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 由 觀察與研究網際網路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2-01-23
簡介聽茶農介紹,橫坑茶山是祖上傳下來的,他們只會種茶,不懂營銷,製茶還是保留祖上的傳統工藝,橫坑茶屬於綠茶,茶葉不經過發酵,只採摘新葉,一芯兩葉,只需殺青、揉捻、乾燥和翻炒,因為只摘嫩芽製茶,所以與鳳凰茶、武夷山茶相比少了搖青、碳焙等幾道工序,

茶海做什麼用的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我要去惠東,我想看看青山綠水

我要去惠東,我要在惠東的茶海里尋找屬於惠東的茶魂

惠東獨具風骨,特色分明。

白盆珠鎮東北部的橫坑老茶山,是比較古老的茶山。自客家人南遷至此便有了茶,橫坑老茶山自康熙年間開始種植綠茶,至今有近400年。這個位於白盆珠東北部的一個客家山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以種茶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通往橫坑的一路村道都是由山石瀑泉完美結合的風景線。雨後更加極致。如果沒有會車避讓的煩惱,一路走走停停會更加愜意。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進入這個被大山環抱的村莊,更恍如闖入了一個世外桃源。

不禁想感嘆,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長出的狗尾巴草都有“巖韻茶魂”。

仲春來到這裡,就會看到雨霧繚繞中漫山茶園的採茶人,老少婦儒齊上陣,採摘最濃郁飄香的明前茶。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橫坑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茶園,以合作社的形式共同發展,所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知名度。這裡產的茶,茶底相似,不同的是炒茶製茶的工藝。

聽茶農介紹,橫坑茶山是祖上傳下來的,他們只會種茶,不懂營銷,製茶還是保留祖上的傳統工藝,橫坑茶屬於綠茶,茶葉不經過發酵,只採摘新葉,一芯兩葉,只需殺青、揉捻、乾燥和翻炒,因為只摘嫩芽製茶,所以與鳳凰茶、武夷山茶相比少了搖青、碳焙等幾道工序,茶香天然獨特,也因此導致產量有限,市場佔有率也無法與後者相比。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或許您曾經到過黃山,在黃山的雲霧裡、九龍潭的瀑布邊喝過葉如雀舌香沁如蘭的穀雨毛峰;在潮州鳳凰山的雲海裡,用天池的火山泉泡過齒頰留香,蕩氣迴腸的鳳凰單樅;亦或曾在武夷山品茗過山泉沖泡的巖韻厚重的大紅袍。那您一定會格外地留意到那條懸掛在茶山上層層遞落的瀑布。懸泉飛掛,不僅讓整座靜謐的茶山變得鮮活起來,可貴的是,山泉瀑布的水,就是橫坑茶的絕配。

老茶客都知道的,茶不止香還有神和韻,傳承於《陸羽茶經》,講究一水二火三茶。水是第一要素,火候把握和茶葉質地雖然也是核心,但水才是關鍵。經歷過才明白,用茶山的水才能激發茶的神韻。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所以,如果您要去惠東,不到橫坑也將是妄費千里一行。

去試試用橫坑的山泉驗證一下橫坑的茶,體驗一下惠東的味道。

橫坑茶的沉香,猶如夏日陽光下的九樹香。

橫坑茶的神韻,就像古城樓下的流雲水袖。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當然,如果您想要在橫坑茶園領略一下清晨第一縷陽光探照下的茶山致景,也不妨住上一晚。橫坑茶山的“民宿”會讓您有機會體驗到,瀑布衝雲霧,香茗滿屋飄的意境。

白盆珠巖茶

都知道天下烏龍出武夷山,卻鮮有人知道惠東也有個巖茶基地,而且種出了兩度榮獲中國國際茶博會金獎的巖茶。

近年來,巖茶南移防凍漸成熱點。國家農業部多次派專家深入閩粵調研,最終將巖茶南移基地落戶在惠東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北麓的丹霞丘陵地貌的白盆珠沐化村。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好茶對生存條件要求苛刻,卻也未必都生長在崇山峻嶺。獨特的氣候、適中的溫溼度,沉積岩風化而成的沙包土,才是巖茶生長的條件。

