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簡介明知敲電子木魚只會在手機螢幕上留下指印,並沒有真正的佛祖在計算功德,但網友們還是會透過簡單搞笑的儀式求得自我安慰,透過外化的反省讓地獄笑話迴歸笑話本身

什麼輸入法有遊戲模式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著網 (ID:covricuc),作者:小羊,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什麼年代了還在敲傳統木魚?

最近,“電子木魚”開始在網路上爆火。許多網友表示,只要開啟這款“木魚”App,對著螢幕輕輕一敲,便能足不出戶實現靈魂救贖、緩解工作生活中的焦慮,甚至彌補在地獄笑話面前丟失的功德。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電子木魚介面)

從前是“扣1佛祖原諒你”,而今則是“敲電子木魚,見機甲佛祖,積賽博功德,修圖靈真經”,為了積功德,網友們各顯神通,廣開外掛。每敲一次“功德+1”還不夠,“功德+999999”、“煩惱-999999”、“莫生氣”等懸浮文字也引來網友吐槽:這木魚怎麼越敲越有世俗的慾望。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B站截圖

電子木魚為何突然爆火?這要從地獄笑話說起。

地獄笑話,本義是把個體不幸、政治敏感、苦難歷史等作為素材的“缺德”笑話,如果你看懂地獄笑話並且忍不住笑了出來,那就說明你缺乏同情心,應該“下地獄”。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以霍金病情這種個體不幸為惡意素材的地獄笑話)

“為什麼耶穌不能吃奧利奧?”

“因為沒手扭。”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安妮弗蘭克和哈利·波特的區別是什麼?”

“哈利·波特逃出了密室。”

(創作《安妮日記》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最終沒能逃出密室,被關入集中營後遇難)

地獄笑話的核心在於“過度冒犯”,沒有底線地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地獄笑話的背後,是一種反叛式的黑色幽默。悲劇、不幸、政治議題本是人們輕易不敢去觸碰的“痛苦的角落”,而地獄笑話卻用近乎荒誕、殘忍、極端甚至不近人情的段子將傷口赤裸裸地攤開展示在讀者面前,還要讓人“笑得出來”。

對於創作者而言,外在的大笑不過是一副煽動情緒的面具,隱藏在面具背後的那張憂鬱冷峻的臉可能在想:呵,要的就是這種諷刺!

地獄笑話其實並不真的有多好笑,它存在的意義也不只是為了讓人笑。

年輕人看完地獄笑話後覺得“失了功德”,或許正是因為看懂了笑話背後無助的苦難與無聲的諷刺。

明知不該笑,但除了笑一笑又好像無能為力,更不用說有些笑話調侃的群體還是自身,只能把“看過,笑了”當作一種輕量化的宣洩。

電子木魚的出現,給看笑話的人提供了一個簡單直接“走流程”的反省方式,消解了部分心理上的壓抑、自責與無措。明知敲電子木魚只會在手機螢幕上留下指印,並沒有真正的佛祖在計算功德,但網友們還是會透過簡單搞笑的儀式求得自我安慰,透過外化的反省讓地獄笑話迴歸笑話本身。

隨著地獄笑話的網路傳播,它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延伸發展。地獄笑話之後,一些相對輕鬆的玩笑被二次創作,以幽默的調侃弱化了不當的冒犯,成為年輕人玩梗宣洩的一種方式。

除了彌補因地獄笑話而減少的功德,當生活中遇到了煩心事,比如無休無止的加班、難以溝通的甲方或者做不出的實驗、寫不出的論文時,也可以透過敲敲木魚來緩解焦慮,找回內心的平靜。有網友表示:聽著木魚聲,真的不怎麼焦慮了。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網友對“木魚”APP的評價)

從轉錦鯉攢人品、考試周網路“祭拜”孔子像,再到如今的電子木魚、電子燒香。“網際網路迷信”的花樣層出不窮,一陣又一陣的社交狂歡不禁讓人思考:年輕人們,越來越迷信了嗎?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網友對電子木魚爆火的評價)

事實上,幾乎不會有人玩“電子木魚”是真的想要深入宗教領域。面對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全方位壓力,年輕人總在不停地找尋一個出口。當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好地緩解負面情緒,或者對某件事有很強的達成願景時,年輕人們希望透過這種簡單易上手的娛樂活動,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尋找一種暫時的焦慮轉移與情感寄託。

