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簡介睡在客棧屋內床上的詩人,在短夢初醒的迷離恍惚中,看到床前的月光那一剎那,疑是地上鋪了一層濃霜

井臺是什麼意思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首著名的五言絕句《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詩歌。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受到國人的喜愛,除了表現手法的高超,語言藝術的精湛外,更在於詩人無論漂泊何處,都不忘和思念家鄉的那種感受和情懷。

近年來,有人對《靜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一句提出疑問:如果是床前,屋內的地上怎麼可能有霜呢?

面對這種質疑,也有專家和學者對“床”、“屋內屋外”以及

“地上霜”提出了新的觀點和說辭。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因為對有關“屋內不可能有霜”的質疑,進而引起關於“床”以及詩人在“屋內、屋外”的兩種說辭。

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說辭的內容。

a、專家學者的新觀點:

①古人有“井床”一說,把詩人李白從屋內請到屋外,“床”也隨之成了“井臺”。

為了讓這個“地上霜”更加合理化,便有專家把詩人李白請到了屋外。

這種說辭的依據和理由是:

古代人把井也叫床。而是指院子裡的水井臺及其圍欄,俗稱“井床”。(似乎至今還有河床一說)

於是,李白這首詩裡的床,就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睡覺的床。而是俗稱的“井床”。

也就是說,詩人李白半夜沒睡覺,踱步到井臺,看著月亮,想著家鄉。既然在屋外面的井臺,地面自然就可能有霜了。

②也有專家提出:李白在屋外看月亮這點沒有錯,但不是在井臺,而是在胡床上。

依據和理由是:李白祖籍是胡人,他說的床是胡床,是一種可以摺疊的椅子。

(想想,現在似乎也有可摺疊的小馬紮和躺椅。)

這兩種說辭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是坐在井床還是胡椅,詩人都是在屋外的。

那麼,上述的“如果是床前,屋內地上怎麼可能會有霜?”的疑問,就好解釋了:屋內不可能會有霜,現在詩人在屋外了,自然就可能看到地上有霜了。

因此,這種專家和學者的相關的新說辭,也獲得了很多讀者的認可和贊同。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b、傳統意義上對此詩理解和看法:“疑是地上霜”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詩人是在屋內的床上。他所疑似的“霜”,實則是月光。

客居他鄉的詩人躺著客棧的床上,雖兩眼睛緊閉,但思緒翻騰;即使有些犯困,但並不是真正的深睡眠。

“床前明月光”,不知何時,月光照在了床前,屋內顯得比平時明亮。

“疑是地上霜”。這是一種敘述,而非摹形似像的狀物之詞,更不是什麼動詞;

而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

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覺呢?

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人

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

的情景。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皎潔的月光,折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詩人在朦朧的似睡非睡中,睜眼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境中,看到窗前一片水銀顏色的白色,驟然之間以為是秋霜降落在床前。

可是,詩人再定神一看,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遠望,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才完全清醒了。

不難看出,傳統意義上對詩的理解是:詩人是躺在客棧的床上,夜深人靜,似睡非睡。

而“地上霜”是詩人短夢初回而造成的一種錯覺:把月色當成了“霜”痕。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個人傾向於傳統的對詩的理解:詩人是睡在屋內的床上。“霜”是在詩人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況下的一種錯覺。

理由如下:

a、對專家學者“關於“床”是井床胡床、詩人在屋外才看到的地上霜”的新觀點的質疑。

個人覺得這種說辭,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頗多:

①深秋的季節,又是夜晚,地上都已經有結霜的可能了。在如此清冷的氣溫下,詩人坐在屋外井臺去欣賞月光的機率有多大?

②即便古人有“井床”一說,可是坐在井沿望月也有太多的危險性。

愛喝酒的李白,也不至於是趁著酒勁,坐在井臺上去望月寫詩吧?

③就算李白祖籍是胡人,喜歡睡胡床。可他這首詩是思鄉之詩,一個常年在外漂泊的旅人,總不可能時時背個會摺疊的椅子到處漂泊吧。

④就算各地的旅館都備有胡床,店主也不可能在深秋季節把胡床按放在清冷的院子裡去招待接客。

所以,專家的觀點和新說辭也有很多讓人感到困惑和疑問之處。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b、個人認為:對於李白《靜夜思》應當按照當時的環境,詩人的心境,以及藝術表現特色去理解領悟。

①首先這個“霜”字用得很棒。

這個“霜”,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地上的霜痕。

這個“霜”,既形容了月色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

如果不是深秋,怎麼會有霜的感覺呢?如果不是睡在床上感到寒冷,怎會懷疑有霜落在床前呢?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

比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色似秋霜”之句。

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裡用“空裡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之感。

可見這裡的“霜”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在詩中出現的。

既然“霜”是形容月色一種修辭方法,並不是天氣預報中所指的“霜凍“,詩人也就用不著非要跑到屋外的井床或胡床上,才能見到霜。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②“疑是地上霜”。

一個“疑”字,寫出了詩人短夢初醒所產生的錯覺。

因為在初醒的恍惚中,誤把月色當成霜痕。所以詩人才用了“疑”字。

疑,是表達感覺上的一種不確切。詩人沒有用“像”、“似”,“猶如”等字眼,而是用了“疑”字。

這個“疑”字用的很準,經得起推敲。也是詩人對自己感覺上的一種疑問,一種懷疑。

“疑”字本身就推翻了“霜痕”。懷疑是“霜”,其實卻是像霜一樣清冷潔色的月光。

既然錯把冷月當作霜痕,這和屋內屋外有什麼關係呢?

屋內屋外都可以有月光的。

睡在客棧屋內床上的詩人,在短夢初醒的迷離恍惚中,看到床前的月光那一剎那,疑是地上鋪了一層濃霜。

可當詩人完全醒來,定神一看,四周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明亮的月光,撩得人無法再入睡。

詩人索性一骨碌爬起來,抬頭隔窗而望:碧空之上,一輪孤光。

而這孤寂的寒月,又引起了無限憂思,詩人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來思念他的故鄉了。

李白《靜夜思》:詩人在“井臺”還是“床”?是霜痕是月光?

“思”的內容很廣泛,是一種觸景生情的結果

。而詩人寫的這首詩,是描寫夢迴初醒,見月色如霜而思鄉的那一剎那間的情感。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的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