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中華第二帝國的開創者, 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簡介李世民曾問大臣蕭瑀,楊堅這個皇帝做得怎麼樣

收賄賂多少錢判多少年

公元601年,天下太平無事。

整個東方世界,只有兩件八卦可記。一件是,高麗僧人把口紅傳到了日本。另一件是,隋文帝楊堅被老婆氣得離家出走。

這一年,60歲的老皇帝把持不住,臨幸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宮女。事情被老妻獨孤皇后發現,結果小宮女被活活打死。

聽到這個血腥的訊息,楊堅龍顏大怒。然後,騎上一匹馬,往帝都城北方向馳去,一直到了山谷間二十餘里,仍不回頭。看樣子是連皇帝都不想做了。

大臣們一時都慌了,高熲、楊素一路追趕,終於在山谷裡追上了,堵住去路,苦苦勸諫。

楊堅委屈得要命:“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意思是,睡個小三都不行,活著還有什麼勁兒。

高熲勸道,陛下身系家國社稷,怎能因一婦人而看輕天下?

似乎一想起天下百姓,楊堅飆升的荷爾蒙就消退了。他怒氣漸消,據說發呆到下半夜就返回宮中,繼續做那個“不得自由”的皇帝。

古代史官寫東西總是惜墨如金,特別是關於帝王生平的篇章,把豐功偉績寫完,文章也該收尾了。但凡八卦花邊無關宏旨,一概略過。

楊堅被老婆欺負這件事,竟然被記了下來,還寫得忒詳細。史官不可能一秒變狗仔隊,所以八卦被寫下來,肯定有非八卦的意義。

這個非八卦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現在通行的解釋,說楊堅是個專一的男人,獨孤皇后是個兇殘的妒婦嗎?

一切明擺著的東西,叫表象,不叫意義。意義至少要深一點。

這個八卦有兩點值得思考:一、為什麼大臣一勸諫,楊堅就聽?是說他是個從諫如流的好皇帝嗎?二、楊堅為什麼感慨自己的皇帝做得不自由?是說他受外部約束或自我約束甚嚴,不敢任性嗎?

但他明明有一線的實力啊。

不說他開創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影響了中國歷史多少年,這些在他那裡,都算小目標。

更大的目標都被他實現了。

隋朝建國才兩年多,就打敗了頭號強敵突厥。乘著這股氣勢,楊堅心中勾畫了一幅世界性帝國的藍圖。

中國上一次成為東方世界的中心,還是在漢武帝征討匈奴勝利之後,到楊堅在位時,已經600多年過去了。

即便從西晉失落後,中原政權被周邊民族政權狂虐算起,到此時,也接近300年了。

這數百年間,沒有一個大國構建起政治與文化雙重約束的權威體系,導致各民族、國家間交相征伐,弱肉強食。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各政權治下的百姓。

從這一意義上說,中國的重新崛起並不是東方世界的威脅,而是普通民眾的福音。

因此,隋朝伊始的隋唐兩代被稱為中華第二帝國,是繼秦漢之後崛起的新帝國時期。

作為中華第二帝國的肇建者,楊堅不是偉人,不是一線,那麼誰是偉人,誰是一線?

偉人飽受詬病,似乎是歷史的常態。但楊堅又似乎是歷史的例外。

是楊堅這個人特別好,既雄才大略,又不兇殘狹隘嗎?

不是。是他比其他偉人高明瞭一丟丟,善於給人營造好印象。

他要搞什麼大新聞,都不會以朕的名義進行,而是無限擴大民意的基礎,以人民、臣下的名義行事。

搞得好像就連他登上帝位也是被逼的。

581年正月,楊堅讓人替周靜帝寫好退位禪讓詔書,然後送到他的王府。楊堅假意推辭再三,最後才接受了大家的擁戴,穿上皇帝的龍袍,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

這種體面的奪位方式,在臣下的勸進中,淡化了權力轉移的殘酷性。

統一全國後,楊堅知道,以自己的功業在歷史上絕對排得上號了,得搞點什麼儀式來匹配這不世的功業才行。

大臣溜鬚拍馬慣了,皇帝放個屁都秒懂他想表達什麼,於是恭維隋文帝德配天地,再造太平盛世,鼓動他封禪泰山,樹碑立傳。

楊堅卻欲擒故縱,嚴詞拒絕,說憑我這點德行,還不配封禪泰山哩。以後誰也不準提“封禪”兩個字。

哇,真的是一代明君,多麼謙虛,多麼自省,堪比堯舜啊。

然後,他真的不提“封禪”,換了個詞兒“東狩”,還是去了一趟泰山。理由是經不住大臣們的一再勸告啊!

