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簡介”白雲經開區建設服務部部長劉君表示,該專案建成達產後,將進一步強化白雲區鋁精深加工產業鏈延鏈強鏈,為推動白雲區鋁精深加工產業與電子資訊製造業、特色生態食品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強都市工業體系再添動能

1擔田等於多少平方米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貴陽軟體基地辦公樓群拔地而起,周邊規整的綠化、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儼然一片產城崛起之勢;

蘑力小鎮在蓬萊仙界原有專案的基礎上,深度融合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科普教育、養老養生等產業叢集,為市民週末短途遊提供新選擇;

白雲新車站、高鐵白雲北站建成投用,“五橫六縱”骨幹路網基本形成……

光影回眸,記載著白雲區從傳統工礦區到加快建設省會城市新中心的驚豔蝶變,不禁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嘆:“變化真大!”

歷史的指標,指向新的刻度;奮進的腳步,邁上新的征程。白雲區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錨定“強省會”重大戰略機遇,苦幹實幹、頑強拼搏,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絢麗篇章。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抓基層黨建 促鄉村振興

“有了露營基地後,村裡變熱鬧了,村集體經濟也增加了,這真要感謝白雲區派駐的駐村幹部。”清鎮市新店鎮三合村黨支部書記邵林說。

去年5月,嶽漢被白雲區派駐到三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們村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村‘兩委’經多次研究後決定,對接旅遊公司打造露營基地專案,找到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支點,產業也逐步從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農旅融合。”嶽漢說。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工作重心轉移,工作勁頭依然。白雲區今年共選派45名幹部組成15個駐村工作隊在區內15個村開展駐村幫扶,並選派3名幹部到清鎮市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過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擔當,為鄉村振興增添堅實助力。

全區明確“一把手”抓基層黨建責任清單及各黨(工)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並建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駐村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白雲區2022年村幹部培訓工作計劃,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期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和“村幹部上講堂”等活動,由區委主要負責人為村黨組織書記作專題輔導。該區不斷健全“行政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絡戶”的村黨組織體系,形成村黨組織、村民議事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四位一體”的村級自治組織體系。

目前,全區56個村均推行網格化管理,且56個農村黨支部全面達到標準化規範化要求。並以“大帶小、強帶弱”“抱團發展”為思路,積極探索組建聯村黨委,按照園區牽引型、村企聯動型、產業驅動型、強村帶動型等聯村黨委型別分類,組建聯村黨委7個,為推動鄉村振興夯實基層基礎。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抓工業轉型 促產業升級

走進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鋁箔事業部生產車間,3臺鋁箔軋機裝備到位,年產2。2萬噸的鋁箔專案已進入半負荷除錯生產階段。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檔案,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大力發展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與白雲工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貴陽產業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白雲經開區某鋁箔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透過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年產2。2萬噸鋁箔產品的產能專案。

“該專案總投資1。6億元,佔地110畝,主要生產雙零鋁箔產品,用於無菌包、軟包等食品鋁箔包裝,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及華東等地區。預計今年底,3條鋁箔加工生產線將全部投產。”該公司鋁箔事業部技術人員許航宇說。

緊扣“強省會”行動,白雲區圍繞電子資訊製造業、生態食品“一主一特”產業以及先進裝備製造業、鋁精深加工“兩關注”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今年以來,該區以白雲經開區為主陣地,透過盤清家底、騰籠換鳥,持續推進鋁及鋁加工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我們成立工作專班,每週召開現場排程會,積極對接聯絡相關部門協調解決專案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全力做好專案服務工作。”白雲經開區建設服務部部長劉君表示,該專案建成達產後,將進一步強化白雲區鋁精深加工產業鏈延鏈強鏈,為推動白雲區鋁精深加工產業與電子資訊製造業、特色生態食品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強都市工業體系再添動能。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抓數字治理 促民生幸福

透過智慧白雲指揮排程中心的超大麴面螢幕,點選任意一個生活圈,圈內有多少學校、醫院、居民小區一目瞭然。“‘智慧白雲’平臺接入了基礎地理資訊資料、公共專題資料、物聯網感知資料等,是白雲區為加快推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民生服務深度融合而打造的全新智慧城市形態大資料應用平臺。”

貴陽白雲城市運營維護投資(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曹陽表示,“透過平臺上的存量資料,我們可以進行建模,檢視在某一點位新增公交站臺佈局是否合理,能否滿足周邊人口需求等資訊。”根據資料分析,今年白雲區完善更新了40餘個公交站臺。

2015年,白雲區啟動“社會和雲”平臺建設並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該區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及指揮部,引進多家企業合作共建“智慧白雲”平臺,以數字城市建設推動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智慧白雲’著力實現一庫智匯資料、一網智通八方、一圖智創未來、一鍵智控全域性、一屏智享生活。該專案於2021年3月底正式投用,被工信部評為2021年大資料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專案。”曹陽說。

“現在,全區‘一圈兩場三改’建設中涉及的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停車場建設等專案,都可以透過平臺進行管理排程。”曹陽表示,專案專員每月會透過平臺手機端上傳的專案進度情況和建設圖片,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讓資料圖片留痕,“如果專案建設沒有達到預期進度,平臺將會紅牌警示自動預警,並推送預警資訊給行業主管部門,實現科學排程。”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亮點一

