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精神恍惚,思維不清晰,欲斷不能,這是魂病了

簡介那麼,什麼是魂

魂之舍是什麼

我們生活中常說:魂兒丟了、魂飛魄散、魂不附體。那麼,什麼是魂?魂有什麼作用?魂若生病當如何治療?

什麼是魂?

01

魂,亦是神。

《說文解字》中說:“魂,陽氣也,從鬼雲聲。”《內經》對魂的定義是:“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魂者,神之別靈也”。

關於魂的來源及其與神的關係,《四聖心源》中說:“神發於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意思是說:陽氣初升而未旺之時,在肝中轉化為魂,待其完全上升,陽氣大旺之時,則入心而變成神。魂與神本質上都是陽氣。魂是陽氣上升轉化為神的過程中的過渡性產物,它是神的初始狀態,因而能跟隨神氣往來。

02

魂,亦是氣。

萬物皆為氣。《論衡》說,“魂者,精氣也”,魂也不例外,亦是氣的一種形式。正如《周易》所言,“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氣化為物,物變即成魂,仍不離乎氣。

魂的作用

中醫認為,魂藏於肝,以肝血為濡養。

為什麼“肝藏魂”?《內經》曰:“肝藏血,血舍魂”。

其意有二:

一方面,血是魂活動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血是魂之舍。

何為“舍”?舍者,居室也。換句話說,魂就象一個居客,以血為舍,以血為涵,以血為養。

由此,如果魂出了問題,我們就習慣地說“魂不守舍”。

魂有兩個主要功能:

伴隨心神活動而產生思維意識;

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01

魂與睡眠

睡眠,即“陽入於陰”,陽氣潛藏入髒,人就會進入睡眠態。這個過程與魂相關。民國大醫唐容川說:“夜則魂歸於肝而能寐。”但若肝中有邪氣,魂不得歸,就會導致肝魂妄動,出現臥不得安、夜夢紛紜的症狀。正如《靈樞》所言:“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於髒,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唐容川說:“夢乃魂魄役物,恍有所見之故也。”

《金匱要略》又進一步說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因此,一個人睡眠不好,夜夢紛紜,若是因邪氣傷肝所致,治法當以祛邪安魂為主。

生活中有這樣的事情,明明處於將醒狀態,意識漸清,但卻支配不了身體,想動動不了,幾經掙扎才能動。這是什麼病呢?從中醫來分析,這是夢魘?有過這種經歷的人恐非少數。這是肝所藏的魂出了問題。

亦有人會夢遊,醒來一無所知。還有人說夢話,醒來問之,卻完全不知道。這些都是魂出了問題嗎?

從中醫來分析,夢魘是神動而魂不應,故欲動而不能動;夢遊是人在夢中游行而神不知;夢囈則是口說夢話而神不知。這三種均屬魂動而神不知。因為魂不能隨神往來,不能與神相互乎應,所以會出現“神昏則魂蕩”。

因為“肝藏血,血舍魂”,我們臨床治療因魂不安所導致的夢境紛紜、噩夢、怪夢、夢話、夢遊等症,均當從肝論治,結合其他症狀體徵,或以肝為主,或配伍鎮肝、斂魂之品,如龍骨、磁石、龍齒、珍珠母之類。

02

魂與恍惚

有時,我們會有這樣的體會,感覺精神恍惚,思維不清晰,欲斷卻不能斷,這是怎麼回事呢?何謂“恍惚”?是指思維不能集中,謀慮功減,甚至思維散亂,謀慮不能。恍惚與魂相關嗎?

我們知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人能“謀慮”,即與魂相關。可以說,“謀慮”是魂的作用。當一個人心煩意亂、六神無主、坐立不安、謀慮不能時,我們最常用的形容語是“失魂”,這種說法實際上直指中醫魂的本義。

03

魂與幻覺

有的人容易出現各種幻覺,比如幻視、幻聞、幻聽等等。那麼,幻覺與魂相關嗎?

幻覺也屬於精神疾患,夏子益《奇疾方》雲:“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由是觀之,魂的病變不純粹是現代心理學範疇的問題,也包括某些精神問題。

《人身通考》說:“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以上夢中驚駭、惡夢、夢遊、夢囈、夢魘、恍惚、變幻、遊行等病狀也都是魂出出問題,顯示出魂具興奮、主動的陽性特徵。

04

魂與魄

《內經》中講“魂魄”,很多中醫人就不願意談“魂魄”,因為這與民間所言的“魂魄”字眼一般,似是巫術、迷信,不是正宗的中醫學術。

事實上,“魂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箇中醫概念,並非唯心的,亦非迷信。二者有什麼關係呢?

