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簡介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對完美的父母在《完美世界》中,故事溫情的地方是從布奇和菲利普在車中聊天開始

完美世界沾血的遺書怎麼做

《完美世界》是由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感人電影,並於1993年上映。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完美世界》主要講述了越獄犯布奇在逃亡路上因為飢餓闖入一戶人家中搶劫,結果被鄰居發現了他,就帶著槍趕過來。最後布奇不得不抓了孩子作為人質逃跑。整部電影主要圍繞布奇和小男孩菲利普這一路逃亡路上發生的故事而展開的。說實話,光從故事結構上看,我們會發現這個故事和“完美世界”四個字毫不沾邊,但是看完整部電影就會明白,所謂的“完美世界”就是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尋找到愛的蹤跡。

每當我們提到“完美”,有人會覺得一切順心如意,符合期許甚至超過預期才算完美;有人會覺得一切毫無差池才算完美;還有人會覺得一切只要沒有紕漏就是完美。不同的人對完美有著不同的定義。臺灣美學佈道者蔣勳曾說:“圓是對殘缺的對抗。”正如詩人蘇東坡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對圓的渴望是因為生命裡總是有太多殘缺,對完美的渴望也大抵如此。

在《完美世界》中,我們從當代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並且看到了彼此的渴望。

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對完美的父母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在《完美世界》中,故事溫情的地方是從布奇和菲利普在車中聊天開始。當布奇知道菲利普從小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他內心就升起了憐憫之情。因為布奇是個從小由妓女媽媽帶大的孩子,他不僅飽受嘲諷也親眼看到自己的媽媽受到欺負。在自己被送去感化院後,爸爸也就徹底消失在他生命裡。

從小顛沛流離並且缺失父愛的他,一定過著非常壓抑的生活。他一定內心無數次幻想過自己有爸爸媽媽愛的場景,才會讓菲利普用筆把自己想做的事寫下來。這裡,他自然而然充當菲利普爸爸的角色,既給了菲利普父愛,也滿足了自己一直渴望得到的父愛。

愛的獲得方式有很多。有的是透過他人的給與讓我們感受到愛,有的是透過給與讓我們對愛的渴望獲得滿足。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電影裡最最最讓我感動的,是布奇被菲利普用槍射中後,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並有責怪菲利普或者傷害他,反而拖著受傷的身子去追菲利普。他一邊流著血一邊對菲利普說:“我一生只殺過兩個人,一個是傷害我母親的人,一個是試圖傷害你的。”這是電影的昇華處,它向我們揭露了布奇進監獄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布奇殺了自己的同夥,是為了保護素不相識的小男孩菲利普。是什麼讓他甘願為了別人而讓自己觸犯法律?是對母親的愛和對父親的渴望。

布奇將菲利普視為小時候的自己,他滿足菲利普那些在母親那從未得到滿足的願望(鼓勵他去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布奇將菲利普視為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偷東西是不對的,他們在情況緊急的時候你偷偷拿一個,這是例外。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由“完美的父母”,他們不僅給與我們日常照顧和愛,還能滿足我們的大大小小的願望。比如說,生病會帶我們去醫院,週末會陪我們玩耍,當我們想去遊樂園,想吃美食,想擁有禮物,都會跟父母說。小時候在我們眼裡,父母是萬能的,他們既充當我們的保護神的角色,也是我們的“多啦A夢”的百寶袋。

但是,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滿足他們所有期許,那麼結果會怎麼樣?那就是孩子將在溺愛中長大,認為什麼都是輕而易舉就能張嘴獲得,所有人都要如他們所願才是對的。

倘若父母不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就是對孩子慾望的放縱。在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武志洪的心理學著作《家為何會傷人》指出:

如果父母長期扮演完美父母的角色,完全溺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產生以下連鎖反應:

第一,挫折傷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現逃避的行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門;

第二,躲在家中後,他們的脾氣很大,很容易對著父母發脾氣,還甚至會對父母拳打腳踢。

父母為了扮演孩子心中“完美家長“的角色而採取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做法,往往最終會把孩子培養成不孝子,只會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應就會拳腳相對。這樣的孩子即便以後走進社會都是時刻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之前看到一則新聞,上海一個孩子在黃浦江邊因為跟母親發生爭執,一氣之下立刻跳了下去。

每一個父母都渴望能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

除了孩子對父母有期望,希望有“完美父母”,父母對孩子更是有期望。

很多父母會將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要求他完成自己的那些心願。比如很多家長往往自己學習不好,就拼命要求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必須優秀,否則就會對他們進行打罵和體罰。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初二的小孩跳樓自殺身亡。悲痛欲

絕的父母看到孩子在遺書上寫下的:“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不是你們心中的好孩子”更是後悔不已。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美國心理學家蘇珊·富沃德在心理學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復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將那些操控孩子的父母

成為

“有毒的父母”。這類父母往往透過語言語言虐待(指責和批評孩子)和行為虐待(體罰孩子)等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預期行動。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容易變得非常自卑或者極其殘暴,缺乏愛。他們往往敏感多疑,很難信任別人。即便少年時候非常聽話。,一旦成熟了離開家就會放飛自我甚至容易觸犯法律。

《完美世界》:親愛的孩子,其實我一直很愛你

《完美世界》這部電影透過在逃犯布奇和小男孩菲利普之間溫馨的相處,讓我們看到即便是被貼上“犯罪“標籤的布奇內心是個渴望父愛,渴望家庭完整的小男孩。他將自己對親情的渴望轉化為深深的愛意傾注在同樣失去父親的菲利普身上。布奇化身為菲利普的”完美父親“感動了所有人,也讓我們不禁思考,究竟怎樣的父母既能滿足孩子對”完美家長“的期望,又能實現自己作為”完美家長“的願望?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在親自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共同參與親子活動,並且在孩子有小願望時候酌情考慮該不該滿足,如果有一些是孩子不能做的(比如生病時候不能吃雪糕),那就該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這麼做是不對的。真正地愛孩子不僅僅是滿足他們所有願望,還應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讓他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慢慢知道剋制自己的行為。

最完美的父母,就是用愛陪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