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 由 戰爭遊戲研究所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1-12-26
簡介一套出土的11世紀拜占庭馬具14世紀聖喬治壁畫,現存於克里特島壁畫中的馬籠頭細節,上面配有裝飾,且為籠繩為深黃色聖喬治的馬鐙和馬鞍細節5-6世紀使用的青銅馬護嘴10-11世紀馬鐙,出土於保加利亞拜占庭重騎兵的鎧甲最早普羅柯比曾在書信中描述過

四色盾牌是什麼車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拜占庭重騎兵的軍旗和旗幟

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vandon”一詞不僅指軍事單位,也可以指代與之相關的軍旗。莫里斯一世在《戰略》(Strategikon)便曾用“vandon”提到過近衛隊(buccellarii)的軍旗。皮西底亞的喬治(Georgios of Pisidia)也曾寫道:“巧妙使用各種顏色旗幟進行組合,可以從遠處發出戰術行動的訊號,讓所有人都看得到。”這些方形的旗幟被稱為焰旗(“flamoula”),因為它們都會被裝飾三條以上的長綵帶,看上去就像火焰一般,故此得名。此外懸掛軍旗的長矛矛頭也會裝飾長纓。這些分派軍隊的軍旗在公元9至12世紀留下的畫作中見到,12世紀的重騎兵部隊用著不同尺寸的軍旗,有的很小,形如一條拖著三道紅帶的藍色布條;有的則是紅色或者藍色的方形小旗,也帶著三道紅色或者藍色彩條;還有的則是有時繡有白色十字架,帶著長長紅色飄帶的布旗。最大最華麗的軍旗則畫有藍色和白色的十字架,帶著四條以上,顏色各異的焰狀彩條(如紅色、藍色、粉色或黃色)。在伊利亞特·馬西亞納(Iliad Marciana)等人的手稿中可以發現騎兵使用帶著彩條,裝飾金鑲圈的方形紅旗。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一幅12世紀下半葉時期的插畫,描繪了特洛伊戰爭中的希臘與特洛伊武士,其中就有一面紅旗裝飾四條焰狀綵帶

後世的詩歌也描述了拜占庭帝國末期時貴族們的軍旗,其風格也明顯受到了西方紋章的影響。在一篇15世紀的作品中,拜占庭軍隊高舉的軍旗上便繪有一隻展翅成十字架狀的雄鷹,以及一頭綠色背景中的紫色雄獅。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最左側的騎兵大體還原自馬其頓教堂裡的一張壁畫,描述的是1351年的沃德納(Vodena,位於馬其頓地區)圍城戰中的鐵甲騎兵。這名騎士頭頂東方式鐵盔,護頸下披著帶護裙(pteruges)的胸甲(klibanion)。胸前的甲片(petalas )紮成花瓣狀, 這種扎法是當時突厥和蒙古扎甲的典型樣式。這名騎兵的殺敵裝備包括長槍(knotos)、劍(spathion)、戰錘(korrhinè)、小圓盾、複合弓和箭囊。據信約翰六世在1322年愛普洛斯(Apros)圍城戰中提到的1000名鐵甲騎兵與這名騎兵的裝束一致。

最右側是公元1360年帝國特拉布宗地區的騎兵。這名騎兵身披鱗甲(chiton folidotos),頭頂壺形盔(chapel de fer),鎖甲覆面(kassidia avtaprosopa),手持長槍(knotos),戰馬披著硬化皮甲,其形象出自亞歷山大聖典(Codex of Alexander)的幾張羅馬肖像。

中間的騎兵是公元1400年東羅馬貴族(archon)旗手(bandophoros)。這名精銳的軍旗官頭頂鐵盔(kranos),內襯帶護頸,外披胸甲(thorax folidotos),箭囊上繡著雙頭鷹;手持一面青色大旗,旗上鑲著金色的巴列奧略王潮(Palaiologean)雙頭鷹圖案,中間繡著紫色獅頭紋章。

