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 由 歷史其實挺有趣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1-08-29
簡介(元文宗 圖帖睦爾 畫像)新皇登基,最受震動的當然是在上都猶豫不決的丞相倒剌沙,他一看大都的大臣們直接把自己繞過,另立新君,自己也坐不住了,緊隨其後,終於把阿速吉八立為皇帝,史稱天順帝

黃花菜都涼了的典故出自哪裡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畫像)

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

大元王朝最狠的鐵血皇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駕崩了。

這位皇帝一生都致力於恢復王朝往昔的榮光,但奈何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執政五年就領了便當。

元朝幅員遼闊,沃土千里,這樣一個龐大的封建帝國不能一日無君,按規矩,皇帝龍馭上賓,皇位應該由太子阿速吉八繼承,但時間眨眼過去了一個多月,百姓日子照過,大臣們早朝照上,就是沒有擁立太子登基的意思。

阿速吉八也很鬱悶,雖然我年紀小,只有九歲,但我畢竟是先皇欽定的繼承人,先皇都領便當了,我即位九五,成為新帝那還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有什麼可拖的?

作為太子,阿速吉八從程式上來說,的確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但即位新帝沒有自己大搖大擺跑過去當的,通常都是一幫大臣積極勸進,太子表示我爹剛死,我實在沒有心情當皇帝,大臣們表示國家需要你,你不當我們就不活了,群情激奮,太子一看大臣們如此誠懇,只好給大臣們一個面子,勉為其難的即皇帝位。

這套流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屢見不鮮,並不算很重要,但是必須得有。

而之所以大臣們一反常態,並不積極擁立太子,是因為有一個人從中作梗。

這個人就是當朝丞相,倒剌沙。

他是先皇欽定的顧命大臣,在此時的大元朝廷裡擁有著絕對的權力。

作為混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級別的人物,擁立新君登基已經不能讓他的地位再進一步。

換句話說,做丞相想要再進一步,那就是幹掉領導(皇帝),自己當領導。

但戲說不是胡說,歷史需要嚴謹。

史書中沒有言之鑿鑿地記載過這位丞相遲遲不擁立阿速吉八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想圖謀造反,所以我只能和大家說,有這種可能。

反正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倒剌沙同志一直沒擁立太子,皇帝的位置懸而未決,空了一個多月,阿速吉八年幼無為,只能乾瞪眼兒。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天順帝 阿速吉八 畫像)

元朝分兩都,元大都北京,是元朝的正式首都,元上都錫林郭勒,是元朝的陪都。

先皇泰定帝早年間深居漠北,很不喜歡中原風氣,所以登基之後一直在上都執政,自然也駕崩在陪都,太子、倒剌沙和一眾大臣們也都在上都。

上都遲遲一個多月不立皇帝,大都這邊的大臣們有點著急了。

錫林郭勒在草原之上,草原廣闊,人員稀少,一月時間,並無大事發生,所以耽誤一個月立皇帝好像也沒啥大事兒。

但大都在北京城,各地官員的奏疏一封又一封,龐大帝國的政事一件又一件,一堆破事兒亟待解決,一天沒有皇帝都玩不轉。

大都的大臣們天天給上都的丞相倒剌沙寫摺子,催問皇帝什麼時候登基,我這邊兒還一堆事等著處理呢。

大臣們心急如焚,得到的卻是倒剌沙同志風輕雲淡地回覆:淡定,淡定。

大都城裡,催得最急的就是樞密院幹事燕鐵木兒,老燕同志一看倒剌沙如此不緊不慢,心裡那叫一個氣啊,憤慨之餘,他腦袋一轉一尋思,一個破天荒的想法誕生了。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元大都遺址(上)和元上都遺址(下)

上都不過是陪都,自己待的北京城才是正牌首都,何必等著倒剌沙擁立皇帝呢,咱們自己也不是沒有人,咱們不管倒剌沙,率先擁立新君不就得了。

燕鐵木兒是個實幹家,說幹就幹,首先,他找到了前朝武宗皇帝的兒子和世㻋,表示咱們自己單幹,不等丞相倒剌沙了,我們擁立你當皇帝。

和世㻋位封周王,和先皇泰定帝又是連襟的關係,繼承皇位也算合理。

這位周王“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他一聽大家要擁立自己當皇帝,那是相當開心,收拾行李就打算奔赴北京,登基為帝。