當然。欲種上品茶,先培上乘土。這難不倒曾經供職於美國亞太土壤分析培育中心的土壤標本高階培育師楊天送,楊天送對土壤、肥料、微生物等頗有研究,透過微生物土壤改良技術和現代客苗培植技術,將白盆珠4000多畝爛石、櫟壤,改造成了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巖茶上乘土。並親自到武夷山選種育苗、分割槽種植、錯時採摘、古法制作、分品儲存,成功製作出巖骨花香、湯晶味甘的有機生態巖茶,都是最具巖茶代表性的鐵羅漢、北斗、肉桂、水仙、奇蘭、黃觀音等。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白盆珠巖茶還有個關鍵的成功因素,據茶園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營養肥料”是矽粉、蠔殼粉、芝麻餅、鋸末等特製而成的。

這個坐落在省道356路邊的石頭山岩茶茶園,即將打造成為一個茶園旅遊鄉村公園,時常有慕名而來的老茶客。

如果您要去惠東,別忘了去品一品惠州版的巖茶,您會心生自豪。

惠東仙人茶

聽到仙人茶這個名字,第一感覺是神秘莫測!

它的傳說最早源於晉代,《惠東鄉鎮大事典》記載,仙人茶是羅浮山道教聖地創始人晉代的葛洪先師親手栽種,如果傳說屬實,那麼仙人茶在惠東落戶已有1500多年。

據民間還流傳一個神奇的故事,說很久以前,有兩位仙女在姐妹頂下棋,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後,口乾舌燥,命身邊的童子取了茶籽,仙女順手一撒,附近山上就長出了茶,此茶就是仙人茶。

仙人茶屬亞喬木的野生茶,主產於惠東烏禽嶂山脈的寶口、高潭交界處的姐妹頂,在白盆珠、多祝蓮花山脈一帶也有發現,這些山脈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的精華孕育了茶葉的生長。

仙人茶千金難求,也是物以稀為貴吧。如果您有心去尋,要艱難地爬上姐妹頂,在近水、山頂、石壁邊等處才可摘到。

近幾年才成功實現野茶移植。一棵野生茶樹產量最多隻能達到一兩,且一年只摘一季(清明前摘茶)。產量非常有限。

口感自然沒話說。若從外形、湯色、口味、香氣來的品鑑仙人茶,新貯的仙人茶,外形呈墨綠色,顏色稍顯暗沉,條索捲曲狀,沖泡後,湯色清澈呈黃色,口感稍顯苦澀,有較重的焦糖蜜味,顯半發酵烘焙的青茶特點,還帶有果酸味。陳茶的顏色深,久貯以後,變得有光澤,沖泡出來口感也沒那麼苦澀,稍顯醇厚。在當地人祖輩傳下的經驗裡,仙人茶可以消暑、治療消化不良和消腎結石,是當地婦孺皆知的“茶王”。

想一睹野生仙人茶樹的真容,需要足夠的體力去翻山越嶺。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如果您去惠東,不妨到惠東烏禽嶂南麓,去看看“火燒窯”,聞一聞空氣中經久不散的飄香茶韻。

大約400年前藍氏先祖來到四面環山的火燒窯,專門以種茶為生,他們炒茶用的柴火映紅了寮屋,這種炒茶被稱作“火燒窯茶”, 一度遠銷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如今有些香港人一說起“火燒窯”茶,仍讚不絕口。上世紀60年代公社化運動後,火燒窯的茶葉林無人打理,開始丟荒。

總有人會因為鄉愁,而拾起祖先數百年前遷徙至此的手藝。所以十幾年前,藍氏後人爬上海拔高達千米的筆架山,一株一株尋回祖上留下、但已經被其他灌木淹沒的茶樹,砍掉周圍的雜樹,還它們棲身之所。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由於筆架山的海拔和土壤和姐妹頂相似,藍氏後人萌生了移種仙人茶的想法,並獲得了成功。

這片落差足有400多米的茶園除了珍貴的仙人茶外,還種植著水仙、烏葉、白葉單樅等多個品種茶葉。

春季摘明前茶,夏季摘八月子茶,秋季摘白露茶,冬季摘雪片茶。一年四季都可採茶,而清明、白露、小雪等特定時節採摘的茶葉是茶中極品,芳香甘醇。

我要去惠東:在茶海里尋味茶香

有人說,茶是慰藉孤獨的良藥。

也有人說,茶是社交的萬金油。

所以有茶三酒四、所以有千秋大業一壺茶。

尋一個閒適的假期,讓自己置身於茶山,雨後的清泉從岩石上衝刷而下,或許您會沉醉在茶海里,忘了歸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