拜占庭重騎兵的騎槍

公元6世紀時長騎槍(kòntos)仍然是重騎兵的主要武器,其長度估測至少能有2。5米。根據《戰略》一書記載,拜占庭的短騎槍中部會繫有皮革帶,配有小三角旗。利奧六世的《戰術》一書中也提到重騎兵應配有帶皮革帶和小旗的短矛。其中旗幟是實用的工具,旗幟的形狀和顏色可以區別單位和附屬單位,不過一些手冊要求戰前這些旗幟必須拆下儲存起來。著作《戰術總集》(Sylloge Tacticorum)也提到拜占庭鐵甲騎兵的長矛大約長為3。75m,鐵製矛頭的長度約為23。4cm,這種巨大的武器在11-12世紀仍有使用,同時在13-14世紀與較短的義大利、法蘭克騎槍配合使用。有資料記載1345年拜占庭重騎兵“習用長槍作戰”,土耳其人也記載15世紀中葉拜占庭帝國末期的重騎兵也在使用長騎槍,一些詩歌形容拜占庭騎兵以“西歐人的方式”使用騎槍。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0世紀的拜占庭騎槍矛頭文物,出土於保加利亞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鐵合金制騎槍矛頭,出土於保加利亞

拜占庭騎兵的劍

公元六到七世紀拜占庭重騎兵的全套裝備還包括一把長直劍,騎兵會將劍鞘的揹帶掛在右肩上,劍則掛在左側。拜占庭的劍在科林斯、阿佛洛狄西亞等地考古遺蹟中出土過著名的文物,其劍形狀有收到阿瓦爾人、波斯等國的影響,還有些劍則簡單沿用了羅馬帝國晚期斯帕達劍的的工藝與外形。在大部分形象畫中,公元9-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所用佩劍長而直,繼承了羅馬帝國晚期的斯帕達劍發展而來。《戰術總集》(Sylloge Tacticorum)記載一把東羅馬騎兵所用雙刃劍的長度(包含劍柄在內)約有36英寸,而大約85到115釐米的長度也與考古發現的結果很好吻合。同樣《戰術總集》還提到拜占庭鐵甲重騎兵除使用雙刃劍還會使用一把單刃劍,別在腰帶掛在大腿上。皇帝利奧六世曾寫道東羅馬騎兵會根據羅馬傳統將劍掛在肩膀上,而將名為parambria的單刃軍刀放在腰帶上。尼基弗魯斯·福卡斯也寫道拜占庭重騎兵攜帶斯帕達長劍,但也有些帶著parambria軍刀。這些單刃軍刀也許與拜占庭接觸、僱傭的可薩人和馬扎爾人所用突厥式戰刀有關。儘管公元10世紀時parambria單刃刀似乎還會是騎兵們的次要武器,可到了12至14世紀後,拜占庭騎兵們經常被記述使用戰刀做主武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雙刃劍(官方並沒有相關規定)。此外雖然《戰術總集》曾寫到要求重灌弓騎兵在箭筒揹帶上系放多把匕首,但匕首從未成為騎兵們必帶的制式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在匕首廣泛裝備時期,企圖謀害父親巴西爾一世的儲君利奧六世就私藏了一把足以放在靴中的短匕首。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拜占庭僱傭的可薩人衛隊,他手中拿著的便是獨特的單刃戰刀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公元十世紀出土於保加利亞的拜占庭鐵劍

拜占庭重騎兵戰錘

尼基弗魯斯二世的《論軍事》提到每名騎兵都會攜劍參戰,同時每兩名騎兵中,就會有一人要麼再裝備騎槍,要麼就會使用戰錘或者弓箭。羅馬與伊朗地區民族一直有著軍事聯絡,同時五世紀後內亞遊牧部落騎兵進入歐洲後,他們所用的很多武器也在歐洲得到廣泛運用。公元九世紀晚期至十一世紀的馬其頓王朝中興時期中,戰錘成為重騎兵特別鍾愛的武器,用於戰鬥中帶給敵人毀滅一擊,而當時騎兵戰術的演變以及種類繁多的鍊甲、鱗甲則是戰錘流行發展的誘因。

為便於拿出,有時戰錘會放在馬鞍的皮套裡,有時候則簡單掛在鉤子上。關於拜占庭戰錘的記載和描繪可見諸各類史書和壁畫。克里特島的迪斯科裡修道院裡便有一張十四世紀的武聖人壁畫,其中畫中武聖人德米特里的戰錘掛在了他右腿邊馬鞍的鉤子上。公元10世紀的拜占庭歷史學家執事官利奧(Leo the Deacon)曾如此記載過一次騎兵間的戰鬥,“瓦拉達斯抓起掛在他手邊的戰錘四處揮動,擊中一人人的頭部,對方的腦袋連著頭盔一起開了花,一句話沒說便倒下了。”1167年,曼努埃爾一世派安德羅尼庫斯·康多提斯法諾斯(Andronikos Kontostephanos)帶領重騎兵擊敗了伊斯特凡三世統治的匈牙利,讓馬扎爾人深刻領教到了拜占庭戰錘的威力。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保加利亞出土的拜占庭戰錘錘頭,時間估測在10-11世紀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2世紀拜占庭戰錘錘頭,主體由金屬合金打造,同時內建了四道寶石狀的銀色裝飾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出土於巴爾幹半島的拜占庭戰錘錘頭,時間約在14-15世紀

