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古代男子舉行冠禮的意義

簡介加冠之後,有了字,也就意味著成年,既已成年,便可婚嫁,所以古人也就常常在舉行冠禮的同時,為兒子辦理訂婚儀式

冠禮的冠什麼意思

古代男子舉行冠禮的意義在於已經成年,成年男子不能待字閨中、可以談婚論嫁、擁有兵權祀權等等,同時意味著這個男子能夠遨遊世界,達到格物、致知、意誠、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全新境界!

古代男子舉行冠禮的意義

(1)、是命名禮: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發的,嬰兒出生三個月,要選擇黃道吉日,剪一次頭髮,只保留兩小撮留在左右兩側,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也就在這一天,母親把孩子抱去見父親,父親拉著孩子的右手或撫摸著他的頭,給她取一個名。這一儀式叫做命名禮。它標誌著承認孩子已經正式來到人間,加入家族。

(2)、是加冠禮(淄冠、皮弁、爵弁):男孩子長到二十歲(二十歲左右)就要舉行冠禮。所謂冠,就是把頭髮盤到頭頂上,先從根部束住,盤成髻然後加冠以固定。冠禮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加冠的時間和嘉賓,叫“筮日”和“筮賓”。這日期,便有似於西方的“受禮日”;這來賓有似於西方之“教父”。屆時,來賓就在一定的禮儀程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併為他們取一個字,賓取之字與父命之命,一般都有一定的聯絡,其意義或相同、或相關、或相反。如顏回字子淵,取“淵來回水之意”;又如曾點字皙,取“點乃小黑”而“皙乃色白”之義。

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稱。直到民國時期,中國人如要表示尊敬或客氣,都要稱對方的字。並嚴格規定,卑者對尊者說話,只能稱字,尊者對卑者說話,可直呼其名,但無論尊卑,自稱都不能稱字,如果自己稱字,便是失禮、也是笑話、更是無德。

加冠之後,有了字,也就意味著成年,既已成年,便可婚嫁,所以古人也就常常在舉行冠禮的同時,為兒子辦理訂婚儀式。

在古代,依周禮,貴族子弟之加冠,凡三次(在舉行冠禮的當天依次進行)。先加緇冠,次授皮弁,後授“爵弁”。加“緇冠”,表明人已成年,可以管理家政了,叫有“治權”;加“皮弁”,說明人已成年,能夠服兵役了,叫有“兵權”;加“爵弁”,證明人已成年,有權參加祭祀了,叫有“祀權”。

三次加冠之後,主人就要設酒宴招待賓朋好友。接著拜見兄弟家人,再拜會鄉里前輩,後拜望地方長官。加冠青年在向家人、前輩、長官行禮時,受禮者都要答禮,以示家庭和社會對剛加冠的男性新成員的尊重。最後是主人的再次敬酒、勸酒、喝酒,最後賓客在酒足飯飽盛情濃的氛圍中興高采烈的回家去。

古代男子舉行冠禮的意義

人常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因此貴族們的冠,便有非同小可的意義。有時即便到死,也不能免冠。公元前480年,衛國發生內亂。在戰鬥中,孔子的忠實信徒子路被人用戈擊斷了冠纓。子路說:“君子死,冠不免”,便一面用雙手繫著冠纓,一面被人砍成了肉泥。孔子聽到這個訊息後,痛不欲生,立即吩咐廚房倒掉所有已做好的肉醬。

男子加冠,仔細讀來,靜心推敲,意義非凡。無論古代貴族男子的“冠”,還是庶民男子的“幘”,都要束髮,束髮當然有其實用的功能。古人留有全發,倘不束在頭頂,隨風自飄散,即不成體統,也諸多不便。不過在中國文化裡,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約束。一個男人,一旦成年,就要接受社會道德、規矩、律令的規範、約束、控制。其標誌就是“束髮”。

同時冠禮的“冠”字就是“貫”,表示做人要有“一以貫之、始終如一、持之以恆。”的君子胸懷!

弁就是辯,表明為人要能夠“明辨出是非、辨得清方向、分辨出好壞”的犀利思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