這邊和世㻋剛要出發,那邊燕鐵木兒卻反悔了,他認為和世㻋遠在漠北,就算是馬不停蹄,也得三五天,政壇風雲變幻,三五天時間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變故?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他毅然決定放棄和世㻋,另選繼承人。

他在大元王朝這幫皇室親貴裡選來選去,最後終於敲定了人選。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他是和世㻋的弟弟。

同樣是元朝的親王,同樣是武宗皇帝的兒子,同樣是先皇泰定帝的連襟,讓小圖同志來當皇帝,也很合情合理。

並且,圖帖睦爾的封地就在北京附近,從家門口出發,走路溜達半小時就到北京了。

一切敲定,公元1328年10月16日,圖帖睦爾在北京城即位,史稱元文宗。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元文宗 圖帖睦爾 畫像)

新皇登基,最受震動的當然是在上都猶豫不決的丞相倒剌沙,他一看大都的大臣們直接把自己繞過,另立新君,自己也坐不住了,緊隨其後,終於把阿速吉八立為皇帝,史稱天順帝。

這樣一來,元朝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政治格局,

大都的大臣們擁立文宗皇帝,上都的大臣們擁立天順皇帝。

一夕之間,一個政權里居然冒出兩個皇帝來。

兩位皇帝誰也不服誰,誰瞅誰都不順眼,誰看誰都不舒服。

一片疆土兩個皇帝,說得好聽是雙黃(皇)蛋,說得不好聽就是搞分裂。

大都的文宗皇帝圖帖睦爾自知理虧,當了皇帝之後很是收斂,因為畢竟阿速吉八是先皇泰定帝欽定的,所以從宗法繼承製度來說,天順政權才是元朝正統。

倒剌沙同志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認為既然天順是元朝正統,那就應該主動出擊,把亂臣賊子文宗政權給收拾了。

一來他們在輿論上佔優勢,二來漠北雄兵百萬,滅個北京城還不是小意思?

於是倒剌沙立刻組織軍隊,開拔北京,要把文宗政權給打個稀巴爛。

天順政權兵多,但是將寡,文宗政權雖然兵寡,但是將多。

從軍事學的角度來分析,決定一場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當然是指揮官的表現如何。

再多的兵力,沒有聰明人帶領,也是白瞎。

天順政權的指揮官,常年居於草原,不通人情世故,每天就是喝酒遊獵,打仗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純屬酒囊飯袋,而文宗皇帝麾下的將領,遷居北京多年,深受漢化影響,兵書伐謀也學了不少,可以說是很有本事。

讀了兵書的文宗將領們知道“舉兵要避其鋒芒”的道理,從不和天順軍隊正面交鋒,只打游擊戰,要麼搞騷擾戰術,要麼搞偷襲戰術,幾番交戰下來,把天順軍隊搞的是精疲力盡。

趁著天順軍隊疲軟,文宗軍隊一鼓作氣,抄小路反攻上都,沒兩天就把天順政權覆滅了。

可憐的阿速吉八小朋友,屁股還沒坐熱,就被人拉下了馬。

而從他登基到退位,只過了42天。

上都城破的那天,攻城士兵們裡裡外外地翻遍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每個角落,也沒找到阿速吉八。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位九歲的小皇帝徹底消失了。

作為作者,為了給讀者一個交代,我曾經翻遍各類史書,但始終沒有找到有關記載天順皇帝下落的內容,最後,我在一本叫做《恆河之流》的蒙古史料中終於找到了這位皇帝的結局。

上都城破,阿速吉八倉皇出逃,在蒙古草原被蒙古貴族月魯帖木兒所殺。

這個結局或許我們一開始就能想到,他是皇帝,但他也是個九歲的孩童,而當一個孩童面對封建時代的殘酷戰亂時,死亡,或許是他唯一的歸宿。

殘忍而又無情。

淒涼而又夢幻。

天順政權覆滅了,四海得太平,寰宇也廓清,但文宗皇帝依然不是很開心。

對他來說,那個曾經同樣被選拔為皇位繼承人的哥哥和世㻋,一直是他潛在的威脅。

和世㻋一天不死,對文宗皇帝來說,就一天不得安寧。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和世㻋 畫像 後被追尊為元明宗)