拜占庭重騎兵弓箭

公元六到七世紀,弓箭是君士坦丁和希拉剋略麾下重騎兵的必備利器,這些弓箭很有可能起源自匈人強大的複合弓。奧塞雷斯計算過弓箭的射程大約有133米,並據此判斷弓箭是大體上由動物的角和肌腱以及少許木頭製成的。這一時期的東羅馬重騎兵裝備匈人弓箭,用匈人的方法開弓,似乎讓東羅馬人在面對波斯人時更有優勢,並在君士坦丁的再征服戰爭中得以戰勝哥特人、法蘭克人與汪達爾人。

拜占庭的弓騎兵約佔騎兵總數的40%,每個騎兵箭袋約裝30—40枚弓箭,普羅柯比曾寫過,使用弓箭時應將其端至齊眉高度,並將弦一直舉到右耳邊,這樣才能蓄足力射穿盾甲。由於使用騎弓需要有很大的力量,經歷長期的訓練,所以並不是所有騎兵都能適用弓箭。不過東羅馬貴族精英們一直將練習弓箭當做為戰爭訓練的最佳運動,也還會在狩獵中將其運用。13世紀相當多的武聖人壁畫中,也能看到穿成鐵甲騎兵的他們帶著弓箭。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穿成具裝騎兵的武聖人聖尼塞塔斯便帶著弓箭和箭囊在身後

拜占庭重騎兵的衣著

公元六世紀的著作《戰略》曾提到過騎兵身佩重型鍊甲外,還穿著寬鬆且帶有裝飾的衣服。這些寬大的長袍根據阿瓦人的風尚裁製,根據季節變化,會有獸皮、羊絨和亞麻不同材質製成的品種,當騎手坐在馬背上時,長袍得長到還能覆蓋騎手的膝蓋才行。騎兵們穿戴的厚皮寬袍可以保護他們熬過各類天氣,免受敵人箭矢和其他武器的傷害,並保養鍊甲免於生鏽。或者這些長袍最初源自伊朗或者斯拉夫地區,經常也被人當做“波斯”長袍,其中內襯獸皮的長袍曾在騎兵墳墓中發現。拜占庭帝國中期時,拜占庭重騎兵所穿長袍與其他騎兵無異,其中一般軍隊都穿白色,而四支拜占庭禁軍重騎兵則會穿著藍、綠、紅和白四色。拜占庭晚期的詩歌作品則寫道15世紀拜占庭貴族會穿著繡有金紋的紫色長袍。

拜占庭重騎兵的防具

拜占庭的頭盔通常是鐵製的,但同時也有部分是皮質、氈質或者其他織物製成。拜占庭頭盔通常底邊會平直於眼耳之上,但具裝騎兵的頭盔則防護更加全面,額外加掛護耳、護頸、面罩等等。騎兵頭盔盔頂還可以增飾羽毛,兩邊頭盔頰革還能懸掛其他裝飾。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捷克出土的8~9世紀頭盔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高加索地區出土的7世紀羅馬鑲金頭盔,其中盔甲上的圖案十分符合史書對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烏斯麾下重騎兵的描述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希臘出土的東羅馬頭盔,時間大約在1450年

《論軍事》中提到拜占庭全甲騎兵的頭盔是純鐵的,且還有兩至三層鍊甲覆蓋面部,只露雙眼。鍊甲的鎖環縫在織物基底上,而鍊甲兜帽有時系在軀幹護甲的領部。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保加利亞出土的東方式鍊甲兜帽,暫時推定其為12世紀下半葉的文物。

