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遣兵的近義詞是什麼?傳說中堯舜禹的時代終結以後,正式進入了家天

簡介”古人認為馬肝有毒,所以漢景帝說,如果你不吃馬肝沒有人說你沒不懂得吃肉,作為一個學者,不研究商湯和武王的革命,也沒有人說你是傻子

遣兵的近義詞是什麼

革命與禪讓(一)

傳說中堯舜禹的時代終結以後,正式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模式之中。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就事實來說,人們不承認有永久存在的政權。萬歲,只是萬歲們一腔情願的幻想罷了。刨除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此後四千年中,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先後出現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朝代。這幾十個政權之間的更迭,大體採取的是兩種模式:革命與禪讓。

最初的夏商周三代政權的更替,都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現。暫且不論歷史的真實到底如何,根據後來儒家經典《尚書》所構建起來的歷史敘事來看,夏商周的朝代更迭都是受到了高度讚揚和肯定的革命之舉。儒生們認為,人世間有這麼多的百姓,大家相互之間不能治理對方,於是上天就為人民派來了君主。君主的責任就是了為了百姓,並不能作威作福,隨意妄為。上天是為了百姓而生出君主,並不是為了君主而生了百姓。假如君主不能履行君主的職責,他必定會被推翻,上天會重新給民眾派來新的君主。

革命與禪讓(一)

在儒生們看起來,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就在於他是否能履行職責。一旦君主不能履行為民的職責,推翻這樣的暴君,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齊宣王曾經問孟子,商湯流放了夏桀,周武王殺了商紂王,有這回事嗎?孟子說,書上是這麼寫的。齊宣王接著問道:那這不是以下犯上,以臣弒君嗎?孟子一聽這話就急了,他說道:“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殘賊之人紂,根本不是什麼君主,他就是一個獨夫民賊。對於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尚書》裡的《湯誓》和《仲虺之誥》兩篇就記載了夏商更替之際的歷史。《湯誓》是商湯在出發討伐夏桀之前的誓師詞。在《湯誓》中商湯說道:並不是我喜歡動亂,而是上天命令我要討伐夏桀,我不敢不從。並不是我不體恤大家,非要帶著大家去打仗,而是夏桀暴虐百姓,百姓們都要與他同歸於盡!在這篇誓師詞中,商湯著重表達了兩個意思。第一,夏桀是一個罪無可恕的暴君。第二,自己征伐夏桀是替天行道!《仲虺之誥》雖然被認為是一篇偽書,但是畢竟曾經被作為經典供奉於廟堂之上千餘年,對中國古代政治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仲虺之誥》的重要補充在於,它強調了商湯高尚的品德,商湯具備替天行道的資格,而且商湯討伐夏桀以後,民眾獲得瞭解放,萬民歡騰!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開始了!

革命與禪讓(一)

相對於夏商之際的歷史變遷,商周之際的歷史更迭記載得更為詳細。《尚書》中的《牧誓》、《泰誓》、《武成》、《西伯戡黎》、《微子》等篇,都記載了這段歷史。其模式和夏商之際的歷史敘事如出一轍。首先,商紂王被描繪成了一個國人皆曰可殺的暴君,其荒唐暴虐的程度超乎想象。其次,商紂王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勸諫。再次,商紂王殘害忠良,比干、商容、箕子等,或被殺,或被囚禁。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商紂王一定要有一個妖精女人!妲己就及時地填補了這一空缺,《牧誓》中宣佈商紂王最大的罪狀就是“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同時,《尚書》之中的一系列篇章,更是把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人塑造成了近乎完美的聖人,商周之際革命的結果則是出現了成康之世,被後世的儒生傳為美談,近乎於盛世的典型,“刑措四十餘年”。

革命與禪讓(一)

隋煬帝畫像

從西漢中期,儒家經典被正式供奉於廟堂之上,由《尚書》所肯定的革命始終都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後世很多造反者,都高舉革命的大旗,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革命者,強調自己是奉天之命,弔民伐罪。隋末最先起兵的楊玄感就說道:“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者不顧破家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耳!”隋末大亂中,魏徵曾經替李密起草了一份討伐隋煬帝的檄文:《

為李密檄洛州文》。在這篇著名的檄文中,魏徵再次強調了皇帝的職責,緊接著羅列了隋煬帝的十條大罪,其暴虐荒殘的程度超越了商紂王和漢靈帝,“

殷辛之譴為小,漢靈之罪更輕

”。朱元璋在北伐元大都前夕,也釋出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奉天北伐討元檄文》。朱元璋強調自己起兵是因為“

