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簡介總結攻城戰在歷史的各大戰爭中屢見不鮮,它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標誌性戰爭型別,攻城一方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有可能攻入城門,但饒是如此,幾乎很少有軍隊選擇繞道而行

城門失守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悠久的五千年曆史中,是由無數次大小戰爭連線起來的。每個朝代的更迭,意味著期間發生了多次艱苦卓絕的戰爭。在所有的戰爭中,攻堅戰是最為常見的戰爭型別,由進攻一方向防守一方發動攻堅戰,對於進攻一方而言,攻堅戰最艱苦的莫過於攻佔對方的城池;對於防守一方而言,被人攻佔了城池,意味著戰役的失敗,古代所說的“城門失守”指的是防守方戰敗的意思。攻堅戰對於進攻與防守雙方來說,其意義至關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整個戰局的走勢。

在以刀劍作戰為主的冷兵器時代,沒有堅船利炮的掩護,單靠人力攻打一座城池的難度實在太大,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定要攻佔對方的城池,直接繞過城池攻佔對方的戰略腹地不行嗎?對於這樣的問題,雖然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大量作戰過程中的利弊選擇。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一、攻佔一座城池的重要性

對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我想古人雖然科技不發達,但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就不用如此費時費力地攻城。我們用現實情況還原一番古代攻堅戰的必要。雖然繞過城池看起來不費力,可是否想過為什麼古人不這麼做?

為開闢行軍道路

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國土上,真正稱得上平原的為數不多,尤其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如此。當時大部分城池做建造的地點都以群山環繞為主,且山路地形極其複雜,古人常常評價某地為“兵家必爭之地”,正是如此,易攻難守正是城池選址的重要因素。

一旦繞過對方的城池,軍隊所面臨的不僅是陡峭如雲的山地,還有深不見底的水路,這樣的路途對於行軍計程車兵體力消耗極大,隨時都會出現喪命的危險。

攻佔城池的目的,正是為己方隊伍開啟一條“康莊大道”,確保軍隊和糧草順利運送。

避免腹背受敵

從作戰隊形上考慮,如果繞過對方的城池,面對複雜的地形,軍隊的行軍速度勢必會降低,古語有言“兵貴神速”,其意思正是指出行軍打仗一定要講究效率,絕不能在路途中耽誤過多時間。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一旦繞過對方城池直搗黃龍,敵軍會從後背悄悄跟上,直到達到地方大本營後,會發現自己腹背受敵。這時攻堅戰就會被逼無奈變成突圍戰,戰略目標完全不一樣。

二、即使傷亡慘重,也要攻下城池,這樣做是利大於弊嗎?

或許不少人認為,古代的攻城戰如同現代遊戲中的打怪升級,一座座城池攻佔,是不是顯得過於“愚鈍”了。我國有秦朝開始直至明朝末期,幾乎所有的攻城戰都是採用這種由點及面的攻城戰方法。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看上起這種作戰方法既損耗軍隊兵力,作戰時間又遙遙無期,對於攻城一方來說實在不划算。這種看似“不動腦”的方式,實則包含了許多作戰哲學。當我們回看這些歷史時,會發現這種損耗慘重的攻城方式,實際上有很多可取之處。

軍隊得到補給

攻城一方在久攻不下時,會隨著時間的退役糧草不斷減少,這是對作戰雙方極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驗。一旦攻入城內,不僅極大挫了對方的銳氣,更重要的是軍隊能夠得到大量的補給,所謂以戰養戰正是這個道理。

不同於現代戰爭的高科技武器,古代行軍打仗所使用的兵器大多沉重無比,在消耗大量體力之後,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補給,如糧食、兵器、車馬等。

對於數量龐大的軍隊而言,補給能夠壯大自己的隊伍實力。

建立大後方根據地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攻佔城池後,就能將城池作為自己的大後方。

一旦在攻佔下個城池時遇到久攻不下的情況,可直接退回城池修整;同時在進攻過程中,被攻佔的城池可作為自己的糧草運送的中轉站,如果碰到實在久攻不下的情況,城池也可以作為打持久戰的基礎。

軍情傳遞的時效性

在沒有通訊工具的古代,作戰資訊顯得極其重要。攻佔城池後,可將該地發展為軍情傳遞的地點。尤其面對敵我身份不明確的情況下,點對點的軍情傳遞很有必要,也極大保證了資訊的保密性。另外,城池的開通極大提高軍情傳遞的效率,在古代打戰中,貽誤戰機是要被殺頭,足矣看出當時軍情對於戰爭局勢的重要性。