利奧六世的《戰術》還提到過護頸,護頸掛在穿戴者脖子上,為亞麻或羊毛材質的織物鑲邊,外部則覆蓋鱗甲或者鍊甲加以加固。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公元554年拜占庭大元帥(Magister Militum)的旗手,按照普羅柯比的記述,這些重騎兵全身覆蓋札甲和鍊甲保護身體腿腳,除了護頸外,畫中旗手斗篷下左肩還帶著一把圓盾。這柄圓盾沒有把手,專門保護後背和脖子,而這很可能是源自匈人的習慣影響。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953年出土的鐵面具,這些拜占庭鐵面具眼部開孔而嘴部無孔,很有可能是給海軍士兵使用。13世紀尼凱亞帝國僱傭的庫曼僱傭兵也不乏有佩戴面具作戰的重騎兵。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3世紀尼凱亞帝國僱傭的庫曼武士

拜占庭重騎兵盾牌

拜占庭騎兵的盾牌名義上為純鐵製,但很大部分都是木質鑲鐵。《戰略》提到軍官和不用弓箭作戰的騎兵一般會左手攜帶盾牌。奧塞雷斯曾提及盾牌應有齊胸高度,著與埃及出土的一張盾牌一致。

根據《戰術總集》記載,鐵甲騎兵使用的盾牌高度不低於105。43釐米,壁畫中顯示這些盾牌呈現風箏的形狀。《論戰爭》也提到騎兵應當使用盾牌免受弓箭的傷害,但盾牌大小應當要小於步兵所使用的盾牌,平均高度控制在93。6到117釐米間。

雖然“風箏”(也類似杏仁的形狀)形盾牌曾在11世紀為騎兵所廣泛使用,但史學家凱那摩斯(Kinnamos)記得曼努埃爾一世改革前,拜占庭軍隊還大量使用過圓形盾牌,一些畫作也反映即便努曼埃爾改革後,依然有圓盾被騎兵使用。13到14世紀時,一些法蘭克式的方形盾牌也被啟用。

15世紀時拜占庭人除了使用三角形的盾牌,還會使用巴爾幹最具代表性的四邊形盾牌。拜占庭帝國軍官或者貴族所用的盾牌有西歐正規化,有時會塗成紅色,並繪有金色的人物和銘文,這可能是沿襲了義大利流行的風尚。

拜占庭重騎兵馬具

《戰略》中記載拜占庭騎兵都有保有兩匹戰馬,其中另一匹戰馬會由侍者騎乘,而其他文獻還記載了拜占庭重騎兵所用的馬匹種類。拜占庭重灌騎兵的馬主要是生長在安納托利亞的馬種,但也有波斯馬和阿拉伯馬。帝國馬場和馬廄主要分佈在育馬行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如弗裡吉亞、卡帕多西亞和敘利亞等地。著名的安娜科穆寧公主曾有留有一篇有趣的文字,描述了色雷斯和馬其頓重騎兵們所騎乘的塞薩利戰馬。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0世紀的拜占庭重騎兵和他的僕人

拜占庭重騎兵的馬具極為豐富,包括馬頭片、籠頭、馬鐙、馬鞍、馬銜鐵等等,其中很多馬具都受到了周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影響,如馬鐙是由阿瓦人傳入,其技術很有可能最初起源自東部草原乃至是中國,而公元七世紀拜占庭的馬籠頭是和薩珊波斯雙方騎兵互相影響的結果,10-11世紀使用的馬銜鐵則源自色雷斯人的鐵製馬銜鐵。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一套出土的11世紀拜占庭馬具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4世紀聖喬治壁畫,現存於克里特島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壁畫中的馬籠頭細節,上面配有裝飾,且為籠繩為深黃色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聖喬治的馬鐙和馬鞍細節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5-6世紀使用的青銅馬護嘴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0-11世紀馬鐙,出土於保加利亞

拜占庭重騎兵的鎧甲

最早普羅柯比曾在書信中描述過6-7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麾下的拜占庭騎兵,而塞維爾的埃斯多(Isidore of Seville)則對七世紀拜占庭騎兵戰甲有十分重要的記載:“在鎧甲方面,胸甲因本身缺少繫繩而得名,鱗甲則是由鐵或銅甲片互相聯成,且因拋光後閃閃發亮而得名。胸甲不僅被拋光打磨,外部還覆蓋山羊纖毛保養”。

此外6-7世紀時札甲也在東羅馬軍隊中十分流行,在此時期拜占庭重騎兵廣泛裝配札甲和覆甲拳套,這一點已由相關壁畫裡的騎兵形象所證明。不少拜占庭騎兵的札甲風格與阿瓦人十分相近,甚至構造上在一些方面近似於波斯、中國和草原牧民的戰甲,且甲片橫向重疊相聯,水平放置一起,成單行前垂直裝配。同樣,當時拜占庭所使用的護頸甲也起源自阿瓦人,這在相關的壁畫畫作更是表現得很明顯。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出土於馬其頓的東羅馬札甲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薩珊帝國的騎兵護手拳套,同時期的東羅馬帝國護手受此影響很大。