但文宗並沒有選擇派兵把和世㻋給收拾了,反而做了一件所有人都難以理解的事,天下平定之後,他主動讓出皇位,邀請遠在漠北的和世㻋入京即位。

文宗表示,咱們都是武宗皇帝的兒子,你又是我大哥,皇位讓給你,我心甘情願。

老和同志再一次面臨了“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的情況,他興高采烈地奔赴北京,沒想到文宗皇帝更加熱情,提前到了河北一帶去迎接和世㻋,兄弟倆在河北張北一帶重逢,在當地營建大營,載歌載舞,推杯換盞,文宗皇帝表示:大哥我可想死你了,你來了皇位就給你坐,我以後就給你打工。

和世㻋也拍著胸脯保證,只要我當了皇帝,我保證弟弟你一輩子榮華富貴大大的。

話是這麼說,但兩個人的心裡卻未必是這麼想的,幾分真情,幾分假意,誰的心裡都清楚。

皇家自古無情義,生死只在一瞬間。

果不其然,沒過兩天,和世㻋暴死在大營之中。

關於和世㻋的死,史書只留下了“死因不明”幾個大字。

但誰都知道,和世㻋的死,和文宗皇帝脫不了關係,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再關心了。

成王敗寇,人們的目光只會聚集在勝利者的身上。

大臣們不是傻子,一看皇帝這手夠黑啊,親哥哥都給弄死了,趕緊拉幫結夥,齊齊下跪,山呼萬歲,表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只認你圖帖睦爾一個皇帝。

至此,文宗皇帝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地做這個王朝的主人了,但根據他的廟號“文”字來看,他應該不是一個貪汙享樂,昏昏無事的帝王。

這位皇帝自小在燕郊大地長大,深受漢化影響,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書法水平跟唐朝太宗齊名,繪畫藝術又遠超宋朝徽宗,可以說是大元文藝界的扛把子。

非但文才了得,皇帝的治國水平也是槓槓的。

但遺憾的是,文宗皇帝處在了一個很難有作為的時代。

元文宗圖帖睦爾:弒兄滅弟、屠戮親族,雖心狠手辣,卻是一代明君

(權臣燕鐵木兒 形象 )

擁戴他登基的權臣燕鐵木兒擅權禍國,自己基本上處於被架空的狀態,

貪腐成風,腐敗橫行,文化發展遲緩,科技原地踏步,經濟各種崩盤。

皇帝除了在深宮裡吟弄風月之外,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因為根本沒人願意聽他的。

官員們沆瀣一氣,上班就是貪汙,下班就去花錢。

貴族們緊緊抱團,濫用特權,大量兼併房產和土地。

百姓們日子不好過,小規模的造反接連不斷的發生。

皇帝誰也指望不上。

歷來講皇帝,似乎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皇帝一聲令下,四海昇平,寰宇廓清。

皇帝拳打奸臣,腳踢奸佞。

發展王朝,力主改革,將帝國帶上又一個高峰。

這樣的皇帝有嗎?

有。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一不是能用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帝王。

但這樣的帝王畢竟只是少數。

百姓和大臣們見了皇帝,都山呼萬歲,敬祝皇帝萬壽無疆,但實際上皇帝也是人,皇帝並不能活到一萬歲。

皇帝也吃五穀雜糧,也看人間煙火,也知人情冷暖,也有喜怒哀樂。

那些力挽狂瀾的帝王只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皇帝,都是政治的囚徒。

他們時刻危機四伏,被孤立,被針對,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終其一生,悶悶不樂,鬱郁無為。

而元文宗圖帖睦爾,正是這樣的皇帝。

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文宗鬱鬱寡歡,身體情況急轉直下,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臨死之前,他對大臣們說了這樣一句話:

“昔者晃忽叉之事,為朕平生大錯。朕嘗中夜思之,悔之無及”。

晃忽叉在蒙古語中,正是和世㻋暴死的地方。

唐太宗文治武功,未曾對玄武門殺兄弒弟的行為有過半點悔恨。

宋太宗仁善純良,卻也一生都不敢再提起多年前燭影斧聲的雪夜。

這位一生孤寂的帝王在臨死之前卻吐露了自己的心聲,面對當前自己害死哥哥和世㻋的事實,皇帝后悔不已,並且因此受盡了一生的煎熬。

而現在,他終於可以安心地離去了。

他身後的元朝,風雨飄搖,沒人知道王朝會走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多年前先皇泰定帝也孫鐵木兒駕崩的那天,同年同月同日,一個叫朱重八的孩子誕生在安徽濠州。

而在文宗皇帝駕崩的當晚,一個叫做徐達的孩子同樣在濠州出生。

如此看來,也許上天自有定數,也許一切早有安排,也許歷史早就寫好了屬於王朝的,最終結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