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簡介公元135年,羅馬帝國重建耶路撒冷,卻禁止猶太人進入,而且聖殿也沒能再次重建,只剩下原聖殿西側護土牆的一部分,那就是後來的“哭牆”

帝國時代2僧侶拿遺蹟有什麼用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哭牆是耶路撒冷最有名的猶太教遺址,是猶太人千百年來的精神寄託,它的歷史,記載著猶太人曾經的輝煌和苦難。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公元前969年至962年,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聖殿,使耶路撒冷成為猶太王國政治和經濟中心,直到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把四萬多猶太人押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第一聖殿也在此期間被毀。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流亡,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在原來聖殿的基礎上,花了20年的時間,建立了第二座聖殿。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從公元前198年起,佔據敘利亞一帶的塞琉西王朝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他們禁止猶太教,洗劫聖殿,並把它改為宙斯神廟。猶太人奮起反抗,公元前164年,猶太人透過“馬加比起義”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個版圖廣大的“巴加比王朝”,直到公元前64年,再次淪落到羅馬帝國的控制之下。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因為不堪羅馬帝國的統治,猶太人數次發動起義,最終使得羅馬帝國把猶太人驅逐出巴勒斯坦,第二聖殿也被燒燬。但是,羅馬軍隊沒有徹底摧毀聖殿,而是留下了它的部分基座,一方面是為了炫耀武力以及羅馬軍隊的強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警醒仍然“圖謀不軌”的反抗者,從此,猶太人成為了沒有“家”的民族,四處流浪。公元135年,羅馬帝國重建耶路撒冷,卻禁止猶太人進入,而且聖殿也沒能再次重建,只剩下原聖殿西側護土牆的一部分,那就是後來的“哭牆”。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直到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可以在安息日時回到耶路撒冷,他們站在聖殿的唯一遺蹟前,掩面哭泣,訴說著離鄉背景之苦。公元7世紀,穆斯林佔據了這座城市,猶太人被允許在聖殿入口祈禱,從那時起,大量的猶太人從各地遷來,居住在聖殿附近,形成了猶太人社群,雖然屢次與阿拉伯鄰居發起衝突,但總的來說,還是相安無事的。這部分猶太人透過這樣的方式,試圖離自己的精神寄託更近一些,他們在長久的,與當地穆斯林的相處當中,雖然算不上發展出了友誼,卻也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之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到來,終結了這一切。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作為在耶路撒冷居住歷史最悠久的猶太人,這些離聖殿很近的猶太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並不歡迎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到來。對於猶太復國主義者來說,他們的基礎思想來自於猶太人在二戰時期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強烈的危機感迫使他們急需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但原住民則認為,他們本來就住在自己的家裡,根本不需要改變,更沒必要跟鄰居的關係惡化到戰爭的地步。這種完全相反的立場,使得居住在聖殿附近老城區的猶太人在面對阿拉伯聯軍時,做出了投降的決定,哭牆也因此從1948年至1967年,落入約旦人手中長達19年。在1967年的戰爭中,以色列收回了哭牆,標誌著猶太人經歷了兩千多年,讓哭牆再度回到了猶太人的手中,而不是被人施捨,可以離它更近一點。此後,猶太教徒不止一次地強烈呼籲重建猶太教聖殿,但是,聖殿遺址上同樣有兩個大清真寺,是穆斯林不可侵犯的存在,想要重建,就必須拆除它們,而這也勢必會觸動阿拉伯人的敏感神經,讓本來就已經惡化的中東局勢,進入到更糟糕的局面。

多災多難的“哭牆”,既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

可是,猶太教極端分子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每年都把據稱是來自猶太教聖殿儲存下來的石頭運到哭牆下,舉行所謂的聖殿重建儀式,且不止一次集會,聲稱要拆除聖殿遺址上的清真寺。穆斯林當然也不甘受此“威脅”,所以,雖然看起來哭牆附近有著非常濃厚的宗教氛圍,但同時也是一個隨時可能出大事的場所。所以,看起來只是一段普遍的土牆,卻是“歷史之牆”,“文化之牆”,也是“紛爭之牆”,它的故事,它的歷史,都遠比它的樣子看起來耐人尋味得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