“智者”利奧六世在九世紀末提到有一些拜占庭具裝騎兵將鍊甲和鱗甲或札甲同時穿戴,還有一些拜占庭騎兵只穿戴由動物角質做成的鱗甲。不管如何搭配,這些具裝騎兵,從頭到腳,從人到馬都武裝得嚴絲合縫。而整個10世紀,拜占庭騎兵似乎都在使用長鍊甲,這一點在阿拉伯人的記載中得到證實。在作戰中,騎兵需要足夠長的戰甲保護全身直至腳踝不受敵人刀兵傷害,再加上騎兵不需要像步兵那樣穿戴輕便的戰甲保持自身行動的便利,故長鍊甲得到了採用。同樣護頸也由鐵製鍊甲製成,外有亞麻鑲邊,內則有羊毛內襯。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九世紀拜占庭重灌騎兵鐵靴上的鍊甲殘片,利奧六世也曾提到拜占庭騎兵穿著的鐵靴(“shoes of iron”)

馬其頓王朝時期的征戰也是促成拜占庭騎兵裝備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幾位拜占庭皇帝騎兵思想的影響下,拜占庭騎兵們相比西歐騎兵更為靈活,防護也更輕便。在這一時期實戰中,拜占庭重騎兵主要使用札甲或鱗甲防護身體,且主要防護的部位是肩膀至胳膊肘,以及前臂。藉此裝備,拜占庭騎兵們可以“穿越箭雨而不受傷,並橫掃戰場,在上帝助佑下令敵潰散”。此外,騎兵還可以增備鍊甲保護肘部,裙甲也可以使用鍊甲、鱗甲或者粗製絲綢、綿甲等加以防護。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聖內斯特和聖德米特里歐斯是被封為武聖人的拜占庭具裝騎兵,這幅壁畫則大致繪於10-11世紀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聖普羅科皮奧斯同樣也是一位拜占庭鐵甲騎兵武聖人

13-15世紀時的拜占庭重騎兵依然保有很多傳統的裝備,如札甲和護頸,但同時也部分受到了西歐武備的影響。1392年,來自俄國的使節——斯摩稜斯克的伊格納修斯——曾出席了曼努埃爾二世的加冕儀式,他回憶:“十二名全副武裝的戰士站在皇帝兩側,他們全身從頭到腳都穿著鐵甲”,而土耳其的文獻也寫過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精銳武士都穿“藍甲”或者走起來摩擦作響的“鋼甲”,這都反映了拜占庭帝國已經使用了西歐的板甲,而且很有可能是義大利或加泰羅尼亞式的。15世紀的奧斯曼目擊者曾如此描述過拜占庭的精銳部隊:“精美的拳套、護腿、頭盔都精細打磨,在光照下閃閃發亮”。許多軍官還會混搭各種風格的裝備,包括巴爾幹、西歐或者帝國晚期的衣著和戰甲。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15世紀拜占庭重騎兵壁畫

用於戰馬披掛的戰甲也分多種,其中皮質或者動物角質的馬甲可起源自公元三世紀,並在9—10世紀被拜占庭重騎兵廣泛裝備,這些裝備精良的拜占庭騎兵經常對抗東安納托利亞與北敘利亞的穆斯林。尼基弗魯斯·福卡斯對戰馬披甲研究的非常精深,他在《戰術總集》寫道:“全身披甲的騎兵應當騎著披甲的壯馬,或者連綴到膝蓋的熟制皮甲,除了馬眼與馬鼻孔外都應有防護,膝蓋以下的馬腿和馬身也不應披甲……馬胸應當用水牛皮製成的札甲包裹,並在馬腿和馬的下身分開以避免阻礙馬匹運動。”一些陪同皇帝巡遊閱兵的鐵甲騎兵,則會有更華麗的馬甲,不僅會有鍊甲、札甲或鱗甲防護,甚至會給馬披上鑲有金邊的紫色披風。

精羅武庫——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彙總

現存希臘韋里亞(VERIA)拜占庭博物館的藝術品,時間大約為13世紀早期,上面描繪了一名鐵甲弓騎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