旅遊飯越吃越香

今年35歲的莫子蘭,是土生土長的白雲區牛場鄉蓬萊村人。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家鄉,交通不便、設施落後,是個靠傳統農業生活的小山村。“當時,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去外面打工,也包括我。”她說。

2010年,貴州省現代農業展示園區落戶牛場,蓬萊仙界景區在蓬萊村落地。2013年,蓬萊仙界·貴州省現代農業展示園區建成投用,當年就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市民近郊遊、休閒遊的熱門目的地。

從那以後,村民們有的進園區務工,有的嘗試開農家樂,蓬萊村也透過“三變”改革模式,成立了經濟發展公司、旅遊開發公司等,黨建引領帶動村民發展致富。“村裡有了景區,發展前景肯定好。”一番考量下,莫子蘭選擇回家。

2015年,依託貴陽首屆農業嘉年華這一契機,白雲區以蓬萊仙界為核心,對都拉鄉至牛場鄉的7公里沿線整體進行了都市現代農業提升改造,塑造蓬萊仙界大景區概念,當年蓬萊仙界獲評國家4A級景區;

2021年,白雲區結合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發展佈局,謀劃對蓬萊仙界大景區的核心區進行進一步提質升級——以白雲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重點產業食用菌為主題,打造蓬萊仙界蘑力小鎮旅遊專案。

“我把家裡10來畝撂荒地平場出來種花,依託蘑力小鎮的人氣,打造一個特色花園,供遊客賞花、拍照、燒烤。”莫子蘭說,“花園於去年中旬建成開園,半年時間就增收7萬多元。”

“近年來,蓬萊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村容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再加上村裡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依託蓬萊仙界景區專案的不斷建設升級,小山村變成了大景區,帶動周邊農家樂餐飲業、民宿業、零售業等不斷髮展。同時,透過土地入股、勞動務工等形式,帶動村民400餘戶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近50萬元。”據蓬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朝奉介紹,去年,蓬萊村還被納入“貴陽貴安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整合示範試點”並進行推進建設。該村將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足富裕。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亮點二

暢遊生態公園樂享品質生活

秋意漸濃,白雲區泉湖公園多了許多“追風箏”的身影,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到公園裡放風箏,讓天空平添了幾分靈動。“公園離家近,出門過條馬路就到了,加之風景好、空氣好,我們一家三口都喜歡來這裡放鬆休閒。”市民胡燦說。

流水潺潺、林木環繞……“高顏值”的公園曾經也是個城中村,髒亂差的環境不僅影響群眾生活,還有損城市形象。2016年,白雲區依託貴陽市“一河百山千園”建設,秉持“還湖於民、還文化於民、還生態於民”的理念,以當地生態資源為基礎,對泉湖片區進行整體改造、開發、建設——

利用水體治理技術淨化環境提升水質,建設環湖排汙截汙管網和生物過濾體系,完成公園道路建設、景觀綠化、排汙管網建設等各類專案20餘個,整治水域面積205畝,整治周邊環境1萬餘平方米,綠化面積750畝……

短短7個多月時間,泉湖片區面貌煥然一新,泉湖公園也於2017年1月免費對外開放,並於2019年12月正式獲批國家4A級景區。公園內一步一景,成為集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綠色生態、文化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生態公園。

近年來,白雲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圍繞“產業新城、品質白雲”和打造省會城市新中心的發展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著力讓傳統工礦區的城市形象轉變為綠色生態的宜居之城——

麥架河、宋家衝河、小灣河、都溪河碧波重現;建成泉湖公園、七彩湖公園等生態公園83個;森林覆蓋率達46。18%,2022年1至9月份全區環境空氣優良率為98。5%,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區城鎮生活汙水日處理能力提升至15萬噸,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8。5%;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治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85%以上。

“現在,泉湖公園內還添置了智慧健身驛站,透過智慧化裝置的戶外健身設施,可以一邊運動一邊瞭解自己的運動頻率、時間、消耗的卡路里等,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滋潤、有品質。”胡燦說。

白雲: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手記

俯身實幹藍圖可期

盧俊家住白雲區金融北城社群瑞福花園。20世紀90年代初,那裡還屬豔山紅鎮豔山紅村,他的奶奶在家務農,父母在貴州鋁廠工作。2017年,父母因鋁廠改制轉崗到企業,村子也變成了社群。奶奶不種田了,盧俊年幼時羨慕的都市生活展現在眼前。

緊跟白雲發展的車輪,盧俊一家人的出行方式也不斷升級,可以自駕,也可以搭公交、坐地鐵,去哪裡都方便。更可喜的是,盧俊還從中找到了自主創業的契機:經營起一家洗車場。

從種地到進廠再到自主創業,盧俊一家三代人的職業軌跡是白雲區發展的一部變遷史。曾經“一鋁獨大”的白雲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探索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路,從產業佈局吸引技術、資本、人才集聚,到“三品三宜三精”(品貌品質品位,宜居宜業宜遊,精細精準精緻),這裡正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活力。

可以預見,未來白雲區的配套設施將更為完善,生活空間將不斷拓展,城市管理將更顯精細,隨著生態底色將越擦越亮,企業、專案、資金、人才將進一步集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唯

編輯 朱迪

二審 羅昌

三審 譚仕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