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每天過濾血液50遍,做好四點養護辛苦的腎臟

簡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副所長陳旻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血液過濾工程”需要170萬~240萬腎單位

血液過濾對身體好不好

●每天過濾四五十遍血液 一旦衰竭波及全身器官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副所長 陳旻

腎是泌尿系統的一個重要器官,相當於人體的“後勤部門”。消化系統每天將食物分解成小分子,血液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單全收”,但有些並不被人體需要。要把“廢料”排出體外,就需要腎臟來幫忙,所以它的好壞直接關係健康與否。但是,有種慢性磨損可能要了它的“命”。

每天過濾血液50遍,做好四點養護辛苦的腎臟

每天都在不斷過濾血液

人體有兩個腎,分別位於脊柱兩側,大小和拳頭差不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副所長陳旻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血液過濾工程”需要170萬~240萬腎單位。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又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一晝夜間,人體血液要被腎臟篩40~50遍,以保證及時將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工作量很大。

腎臟每分鐘約過濾1。2升血液,佔心臟輸出量的24%左右。當血液進入腎臟後,腎小球將血漿中的水分等物質濾出;濾出的物質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但殘留著蛋白質、氨基酸、糖分等有用成分;腎小管“接收”原尿後,將有用成分重新吸收,同時排出人體不需要的氫離子、氨離子,形成尿液。這個過程中,腎單位維持了水和電解質平衡。

除了這些,腎臟還參與了內分泌調節,它可以釋放多種激素,比如腎素、前列腺素、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幫助調節血壓、促成活性維生素D代謝、維持正常骨代謝、調控紅細胞的生成等。

慢性病變讓腎逐漸崩潰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面臨正常的衰退,但足夠從出生用到死亡,腎臟也是如此。陳旻表示,健康腎單位的數量是有限的,且受損後不能修復,如果數量減少至30%或以下,就會出現腎衰竭;若降至10%以下,則會面臨生命危險。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小球濾過率突然或持續下降,通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內迅速起病,難以預測和預防。“第一症狀”可能是無尿,導致水分留在體內,出現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衰等,還可能出現高鉀血癥,導致心臟驟停。處理不及時,這些都是致命的。

按照病因,急性腎衰竭可分為腎前性、腎後性、腎性。失血過多、脫水等腎前性病因會導致腎臟血流受影響;腎後性是指腎結石、腫瘤壓迫等原因導致尿路梗阻;腎臟感染、腎毒性藥物、中毒等腎性原因均會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轉。對中國人而言,急性腎衰竭大多與自身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相關。如果及時治療,部分是可以逆轉的。

慢性腎衰竭是指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逐漸萎縮、失去功能,最終全身系統受累,比如原發、繼發的腎小球腎炎及腎小管損傷等。這種腎衰是不可逆的,只能延緩疾病進展。據統計,我國有1。3億慢性腎臟病患者,近3000萬患者會發展成終末期腎臟病,即尿毒症。目前,國人最常見的慢性腎衰竭是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和高血壓腎病,但公眾對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僅有12。5%。

慢性腎衰竭早期,少部分病變腎單位的功能喪失,健存的腎單位便“接管”它們的工作,負荷隨之增加;隨著疾病發展,健存腎單位開始出現“過勞死”,表現出輕度貧血、夜尿多的症狀;當健存腎單位越來越少,無法維持正常的泌尿功能時,內環境出現紊亂,表現出腎衰症狀;最終,腎臟徹底“崩潰”,疾病進入尿毒症期,這時只能及時進行腎臟替代治療,也就是透析。透析可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前者是將血液引入外部的血液透析器,過濾後再輸回人體;後者是在腹部注滿腹膜透析液,利用人體腹膜完成血液與透析液之間的物質交換,血液淨化後再將腹膜透析液棄去。

透析患者要算計著生活

一旦病情發展到需要透析的程度,患者的生活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每天都要吃飯,血液吸收的“廢料”就需要排出,透析並不能一勞永逸。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透析的常規頻率是一週3次,一次多達4小時。因此,患者的出行、作息必須完全按照透析時間安排,否則血液充滿代謝廢物,嚴重時會出現心衰、腎衰等多臟器衰竭,甚至喪失意識、危及生命。

除了算好作息時間,患者還要“算計”喝水、吃飯、如廁的量。對他們來說,每日水攝入量(包括飲水及食物)應為“前一天尿量+500毫升”;每日鹽攝入量不能超過3克,否則會導致嚴重高血壓、水腫等情況;鉀攝入較多,會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跳,因此患者還要儘量避免吃香蕉、香菇等高鉀食物。

一方面,生活變得如履薄冰,另一方面,透析費用也讓很多患者不堪重負。不同地區的血液透析價格有些差異,一般每次需要400~500元,一個月就要五六千元,長年累月下來便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為了遠離透析的反覆煎熬,有患者寄希望於腎移植,但目前我國腎源不足。據估算,我國每年等待移植手術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大約有100萬人,而每年完成的腎臟移植手術不足8000例,大量患者只能在透析中等待。即使找到了腎源,數十萬元的移植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腎移植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有較大的提高,但不能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需堅持藥物治療,比如服用免疫抑制劑降低排斥反應等。移植後的腎臟也有“保質期”,使用時間長短和患者的原發病控制、術後治療是否規律、與腎源的契合程度有關。

做好四件事防腎衰

腎臟病變起病隱匿、不易察覺,若能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以顯著減少患者的併發症,明顯提高生存率。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是腎臟病變的最高危人群,這類人除了要積極控制血糖和血壓,還需要定期關注腎功能,定期檢測尿蛋白水平和血肌酐水平。即使是健康人群,也要做好以下幾點,呵護嬌嫩的腎臟。

不要暴飲暴食。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不僅會在短時間內加重消化系統負擔,還會產生過多代謝廢物,加重腎臟負荷。長期暴飲暴食還會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會導致繼發性腎病。建議適當吃些蘋果等新鮮果蔬,有益腎臟健康。

避免反覆脫水。高溫環境導致的反覆性脫水與慢性腎損害風險增加相關。脫水時,血管緊張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腎血管收縮,尿液濃縮。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脫水嚴重,血容量不足,使腎臟缺氧、血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腎臟損傷。

關注尿液情況。腎臟問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尿液變化,例如顏色明顯加深、有明顯泡沫、突然夜尿增多等。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尤其是伴隨體重明顯增加、水腫的人,很有可能已經患上了腎病。

重視定期體檢。45歲及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接受體檢。有腎臟病家族史者,或自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痛風病史,經常服用抗生素、腎毒性中藥的人,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警惕出現腎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