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抑鬱、雙相孩子毆打父母,父母又不忍強制送院,這個困局怎麼破?

  • 由 晴日心理_何日輝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3-01-25
簡介佩雲和媽媽在理性上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但佩雲憤怒時難以自控,而媽媽也不忍心把女兒送到精神病院,怕加大對女兒的心理傷害,出院之後也可能把父母打得更慘

如何把別人tp過來

本文字數約:5808

閱讀時間約:7 分鐘

7 分鐘

本文章節:

昨天,我們分享了患者佩雲的網路問診和麵診的過程。

佩雲是一名高中生,患病已經5年了,曾被診斷為強迫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經過長期的藥物治療後,她去年開始斷斷續續復學了,但嚴重的是,她在家變得非常暴躁,經常暴力毆打媽媽,媽媽已經快崩潰了!

佩雲和媽媽在理性上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但佩雲憤怒時難以自控,而媽媽也不忍心把女兒送到精神病院,怕加大對女兒的心理傷害,出院之後也可能把父母打得更慘。

其實很多抑鬱、雙相、強迫症患者家庭都面臨這個困局。到底該怎麼辦?

而且很多父母想不明白,孩子以前很乖、很聽話,甚至挺膽小的,怎麼得病之後性情大變,打父母時這麼暴力、無情?

今天想借著佩雲這個面診案例,對以上難題和疑問作出深入分析,希望能幫助這部分家庭儘快走出困局。

01、為什麼孩子突然性情大變?

佩雲在患病前,是個乖乖女,是個學霸,是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姥姥姥爺對她打罵,她最多辯解幾句,從不還手。她在外很膽小,小學多次被同學欺負、被老師辱罵,還不敢告訴父母。她成績特別好,英語和數學經常滿分,作文斬獲全國一等獎。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內心其實非常壓抑、孤獨、憤怒,因為她的家庭氛圍非常惡劣。

她的父母頻繁吵架,父母頻繁和老人吵架,姥姥姥爺之間也吵架,一家人鬧得不可開交。她媽媽容易情緒崩潰,對佩雲大吼大叫,又打又罵,甚至尋死覓活,爸爸情緒失控的時候也辱罵不斷,甚至自己打自己,平時還總是拿女兒的痛苦開玩笑。

這一屋子大人,尤其是佩雲的父母,對她造成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我在昨天的文章裡已經分析過了,佩雲不是強迫症,也不是典型的雙相障礙,而是抑鬱症伴激越狀態,而且出現了敏感多疑的偏執型人格改變,還有嚴重的學習障礙。

如果按照我們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她符合我們提出的病因學診斷——

02、打父母是大量心理創傷被激活了

,她遭受過的創傷真是太多太多了。

抑鬱、雙相孩子毆打父母,父母又不忍強制送院,這個困局怎麼破?

編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佩雲的病情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轉折點。她本來以抑鬱、想自殘的症狀為主,可是在一次爸爸和姥爺吵架時,她突然尖叫起來,把家裡人嚇了一大跳。

爸爸和姥爺的爭吵以前發生過很多次,但佩雲從來不會這樣,她也以為自己早就麻木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我本來在看平板電腦,聽到他們吵,我很想尖叫,也叫出來了”。

自從那天起,佩雲的性情像變了個人似的,不高興了就在家大發脾氣,又吼又叫,跟父母吵架。父母當時不理解,只認為孩子叛逆、不聽話,反而對她打罵得更加厲害。

為什麼佩雲的性格會突然改變?大部分精神科大夫會認為這是躁狂/輕躁狂發作,是病情驟然變化了,所以她看過的大夫後來改診斷為雙相障礙,並且調整了用藥。

但在我們看來,佩雲的變化肯定是有具體的心理活動過程的。根據臨床心理干預經驗,這裡面有兩種可能性。

一種就是佩雲長期承受大人的爭吵和打罵,她累積的強烈負性情緒到達某個極限了,從量變到質變,她終於壓抑不住了,負性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而且她發現爆發出來後,心裡沒那麼壓抑了。雖然後來又招致了父母更多的指責,但她從以前單純被父母罵而被動承受,變成了跟父母對罵,她的強烈負性情緒也有所釋放。

這種情況其實比較多見,很多孩子小時候逆來順受,但長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反抗意識了,敢跟父母叫板了。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叛逆期,佩雲父母當時可能也是這麼認為的。

