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戲曲老諺語,句句都在理

簡介好戲各吃一方,賴戲吃遍天下 指高水平的劇團、名角往往在甲地行,在乙地就不行

甩腔是什麼意思

甩腔

豫劇術語。指拖長一個腔彎兒,以啟示、誘發下面的板式或表演。

四旦

豫劇術語。指正旦、小旦、潑旦、老旦。

四生

豫劇術語。指老生、鬚生、武生、小生。

四聲

即音韻學上的平上去入。但中州語中無入聲,因此河南梆子的“四聲”亦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四呼

豫劇術語。通用於許多劇種。指開口呼、齊齒呼、撮口呼、合口呼,簡稱開、齊、撮、合。

戲曲老諺語,句句都在理

四花臉

豫劇術語。指黑臉、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醜)。

臺下無功,臺上稀鬆

功底如何,透過舞臺表演的展示,一覽無遺,觀眾是難以欺騙的。

臺上幾秒鐘,臺下幾年功

含義與“臺下無功,臺上稀鬆”近同。演員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美不美、絕不絕,都是多年甚至一生習練的結果。

只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

體現一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真諦。因一般說來,老師或教練的水平已基本定型,而徒弟則正在苦練當中,前景正未可限量,只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則完全有可能超過老師。

吃的菜和米,唱的情和理

以“興”的手法,重點放在下句,和李漁所提“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的理論原則是一致的。

戲曲老諺語,句句都在理

當場不讓父,救場如救火

前一句是講在臺上要各顯神通,後一句則講彼此間要通力合作。前場出現事故(如誤場、缺角等)時,每個演員都應無條件地想方設法火速補救。

吊嗓

與琴師相結合,反覆練習,以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動中取靜,靜中有動;溫中有火,火中有冰

戲曲表演所取法的重要美學原則之一。另參見“文戲武唱”,“武戲文唱”條。

多不如少,少不如好

含義與“一招鮮,吃遍天”近同,在掌握技巧和習戲數量上,提倡少而精。

好戲各吃一方,賴戲吃遍天下

指高水平的劇團、名角往往在甲地行,在乙地就不行。但水平差的劇團和一般演員反倒無此顧慮,反正走到哪裡也是平平。

戲曲老諺語,句句都在理

好戲能把人唱醉,賴戲能把人唱睡

“賴”,即“壞”的俗語。指缺情、少理、乏趣、無技的“溫吞水”戲。

好拳不在花樣巧,風流不在衣裳多

意為“多不如少,少不如好”,好的演員只需三招兩式即能顯示出功力。

紅臉戲,三百三,《斬子》、《罵閻》、《反五關》,《哭頭》、《跑坡》、《臨潼山》;《打金枝》,《劉公案》,《大、小紅袍》連本串

淮北沙河調的常演劇目。

回家賣上二畝地,也得看楊素芳的《販馬記》

楊素芳,曾在豫北和山西陽泉等地任主演,應工青衣花旦。

老班的腔,八班的箱

商丘俗諺。老班指創建於清初的沈(鯉)宋(犖)家班;八班指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府班。這兩個班始唱崑曲,後逐步演變為梆子腔。前者以唱功戲著稱,後者因有官府供養,則在經濟上較為寬裕。

老包一聲斷喝,樹上孩童落地

西平縣俗諺。指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儀封梆子戲班,其主演張喜擅演包公戲,嗓音異常威嚴洪亮。

老婆生,苗娃旦,孫門紅臉響八縣

民國年間流傳於虞城、夏邑一帶的俗諺。“老婆生”是演小生的陳希嶺,“苗娃旦”是演旦角的苗喜臣,再加上唱紅臉的孫門,這幾位著名演員促成了夏邑三班的繁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