《左傳》雲:“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又云:“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穎達註解說:“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所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朱子語類》謂∶“人死則魂魄升降,日漸散而不復聚矣。”

綜合以上幾段的大意:魂魄生來即有,陽神曰魂,陰神曰魄,為可附形與氣的不同精神形式,不能離開人之形氣而獨立存在。若人的機體死亡了,魂魄也將隨之而消解。這樣說來,魂魄其實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05

道家的“三魂”

神仙家把魂一分為三,並根據三者屬性上的差異逐一命名。宋代《雲笈七籤》載:“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陽和之氣也;一名爽靈,陰氣之變也;一名幽精,陰氣之雜也。”認為人服用丹藥後,能看見自己的三魂。

《雲笈七籤》還對三魂各自的性情做了逐一介紹,其中說道:第一魂胎光,屬之於天,常欲得人清淨,欲與生人,延益壽算,絕穢亂之想,久居人身中,則生道備矣;第二魂爽靈,屬之於五行,常欲人機謀萬物,搖役百神,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第三魂幽精,屬之於地,常欲人好色、嗜慾、穢亂昏暗、耽著睡眠。三魂各有生辰、居所、嗜好等,人要想“百邪不侵、疾病不縈”,需“不為三魂所制”。

晉代養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記載:“師言欲長生,當勤服大藥;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丟魂兒”是怎麼回事?

民間常說“丟魂兒”,這是偽科學嗎?

生活中所見,若有的孩子出現“丟魂兒”,其症狀多為發燒、腹瀉、手足發涼、精神呆滯等等。對於“丟魂兒”,常用的對治手段叫“收魂兒”。所謂“收魂兒”,多是取病人的衣服,到丟魂的地方呼喚他的名字,一路喚回後,再將衣服穿在患者身上,之前的症狀常常會不治而愈。

相信不少人都曾碰到“丟魂兒”這樣的事情,若能按“收魂兒”的方法去做,效果也非常好。這又當如何解釋呢?

對於“丟魂兒”,現代醫學認為是精神病,透過輸液、用藥來治療,療效甚差,且其方法遠遠不如“收魂兒”簡便易行,且經濟實惠。試問,“收魂兒”僅僅是“心理暗示”嗎?

當我們不懂“收魂兒”的實質時,就斥之為迷信,這其實是一種對事物不求甚解便予以歧視的做法。

魂病的治療思路

01

為什麼魂是陽性的?

按上文所述“肝藏血,血舍魂,那麼,魂就有了自身的陰陽屬性。一般以陰血為涵者,其性多屬陽,魂亦如是。正如《說文解字》所言:“魂,陽氣也。”

02

養肝血以舍魂

肝血舍魂。肝血屬陰,魂屬陽。二者的關係,可以理解為,“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要想讓魂安和,就要養足肝血,肝血充足,則魂有所舍、所涵、所鎮而不妄行遊離。尤其是睡眠時,人靜則血歸於肝,魂得血養自不妄動。反之,若肝陰血不足,魂失所涵、所鎮,就易自浮而動,不受神的支配,不能隨神往來而見以上諸般病象。

若以卦象論之,肝對應於震卦。震卦之象,一陽在下,二陰在上。魂即是震下之一陽爻,血似震上之兩陰爻。魂舍於血中,即陽藏於陰之下。

又因魂屬陽,故魂動之病,除肝陰血虛外,亦可因肝火、肝陽之熱擾而動,此為同氣相求。臨床所見,凡虛衰或重病之人,若更兼有火熱擾之,則有陽虛陽浮之虞。

魂之病,從治療角度,多心與肝、神與魂並治;治其本多滋陰補血,清火潛陽。治其標則安神定魂。藥物則因魂易浮越而多選具鎮斂作用之琥珀、龍骨、牡蠣、硃砂等。若病為它臟腑所及,則兼治它臟腑疾患。

小結

一方面,魂影響著我們的健康。肝藏血,若肝藏血充足,魂能隨神往來,則我們的精神意識便可正常發揮作用,可以正常入眠。如果肝中有邪氣,或受到驚嚇,導致魂不能潛歸於肝血之中,則會出現多夢、夜寐不安等症,重者可導致驚厥、腹瀉、手足發涼等。

另一方面,魂不僅是一箇中醫概念,亦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比如,《內經》明言:“肝藏魂”,肝又主謀略;膽為腑,雖不藏五神,但與肝相表裡,協助肝做出決斷。因此,生活中我們責備某個人做事不周全時,常會說“缺魂兒”或“魂少”,其道理即源於《內經》。

《內經》中的不少理念已經進入我們的語言之中。可以說,《內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人人都應該讀讀《內經》。

分享是最好的支援與

鼓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