只不過佩雲前後的反差很大,比一般“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暴躁,所以父母和她自己都嚇了一跳,這也說明她遭受的創傷比一般的孩子多很多。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佩雲當時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快感。她的爸爸和姥爺都經常辱罵她、恐嚇她,她非常討厭他們倆,但又無力反抗。結果這兩個人互相掐架,佩雲可能有種“活該他們倒黴”的感覺,壓抑不住地開心,嗷的一下叫了出來。

當然,以上只是我們基於臨床經驗的推理,她當時具體的心理活動她自己也忘了,甚至當時也沒意識到。如果能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技術(TPMIH)去找,患者一般能想起來,當時的情景都能歷歷在目。

但無論是哪一種,佩雲“性情大變”的背後是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是積壓的強烈負性情緒爆發,就像一個內部不斷加壓的密封罐子,到了某個程度就會爆掉。

所以,多說一句,就算不是患病的孩子,而是普通的孩子,如果他們的“叛逆期”特別明顯,到了小學高年級、初中就跟父母對著幹,把父母氣得要死。那麼就要注意了。

這背後往往不只有“青春叛逆期”的因素,而是孩子其實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父母對他們造成過不少心理傷害,只是以前他們敢怒不敢言。

而且,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明顯“叛逆期”的。有的父母注重科學養育,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懂得隨著孩子成長而不斷調整教育方式,掌握良性的溝通方式,那這種孩子是幸福的,他們跟父母的關係就一直都很好。

當然,有的孩子看似也沒有“叛逆期”,但其實仍然是把委屈、憤怒強行壓抑下去了,延續聽話、懂事的人設。這種很可能是“微笑型抑鬱症”,孩子想自殺時,父母難以防備,非常兇險!

所以希望父母能夠深入瞭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輕視了“叛逆期”,不要以為孩子看似沒有叛逆期就盲目樂觀,更不要在孩子“叛逆”時對他們更加嚴厲,試圖把孩子的反抗壓下去。

03、父母一定要建立底線思維

另一個問題,佩雲媽媽說,女兒得病後,本來母女倆關係還可以的。媽媽意識到自己對女兒造成過心理傷害了,便努力彌補,給她買喜歡的蛋糕、手辦、奢侈品,熬夜陪她玩、看電影。女兒一度很感動,說知道媽媽對自己好。

可是,最近半年以來,佩雲似乎把矛頭對準了媽媽,要求媽媽必須按她的要求去愛她,只要媽媽的言行舉止有一點點不合她意,她就拳打腳踢。

這就奇怪了,明明媽媽已經有所改變了啊,為什麼佩雲以前不打媽媽,最近半年才開始打呢?

按照佩雲的說法,她認為媽媽有“情感缺失症”,對她特別冷漠,而且不懂得自我反省,所以她打媽媽是為了拯救媽媽,為了讓媽媽改變,變得懂得表達愛。

其實她的爸爸、姥姥姥爺也都嚴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識和能力,只不過她生病後,媽媽已經讓姥姥、姥爺回老家了,而爸爸她又打不過,所以主要就針對媽媽。

可能有的人覺得佩雲這種說法很荒唐,是在找藉口。可其實,佩雲的說法不見得完全是假的。這有點像傳統的“棍棒教育”裡說的,“打是疼、罵是愛,打你是為了你好”。

佩雲真的希望媽媽去反省,但她發現跟媽媽好好說沒用,吵架也沒用,就得透過強硬的方式,讓媽媽感受到痛苦,繼而屈服,才會去改。

抑鬱、雙相孩子毆打父母,父母又不忍強制送院,這個困局怎麼破?