被獨孤皇后氣得離家出走那一次,也是要大臣勸著說“以天下蒼生為重”,才覺得找到了臺階,趁勢回宮。

你看,這些戲碼,君臣配合得多好。

隔著一千多年的時光,我們彷彿都能聽見楊堅的內心獨白:你們勸我呀,勸我呀,朕從諫如流,會聽的。

還在做北周的國丈那會兒,他就權勢很大,面臨的風險也很大,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得自由。

他那年少的女婿——北周宣帝,雖然比較昏庸荒淫,但還是能感受到楊堅對自己的威脅,並懷疑皇后就是楊堅安排在自己身邊的間諜。

有一次,宣帝心情不好,威脅楊皇后說:“我早就看你爸爸不順眼了,明天就滅了他。”

幾天後,宣帝召楊堅入宮,事先埋伏下刀斧手,下令說楊堅如果有任何心情緊張的表現,就直接做掉他。

楊堅來了,舉止自若,毫無異樣。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自己當了皇帝后,楊堅也很辛苦。私人生活被獨孤皇后困住,不得自由只是一種表象,更深層的是,他被國家政務困住了,大小決定都要自己拿主意,以至於廢寢忘食都幹不完。他被迫成了一個工作狂,沒有私人時間。

這麼勤政的好皇帝,難道不應該表揚嗎?

別人看不透,但跟他一樣同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卻把他看得透透的。

李世民曾問大臣蕭瑀,楊堅這個皇帝做得怎麼樣?蕭瑀把楊堅大大吹捧了一通,說隋文帝這個人不縱慾,長時間工作,深入基層,吃工作餐,簡直是君王勤政的典範。

沒想到李世民大搖其頭,一點兒都不贊同:“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於物。又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恆恐群臣內懷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則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唯即承順而已!”

就是說,楊堅對人性悟得太透徹,知道人心叵測,他透過篡奪女婿的皇位建立隋朝,難免怕有人覬覦他的皇位,於是誰也不能相信。

他居高臨下,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什麼都懂的位置上,不得不事必躬親。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對於皇帝來說,哪怕十件事判斷錯了一件,執行下去就是滔天惡浪。

他剛愎自用,格局狹隘,日子久了,旁邊的人只揀他喜歡聽的說。表面上他能與臣下對談,實際上什麼也聽不進去。

說白了,楊堅所謂的“不得自由”,只是權力慾太強的另一種表達而已。

這就是,當皇帝,城府要深,演技要好。這樣才不會被近臣摸透,進而對臣僚進行控制,而不被他們反控制。

歷史上那些被大權臣或大閹宦環繞的成年皇帝,基本上性子都太直,喜怒哀樂形於色,很容易就被利用。

尤其是明朝中後期大多數皇帝,都很任性,很率真——我就愛扮大將軍打仗,我就喜歡閉門煉仙丹,其他我不管——權臣閹宦就鐘意皇帝的直來直去,不怕你有愛好,就怕你沒愛好。

這些皇帝在權力控制上的致命弱點在於,不懂得演戲。我雖然喜歡,但我偏說不喜歡;我雖然不喜歡,但我偏要表現得很喜歡。看你們怎麼辦?

楊堅在這方面,很具天賦。他天生是個好演員。

他的變幻莫測與猜忌嚴苛,讓朝臣根本無法真正熟悉他,窺破他。他可以前一秒對大臣許諾加官進爵,後一秒就在金殿上對其實施杖責,也許只是某句話讓他感到不悅,也許只是剛好他心情晴轉陰。

他甚至嫌執行杖責的人下手太輕,懷疑他們手下留情,於是下令將行刑者推出去斬首。如此一來,行刑者無不狠如虎狼,故常有人當堂死於杖下。

然後他又突然表演仁慈,讓人把木棍從金殿上撤走。

過了段時間,他又想打人,遂假裝忘了這事,吼一句:誰特麼把棍子拿走的?

