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簡介當時也就秦國想著統一,其他國家也都只是想著相互攻佔,沒有想著侵吞對方

吳國國都是現在的哪裡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可謂屈;又出十餘萬大軍慘勝越國,可謂伸;垂沙之戰和沔水之戰都是損失萬把人主將被殺就求和,淮北之地直接被不平等條約給搞了,可謂軟;五國伐齊時又幸運地給撈回來了,可謂揚眉吐氣;鄢、郢之地放個水一淹就放棄了,軟弱之極。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長平之戰前後忙著滅魯,可謂短視;救邯鄲、組織四國兵臨函谷,可謂霸氣迴光返照;前後八十萬秦軍才滅偏安東南之殘楚,可謂絕唱。唐末以後形式不一樣了。在唐朝時關中就出問題了。唐朝中後期關中的產糧供應不了建都的人口,缺糧是個大問題。所以唐末以後關中衰落下去了。北京其實建都也存在缺糧食的問題,但是宋之後江南大開發,蘇湖熟,天下足。而京杭大運河的挖掘,通惠河,會通河的挖掘和海運的興起。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透過水運給北京提供了足夠的糧食。不然的話北京也會和關中一個下場。正因為高強度的消耗,整合統一後大強人一倒,這根弦就崩斷了。秦是法家治國,這種思想很超前。具體表現在集中化,制度化,規模化,統一標準,這是不是有點像現在跨國大公司模式。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統一了六國,也因為太超前了扯到蛋了,所以漢朝就後退了幾步。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但秦制已經確立歷代的指導思想地位。秦國在人力和資源上其實是個弱國,拼消耗他拼不起。但他基本每一步都走對了,而對手又往往都犯低階錯誤。簡直是天佑大秦。如果弱化秦國的話我認為只有楚國有機會。楚國戰略方向轉向西部吞併巴蜀、再北上破秦,就是《隆中對》的理想形態。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然後一路從漢江一帶北上、一路東向出關中可以中原盡收,即使暫時失利也可以南據漢江,西據函谷關。楚國戰略西進可以放棄東方的淮河流域給吳越與齊魯爭奪,中原本來就利益糾葛複雜,楚國放棄北上,不去主動侵略中原國家而是西取巴蜀的話我覺得中原國家大機率也不會去管楚國。當然這是開上帝視角才能做到了。我認為最難的是魏韓齊吧,魏韓四戰之地,齊國一面靠海另外三面也幾乎沒有擴張的餘地,而且本身無險可守。這幾個國家我覺得開著上帝視角都很難。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修改一下魏國的話吞併秦國,然後再走秦統一的路子?秦國也是很多事的,從秦武王死後,季君之亂、魏冉專政、孟嘗君出奔,就沒少來事,不能因為秦國成功了,就說秦國無懈可擊。其實,還有一種結果,就是沒有統一,大家相互攻佔平衡的發展,就算其中任何一國獨大,最後也會像晉國一樣分裂。秦國能統一,郡縣制度思想的功效很深,容易中央極權。而其他國家的改革都是在封建基礎上的改良。封建制度經過幾代人就是分裂。

楚國是個彈性很強、軟硬莫測的國家:曾經被吳國三軍攻佔國都

當時也就秦國想著統一,其他國家也都只是想著相互攻佔,沒有想著侵吞對方。所以如果沒有秦孝公變法,中華地區的歷史可能和歐洲的歷史一樣,永遠形成不了一個統一的極權政府。最終到達現在的話,就可能是聯盟政府(比如說亞盟),而不是統一政府了。當然歷史不容假設,這可能就是歷史詭異之處了。齊威王享受著一個好體系,乃守成有餘而開拓之主;秦孝公則是‘’這個體系下去可能這一代就要亡國,那寡人就再造一個體系‘’,乃原本守成尚且不足卻化腐朽為神奇地逆天改命之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