編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這只是她在理性上的想法,實際打起來時,可能就不只有這個因素了。

現在很多家長還會透過打來教育孩子,但一般知道分寸,別真的打傷了孩子。但佩雲不是這樣,她打媽媽時下手很狠,不避開胸口、頭部等要害部位。很明顯,她那時是失去理智的,主要屬於“洩憤”的打。

因為她有一個執念,“媽媽必須按照我要求的方式來愛我”,只要媽媽的言行舉止達不到她的要求,她馬上會認為媽媽不愛她,或至少不夠愛她。接著,以往她被媽媽打罵、忽視、冷嘲熱諷等等的心理創傷被大量啟用,她無比憤怒,陷入了災難化思維,更加認定媽媽就是不愛自己,所以下手不知輕重。

但打完之後,她恢復了一定的理性,她知道打媽媽打得太重了,所以她也會內疚、自責,會哭著跟媽媽說以後不打你了。只是下次她的創傷被啟用時,她又控制不住自己了,她的創傷又很多,很容易被啟用,這就導致媽媽一天之內可能被打很多次。

佩雲也知道打媽媽是不對的,非常害怕別人會指責她大逆不道,所以她威脅媽媽不能說出去。

以及,我不確定佩雲找的心理諮詢師是怎麼跟她說的,是否在無意中增強了她對父母的憤怒。

我們以前接診過的小璇就非常明顯,本來她跟媽媽的關係也不錯,但接受了精神分析後,她認為爸爸打她時,媽媽其實是幫兇,把患病的所有責任都歸咎於父母,開始對媽媽拳打腳踢。

佩雲是否有這個因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面診時我問過她,但她也說不上來。

還有一點,佩雲的這個執念,“媽媽必須按照我要求的方式來愛我”,判斷媽媽有“情感缺失症”,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她非常強調愛、愛的表達,對這個愛的表達想象得非常美好,甚至是理想化了,只要她父母有絲毫不符合,她就認為沒有愛、愛不夠。我想不止她的父母,很可能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甚至心理專家對待自己的孩子時也難以做到。

這個執念仍可能與她找的心理諮詢師有關,但也可能與她接觸的資訊有關。現在的孩子是數字星球“原住民”,他們會在網路上接觸非常多的資訊,網上的資訊又參差不齊,有很多帶有誤導性。

也就是說,孩子打父母,這背後是他們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母曾在無意中對他們造成過巨大心理傷害,以及一些扭曲認知、偏頗資訊的影響。

“情感缺失症”,這個所謂的診斷顯而易見是心理學的概念,並非精神醫學的診斷。這個概念只是描述了人的心理現象,但顯而易見,對於如何高效解決是沒有辦法的。

這也是現在主流心理學理論的巨大侷限性,多數只能描述一些現象,對於問題背後深層面的原因缺乏深入理解,因為對於人的心理活動停留在外顯記憶層面,缺乏高效的解決方案。

換句話講,佩雲對於媽媽問題的理解受到這種心理學理論的影響,而且把“愛”和“愛的表達方式”等問題過於理想化了。

現在很多新聞裡,兒女毆打年邁的父母,網友紛紛指責這些人是“白眼狼”“大逆不道”“要遭天打雷劈”。老年人是弱勢群體,網友們心疼他們我能理解,打父母也確實不對。

其實這些人打父母不是一天兩天了,不是父母老了才打,而是早就打了,只是以前外界的人都不知道。打父母的人固然可恨,但他們也有可憐之處,其父母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重大失誤,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

那為什麼這些父母會犯下大錯?其實跟他們自身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某個程度上,他們也是受害者。

佩雲的媽媽告訴我,她的成長過程也很有問題。她沒有兄弟姐妹,父母去上班了,她就一個人被關在家裡,吃飯基本只有一個菜。她小時候總被教育要聽父母的話,有困難要自己扛,要自力更生,“我的父母從來沒為我的成長和學習操過一點心”。

她被人欺負了,總是自己默默嚥下;手上凍瘡全裂了,還拿筆寫字,也沒人同情和安慰。一直到30多歲了,佩雲媽媽才第一次掛水,之前除了生孩子從沒去過醫院。

可是,當年的佩雲媽媽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的,“這可能因為我也沒和其他人接觸過,沒有對比。我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待著,雖然寂寞,但是自己會看書,所以自己的問題排解了,卻養成了冷淡的性格,對孩子的需求總是反應不及時,這是我女兒最不能容忍的!”

其實佩雲媽媽和爸爸都很愛她,在能力範圍內給她最好的,但是因為他們自身也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又不懂得科學精神心理學知識,結果鑄成大錯。

01、為什麼孩子突然性情大變?

分析了這麼多,佩雲和她媽媽到底該怎麼辦?