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

”。自己的北伐,也是在替天行道:“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後世的革命者在成功以後,無不要強調自己是在效法湯武革命,革命的道義合理性再次被強調。但是,作為革命者,又面臨一個問題。既然自己革命是在效法聖賢,那麼將來別人是否也可以效法聖賢呢?革命者統治地位的合法性來源在於革命,而對革命者威脅最大的也是革命。革命者永遠只想自己革別人的命,但卻不想讓自己成為革命的物件。革命與不準革命,對於統治者來說,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

革命與禪讓(一)

漢景帝陽陵

漢景帝時期,在皇帝的面前曾經發生過一場辯論。辯論的雙方是一個叫轅固的儒生和一個叫黃生的黃老道家學者,辯論的主題就是革命與不準革命。

黃生首先發難,他說商湯和周武王等人的所謂革命行為,其實就是暴亂,就是殺害,是不值得提倡的。

以研究《詩經》而聞名的轅固生對湯武革命並不陌生,聽了黃生這番言論立即提出了異議。轅固生說道:桀紂之君,荒淫暴亂,天下百姓都歸心於商湯和武王,商湯和武王順應百姓的呼聲而誅殺了桀紂,桀紂的百姓都不願意歸附桀紂,而主動投奔商湯和武王,這不是受天之命而革命嗎?

黃生則是繼續闡發自己的主張。他說道,帽子破了還要戴在頭上,鞋子再新也要穿在腳上。為什麼呢?這是上下的名分。桀紂雖然混亂,但畢竟是天子。商湯和武王雖然聖明,但畢竟是臣子。作為臣子,當君主有錯誤的時候,不是儘量去匡正,儘量去彌補,而是利用君主的錯誤,殺了他們,奪取了君位,這不是謀反是什麼?

轅固生聽了黃生這番關於君臣的高論之後,立即說道:要照你這麼說,當年我們的高祖高皇帝,提三尺劍起兵反秦,最後推翻秦朝建立了我們大漢朝,是對呢,還是錯呢?

革命與禪讓(一)

劉邦畫像

對於轅固生的這個問題,黃生當然是沒有辦法回答的。當年劉邦起兵的時候,雖然劉邦不讀書,可能不知道湯武革命這回事兒,他也明白說出自己起兵的目的就是因為“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革命成功以後的劉邦,更是把提三尺劍奪取天下掛在嘴邊上。黃生絕對不能否定劉邦的革命之舉,否則大漢王朝就沒有了合法性。但是,黃生又不能肯定劉邦的革命,如果劉邦的革命能夠成立,那麼證明自己剛才說的是錯的。

辯論到了這個份上,漢景帝不得不發話,他說道:“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古人認為馬肝有毒,所以漢景帝說,如果你不吃馬肝沒有人說你沒不懂得吃肉,作為一個學者,不研究商湯和武王的革命,也沒有人說你是傻子。漢景帝並沒有對這場辯論給出結論,到底誰是對的,他是直接武斷地取消了問題。因為,他也沒有辦法面對這一問題。

革命與禪讓(一)

朱元璋畫像

劉邦稱帝以後六年就去世了,他本人沒有來得及親自面對革命與不準革命的難題。而處處效仿劉邦的朱元璋在稱帝后過了三十多年才死,他就有機會親自面臨革命與不準革命的問題了。朱元璋本來是個遊方僧人,沒有讀過什麼書。等到他當了皇帝以後,為了不在臣民面前出太多的醜,也需要讀點書了。據說當他讀書讀到《孟子》關於革命的一些言論的時候,勃然大怒,他說《孟子》書中很多話,都不是臣子應該說的。他惡狠狠地說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這老傢伙要是活到現在,他能逃過我的屠刀嗎?一度下令要把《孟子》列為禁書,要把孟子從孔廟裡趕出去。因為反對的力量過大,畢竟《孟子》被列為經書已經數百年,孟子被尊為聖人也已經兩三個朝代了。在古代中國,經書的權威性和聖人的神聖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不得已,朱元璋下令讓人編了一本《孟子節文》,將《孟子》書三分之一的部分刪去,這些被刪去的內容,不允許學習,考試不允許出題。一直到了永樂年間,《孟子》書才重新回覆了原貌。

既然革命具有如此巨大的危險性,如何能避免革命,又能實現政權的變更呢?野心家們想出了新的門道:禪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