改變國家的經濟局勢

常言道:“不要在意一城一池得失”,可現實情況是,城池得失往往決定著戰局的轉變。古代出徵打仗勢必耗費國內大部分財力,甚至一些朝代會加重地方的賦稅,以此補貼軍備支出,持續多年的戰爭,無疑會造成國內的經濟危機。

在這種背景下,攻佔城池不僅讓軍隊得到修整,更重要的是軍備和糧草的補給,對於國家的財政補貼極其有益。除了糧草之外,軍隊還能在城池內大量招兵買馬,發展軍隊的兵力,而這對下一步的攻堅戰又是一次極大的補強。

簡而言之,城池的得失,很有可能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勢。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池的攻佔背後往往是一國的重要腹地,也就是說,城池的攻佔很有可能直搗黃龍,直接決定了戰局的勝負。司馬懿和諸葛亮當年如此拼命的搶佔街亭,正是因為街亭的失守成為諸葛亮北伐直接原因。

三、古代攻城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到底如何攻城,需要影視劇作品常常會給我們提供片面的場景,攻城一方扛著雲梯衝向城牆,接著一大群人緊隨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城牆。按照這樣的情況出發,防守方要做的事也太簡單了,只要把雲梯往後一推,再往底下隨便丟出火把或是弓箭即可。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其實在攻城開始前,作為進攻一方就已經做出了非常到位的心理建設。

獎懲有度,不僅對首個攻上城牆計程車兵進行嘉獎,還會對其家人和親戚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獎勵,如果這名士兵有幸在戰場活下來,等待他就是榮華富貴的人生。正是在這種“打雞血”般的鼓動下,士兵們的鬥志才會愈發昂揚。

我們看到那些真正能衝上城牆的,是踩著戰友的屍體爬上去的。他們的戰鬥素養是軍中素質最高的,也正因為如此,軍隊中有專門的攻堅組,他們都是軍隊精心訓練出來攻城好手,不僅身手矯健,作戰心理極其強大,這也是攻堅戰發起之前重要的動員工作,這項工作一旦做不好,就別指望士兵們為你賣命。

古人打仗為何傷亡慘重也要攻城池?繞過城池,直搗黃龍為何不行?

另外,攻城過程中,將領們會大喊“屠城”的命令,這樣的命令一下達,會極大刺激士兵的獸性,對於暫時的人體疼痛會暫時忘卻,極大增加士兵的作戰能力。雖然作攻城一方傷亡慘重,但作為進攻一方,大部分都會佔據戰局的主動,畢竟連續不斷髮動的數百次攻城戰,一旦有一次疏忽,就會造成一瀉千里的局面。

攻城的作戰順序大致分為士兵心理動員,弓箭手攻擊掩護,強力破壞城池防禦,火速攻城。古代關於攻城的方法基本有幾種,火攻、水攻、挖地道、以及挖牆腳等。

城門是攻城的重點,當然這和古代所用的武器特點有極大的關係。

相對於堅硬的城牆,由木頭製作而成的城門則相對容易攻擊許多。投石器雖然早起秦國時期就發明,但實際運用上殺傷力相當有限。而城門作為當時百姓進出的主要通道,在重量和硬度上和城牆還是有所差別的。

大部分攻城方除了在城牆上做文章之外,其主攻力量則集中在城門的攻擊上。甚至當時還發明一種大型的攻城門的武器,直徑為三米的圓木,由專門的鐵架支撐,同時將近兩百個士兵會全力將木頭推向城門,從而造成巨大的衝擊力,在此過程中,弓箭手需要不停地進攻作為掩護。

總結

攻城戰在歷史的各大戰爭中屢見不鮮,它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標誌性戰爭型別,攻城一方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有可能攻入城門,但饒是如此,幾乎很少有軍隊選擇繞道而行。因為和殘酷的攻堅戰相比,被敵人團團包圍或是兵馬困在陡峭山壁上更能讓一支軍隊崩潰。由此可見,並不是古人不想繞道而行,而是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現代戰爭中幾乎沒了攻城戰一說,畢竟一枚火炮或是一輛飛機就能搞定的事,何必要如此耗時耗力。攻堅戰也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產物,它的消失從某種層面上意味著冷兵器時代逐漸向火藥時代發展。當我們回看歷史時,要以當時的社會發展和生產水平衡量,才能深刻讀懂歷史。

參考文獻:

《三國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