顯而易見,繼續這麼下去是不行的。如果某一次佩雲下手極重,她媽媽有可能重傷,甚至可能被打死。

就算身體承受得住,她媽媽的精神也可能崩潰,長期被暴力對待又逃脫不了,她可能會罹患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這可比PTSD 更嚴重。

如果再發展下去,佩雲媽媽會繼發重度抑鬱發作,很可能自殺身亡。那佩雲會成為眾矢之的,她也會無比自責、甚至自罪,然後也自殺身亡。

那對於爸爸來說,妻女都自殺了,他完全有可能承受不住這個打擊,追隨她們而去。這就成了人間悲劇了!

所以我在面診時告訴佩雲,她一定要放下“拯救媽媽”的執念。媽媽確實有很多問題,從專業角度來說,媽媽甚至夠得上焦慮症的診斷,她從小到大也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就算讓我們這種專業人士來拯救媽媽,我們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更別說是由佩雲來拯救了。所以她這是幻想,是不切實際的,是不可能實現的,是沒有合理性的。她一定要趕緊清醒過來,回到現實中,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別因為媽媽的問題而耽誤了自己。

她擔心媽媽繼續對她造成傷害,那她更要把這個壓力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現在她病了,學習狀態確實不理想,但能學多少學多少,速度慢一些沒關係,只要是在不斷提升,終有一天會具備獨立能力,可以選擇跟父母保持距離。

他們一家現在就像個怪圈,上一代父母打罵孩子,孩子長大後當了父母,嚴重缺乏自我反省,又繼續打罵自己的孩子。結果孩子出了這麼嚴重的問題,又反過來打罵父母,像個惡性迴圈,類似於家庭的“魔咒”。

我在面診中跟佩雲說了很多,在網路問診時也跟她說過,希望她能及時從這個惡性迴圈裡跳出來。佩雲很聰慧,她理性上明白這個道理。

但放下一個執念確實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她的執念背後有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又暫時無法得到高效修復。當創傷被啟用時,她仍可能難以自控,又容易掉進死衚衕裡。

抑鬱、雙相孩子毆打父母,父母又不忍強制送院,這個困局怎麼破?

編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無論如何,我非常希望經過面診後,她能逐漸地提高自我覺察能力,打媽媽的頻率能慢慢下降,並儘可能地學習、提升,進入良性迴圈。

與此同時,媽媽也要接受女兒的改變需要過程,只要慢慢打得少了,那就是進步。她也要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繼續改善與女兒的關係,學會良性的溝通方式。透過這種辦法,這個家庭是完全有可能走出困局的。

可是,如果這次面診後,佩雲的問題還是沒改善呢?要是她還是困在這個狀態裡出不來,甚至因為一些事,暴力傾向更嚴重了呢?這咋辦?

我建議佩雲父母一定要建立

創傷後應激反應失調(PTSRD)

我理解他們心疼孩子,我也不支援貿然把孩子強制送到精神病院,這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導致孩子病情更復雜,親子關係更加惡劣,他們出院後一旦再打父母時,出手會更重。

可是,這不代表一直無底線地容忍孩子這樣下去。因為容忍下去一定是悲劇。

首先,佩雲父母不要從道德層面去指責孩子,也要引導佩雲不要光自責。道德層面的譴責對解決問題沒有意義,打父母行為的背後是疊加性心理創傷,那就要去面對、修復這些創傷。

所以,建議佩雲父母跟女兒設立底線,向她提供選擇。

如果她繼續像以前那樣打媽媽(這裡指的是打媽媽的頻率、程度都沒有明顯改變,甚至變本加厲),仍然堅持要用打的方式“拯救”媽媽,那要麼就勇敢面對問題,接受創傷修復,找專業的心理干預;如果不接受,那就送精神病院接受緊急治療。

如果最後真的要強制送院了,孩子出院後,很可能會對父母更加憤怒,孩子最好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或者父母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如果父母發現孩子仍有嚴重的暴力傾向,那就再次設立底線,給他們選擇,不行就只能再住院治療。

不過,如果真的走到了這一步,孩子的康復和親子關係的修復會難上加難,這實屬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然,像佩雲病情這麼嚴重的是少數,她和父母的遭遇和困境令人痛心,但也值得廣大患者父母警醒。

希望父母們趕緊亡羊補牢,在孩子的病情還沒有惡化前,趕快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不斷改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修復孩子的疊加性心理創傷,讓孩子加快康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