更可怕的是,他熱衷於搞釣魚執法,經常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賄,發現有人受賄了,直接處以極刑。

他對老百姓也經常飆演技,時而寬厚得可以跟民眾同行同吃,時而又荒唐到連民間大點的船隻都要沒收,理由是大船可能被用來藏匿奸黨。

總之,楊堅一直在揣摩一件事,那就是怎麼演好皇帝這個角色,最好是演絕了,直接拿個影帝。

在這場戲裡,他表演節儉。

節儉到什麼程度?他吃飯不過一肉,舊衣服縫縫補補照穿,車子破舊了也不換,大臣進獻綾羅綢緞,當場燒掉,節儉到把自己感動得哭了的程度。

他不僅自己節儉,還要求家人親屬節儉。太子楊勇適度奢侈了一把,直接被他黃牌警告,後來被罰下場,擼掉太子身份,與這次警告也有點關係。

他不僅要求家人親屬節儉,還要求百官節儉。其實也不用要求,大臣們一看皇帝好這口,都“自覺”地節儉起來。你想啊,皇帝對自己這麼狠,大臣們能對自己仁慈嗎?還不是一個個苦修演技,不把自己弄得跟半個月揭不開鍋似的,就不要混影視圈了。

他在本人節儉的同時,也捨不得讓老百姓過上較為富足舒服的日子,緊緊守著國家的財富,死活不讓肥水外流。所以,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還是過著緊巴巴的苦日子,沒能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甚至在關中百姓遭遇災荒、生活難以為繼時,他仍不肯開倉賑災,而是任憑一隊隊饑民艱難地踏上逐糧洛陽的苦旅。

難怪明清之際的大儒王夫之看楊堅不爽,一語道破:“隋文帝之儉,非儉也,吝也。”

節儉作為一種美德,用來要求自己叫節儉,用來要求別人就叫吝嗇。更不要說還上綱上線,上到法律層面。穿得好看了,殺;吃得太好了,打……這樣的社會是可怕的。你只要查清楚人家的實際收入夠不夠得上他的消費力,有沒有貪汙腐敗搞非法創收,就可以了。不要用法律與道德去制約一個人的消費習慣。

事實上,奢侈可以說是整個社會進步的階梯。一個沒有消費慾望,沒有炫富追求的社會,遲早會陷入發展的困境。不追求奢侈,也就不崇尚打拼,這個社會終將處於一種低端的發展狀態。

一個皇帝,明明可以錦衣玉食,但他偏要粗食布衣,這固然很好,然而相對於他手中的帝國,這點節約的偏好,只能算是小節儉。是否夠得上大節儉,要從他治國的大專案才能看出來。

楊堅即位第二年,開始營建新都,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十幾年後,又營建仁壽宮,徵調民夫數十萬平山填谷。新宮用了兩年建成,蔚為壯觀,一點都看不出節儉的模樣。這期間,為了趕工,上萬民夫勞累而死,不見楊堅有何反思。

穿穿破衣服、坐坐舊車子,這樣的節儉跟耗費巨資、累死成千上萬百姓的大工程比起來,簡直虛偽得讓人作嘔。

結果,偽節儉的楊堅正是在節儉這件事上遭遇了算計。

他的二兒子楊廣覬覦皇位,跟父親互飆演技,把自己裝得跟勞模一樣能幹,跟乞丐一樣節儉。

結果,這個渾身都是戲的戲精,順利騙過了老影帝的眼睛,成功繼位。

然後做了史上最奢糜的一件事——把整個帝國敗光了。

楊堅的確是個偉人,但他並沒有例外。偉人有的功績,他有。偉人有的毛病,他也有。

讀歷史,不能用他的毛病去否定他的功績,但也不能用他的功績去美化他的毛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