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簡介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對抗史貫穿了古代不過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那就是農耕王朝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對遊牧民族取得較大的軍事勝利,但是卻很少直接佔據遊牧民族的領地,在當地進行開墾種植

中國現在還有遊牧民族嗎

對中國古代歷史稍微瞭解的讀者都知道,中國古代史,基本上可以被歸類為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角力史,古代中國的王朝也隨著兩種文明形態的更替興衰,分別在農耕王朝和遊牧王朝之間切換。

在工業文明還未出現的時候,氣候就是對農耕王朝政權影響最大的外在因素。大致看一下中國的古代史,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時候,中國古代的農耕王朝一般賦稅情況都比較好。在充沛的財力、物力的支援下,這時候的農耕王朝不僅有能力抵抗來自遊牧民族的進攻,甚至還能夠適時的發動反擊。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對抗史貫穿了古代

不過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那就是農耕王朝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對遊牧民族取得較大的軍事勝利,但是卻很少直接佔據遊牧民族的領地,在當地進行開墾種植。要知道古代大部分農耕王朝的軍隊都有屯田的傳統,在能力和經驗上並不存在開墾的難題。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中國古代軍隊一般都有屯田的傳統

有部分人會說,因為草原土地貧瘠,不利於長時間的農作物的反覆種植。如果像中原王朝的土地那樣進行長時間的種植和復墾,不僅農作物的收成較少,而且土地肥力下降嚴重,很快就會變成沒有種植價值的沙化地。

這種觀點不能說不對,但卻不是農耕王朝不開墾遊牧民族土地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在古代中國,當時大部分遊牧民族領地內仍然擁有豐富的森林植被,不然遊牧民族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木材來製作箭桿等騎射武器了。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遊牧文明並不是沒有森林資源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出在水上面,和中原王朝腹地的水資源不同,遊牧民族的水資源既不穩定,也不適合耕種澆灌。

首先,當時遊牧民族的領地地勢比較平緩,好處是能夠進行大規模放牧,壞處是很難形成永久性的河道。在水量較小的時候,遊牧民族往往還能找到固定的幾條河道。但是等春夏之交冰雪大量消融的時候,大量的雪水很容易讓原有的河流改道,這種情況下,遊牧民族把牛羊一趕,繼續“逐水草而居”完全不是問題,而農耕文明的大量農田和農作物被雪水一泡,基本上這個季度的收成就沒有了。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大量冰雪容易造成河流改道

其次是水的溫度,現在看穿越題材的電視劇,編劇往往喜歡讓主人公在不易種植的地方打出一口泉水,主人公一嘗,說泉水甘冽清甜,適合大量灌溉,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農作物的根部是不耐寒的,尤其是古代中國農耕文明常種植的幾種主要農作物,都不怎麼耐寒。水稻這類南方農作物一般不能用低於20攝氏度的水長期澆灌,而即使是旱作物,要想保持較好的產量,其灌溉用水的溫度最好是控制在15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最低也不能低於2攝氏度,不然就會直接被凍死。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古代灌溉對水溫也是有要求的

遊牧民族領地內的水資源,只有在夏季時其水溫才能夠較好的滿足幾種主要農作物的灌溉要求。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都無法進行灌溉使用。此時的農耕文明如果強行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屯田開墾,那麼就只能夠種植短時季的農作物,產量根本無法滿足駐軍所需,還是需要從腹地調糧。

另外,天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遊牧民族的領地一般都是大陸內部腹地,此時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很難在進入腹地。造成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遊牧民族的領地內很少降雨。即使是降雨了,也是短促的暴雨,這對於規律性種植的古代農耕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古代中國北伐成功後,為什麼不就地駐軍屯田,還要再退回中原腹地

打下來了但是留不住

所以在古代中國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對抗中,即使農耕文明能在短時間內佔領遊牧文明的領地,但卻不會停留下來進行大規模“拓土開疆”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在明朝時期最為典型,明成祖朱棣朱棣雖然憑藉強大的軍力能夠消滅北元小朝廷,“橫行朔漠十數年”,但是明王朝始終無法在佔領的遊牧文明領地上長久立足,在短暫的軍事勝利後,只能夠全部再撤退回來。

圖源網路,侵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