不僅如此,當網友們在參與敲木魚以及由此衍生的抖音特效、表情包使用等活動時,通常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感受到“大家都有類似的焦慮”、“不是隻有我無法控制工作時的憤怒”的共鳴。作為一種群體性公開的參與和表達,大家共同構築起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對抗焦慮”的賽博空間,獲得了自我歸屬感。

一如史鐵生曾於《神位官位心位》中寫道:“佛,本不是一職官位,本不是寨主或君王,不是有求必應的神明,也不是可卜兇吉的算命先生。佛僅僅是信心,是理想,是困境中的一種思悟,是苦難裡心魂的一條救贖之路。”

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積賽博功德也好,看星座運勢也罷,這類“賽博信仰”的動機與傳統宗教領域離了十萬八千里,不過是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為自己營造一個虛假的烏托邦,一個暫時的靈魂棲息地。

以付出“轉發”、“點選”、“觀看”這種簡單的數字成本的方式,把個人對於世俗功利的追求或者在情感上的懺悔反思這種現實世界的矛盾,轉化為了網路世界裡虛擬的抵抗,求得焦慮時的一種信心,不安時的一種安慰。

電子木魚的流行更像是一種集體的焦慮轉移,而非真的要把個人生活全都交給賽博佛祖。

既然只是一種暫時的焦慮轉移,這場網際網路吹起來的一陣風,其實不能吹散內心的頑疾。

冷靜審視這款應用本身,不難發現它的商品本質屬性,和前段時間爆火的“羊了個羊”在本質上並無不同。

事實上,早在2020年這款App就已上線應用市場,並且被歸類在了“音樂”應用中,但當時並未掀起波瀾。近期的網際網路爆火,讓電子木魚短時間內衝上免費App下載總榜的第二名,原開發者順勢而為推出了同類應用“手機燒香-禮佛助手”,各類社交媒體上也產生了大量衍生品。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手機燒香-禮佛助手”App)

比如抖音已經上線了多個電子木魚的相關特效,僅其中一個特效就已有11萬抖音使用者使用,此外還有“敲一億小木魚”的遊戲等等;訊飛也開發出了電子木魚的輸入法主題,每當使用該輸入法主題打字時,螢幕上都會出現“功德+1”的特效。這何嘗不是一場順勢而為的有趣營銷呢?

6元付費才能獲得想要的木魚音色,解鎖“自動積功德”模式需要先看影片廣告,甚至評論區還有氪金玩家主動要求增加vip版……看似是人與“賽博佛祖”的對話,但隱藏在背後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商品交換活動,網友們興致勃勃地點選螢幕積功德,彷彿在與神對話,殊不知仍是一種數字產品的拜物教。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網友對“木魚”APP的評價)

傳統宗教活動的參與是有門檻的。無論是對參與者需“親身在場”的要求,還是諸如進香前需“洗手、整衣、淨念”的儀式,都體現著宗教這一神學領域的神聖與威嚴。

但是電子木魚、電子燒香這類軟體在社交媒體的層層傳播,使得佛祖這種“超自然力量”也成為了一種物化的數字符號,打破了原本宗教活動設定的層層壁壘,“神”和人之間的邊界感在無限收縮,頗有一種“因信稱義”的意味。

網友們不再需要以仰視的姿態虔誠地祈求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可以直接對著螢幕裡一個簡單的木魚圖片“頂禮膜拜”,做賽博佛祖最忠誠的信徒,對著燃起的電子香火真摯地許願,卻忽視了創造賽博佛祖的也不過是人,而不是神。

“認真,你就輸了。”

電影《頭號玩家》的最後,哈利迪對韋德說道:“雖然現實令人恐懼和痛苦,它也是唯一可以美餐一頓的地方。因為,現實是真實的。”

“電子木魚”:年輕人焦慮轉移的新方式?

(電影《頭號玩家》 截圖)

對於年輕人們而言,當從暫時的舒適區中走出來後,終歸還是要回到現實中,面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

參考資料:

[1]梁坤。“錦鯉祈願”與“日常迷信”——當代青年網路俗信的傳播社會學考察[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4):45-47+60。

[2]年輕人,正在線上敲“木魚”[OL]。公眾號白鯨出海,2022-10-14:https://mp。weixin。qq。com/s/tfEyng8p8wXtp6JMaYfRrg。

[3]金立。數字化迷信:一種現代的符號拜物教[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36-38。DOI:10。16452/j。cnki。sdkjsk。2004。01。009。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著網 (ID:covricuc),作者:小羊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