本來是落第秀才,後來中了舉人,又自閹入宮。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愛,被授為東宮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鎮。這個時候王振已經想要插手朝政,但因為太皇太后在朝,又有“三楊”輔政,始終未能得逞。

到了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后去世,忠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也相繼老死。王振於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大興土木,專權八年。這是明朝第一位專權宦官,也是明朝“宦禍”的開端。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

智化寺所有的大殿屋頂都是用黑色的琉璃瓦裝飾,在明朝,只有官窯能夠燒造黑琉璃瓦,一般供給皇家寺院、敕建的寺院使用,智化寺用黑琉璃瓦鋪設,象徵了王振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智化寺還儲存了不少明朝時期的彩畫,寺內儲存著乾隆版的《大藏經》,是世界上僅有的兩部漢文大藏經經板之一。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轉輪藏,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尊明代轉輪藏

京音樂——梵音陣陣

智化寺最出名應該是佛樂,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稱當時王振把明朝宮廷音樂偷偷帶出宮牆,傳入到家廟中,智化寺的僧侶們透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把宮廷樂一直延續至今。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京音樂隊

京音樂所用樂器分為兩類。一類是吹奏樂器,主要有管、笙、笛。與民間一般常用八孔管不同,京音樂所用管為前七孔,後兩孔的九孔管;二是擊奏樂器,有云鑼、鐺子、鼓、鈸等。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明·智化寺十七簧笙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京音樂樂器(現)

另外,京音樂採用工尺譜和俗字譜綜合記譜的綜合譜式,這就很好地保留了古韻。目前能見到最早的京音樂譜子。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傳人手抄工尺譜

京音樂是明代建寺起就存在的音聲形式,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繼承了一部分宮廷音樂,並融合民間音樂、佛教音樂,在佛教文化的統攝下,最終成為北京北傳佛教音樂的代表。人們都稱其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京音樂工尺譜——《清江引》

直到現在,智化寺中還有京音樂的表演。

讓我們來聽一段吧!

北京梵樂團 - 三皈贊

北京梵樂團 - 三皈贊

04:17

未知來源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智化寺春景

03

碧雲寺

碧雲寺創建於元朝至順二年 ,時稱碧雲庵。明正德年間,宦官於經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將它擴建為寺,並在寺後修建墳墓,作為死後葬身之所。嘉靖初年,於經被人實名舉報貪贓枉法、剋扣禁軍軍餉和御馬的馬餉被處死,心願未償。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碧雲寺山門

天啟年間,魏忠賢又大修碧雲寺,想葬身於此。這個魏忠賢可以說是明朝最知名的太監之一了。

他進宮後改姓名為李進忠,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魏”,明熹宗賜名為魏忠賢,期間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只比皇帝少一歲。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思宗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魏忠賢自知大勢已去,自縊身亡,其餘黨羽也被肅清。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碧雲寺精美的石雕

為了能匹配自己“九千歲”的身份,魏忠賢曾在墓地兩側佈列了刻工精美的石雕,可惜最後也未能如願。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碧雲寺“哼哈二將”

碧雲寺建築依山順勢向上排列,重重殿宇層層高起,直達山巔,頗有曲折多變之感。肅穆的廟宇又與周圍錯落有致的山林景色相映成趣,置身其中,恍入仙境,真乃“步入碧雲地,忘卻在人間”啊!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碧雲寺金剛塔

04

田義墓

除了寺廟之外,太監死後有其他的棲身之所嗎?其實是有的,除了寺廟和朝廷提供的恩濟莊外,也有一些太監擁有自己的墓穴。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田義墓

離法海寺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墓穴,墓主人是田義。田義是萬曆年間的太監,縱觀其宦官生涯,發現他幾乎從始到終都在司禮監任職,無論是內書堂的職務,還是最後的司禮監掌印,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尤其是司禮監掌印,田義整整當了10年,直到因病去世,這一職務在明代可謂舉足輕重。由此可見,葬在寺廟或擁有墓穴的太監,身份都不會太低。

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明朝十二監中最具權勢的職位,有

“內相”

之稱。在司禮監中排名第一,位在秉筆太監之上,

負責完成明朝國家決策中“批紅”的部分最後的稽核蓋印。

田義墓是中國第一座以宦官曆史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是全國範圍內儲存最完好、規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監墓。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田義墓景觀

05

結語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穿插著不少明線暗線,但關於宦官的線既黑暗,又渺小。在每一個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都會有一個無可奈何的開頭。同樣是人,為了一日三餐只能生生捨棄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淪為“閹人”,一生為奴。這大概就是在無數光輝掩埋下的封建社會中,一點最殘忍的真實吧。

太監的晚年生活——不一樣的養老體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