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簡介在型別化的概念下,國內的受眾也在分化,他們希望在國產家庭劇裡看到溫馨而純粹的親情,比如《快把我哥帶走》和《家有兒女》,也喜歡在浪漫的偶像劇裡看到或甜寵或虐戀的唯美戀情,比如《親愛的,熱愛的》,但想要同時將兩種風格融合,此前並未有成功先例,而

血戀講了什麼故事

一直以來,家庭劇和偶像劇都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流派。前者以中老年受眾為主打人群,風格寫實接地氣;後者以年輕人為目標受眾,浪漫而無煙火氣。兩種不同風格的劇種從內容風格到受眾口味,均處於不同次元。

當下收視率和話題表現最好的《以家人之名》,豆瓣開分8。6,近日隨著三兄妹成年,畫風從溫馨親情劇轉向“偶像風”之後,口碑直線下滑,當前停留在8。1分,並在持續走低中。讓不少網友感官不適給出差評的理由只有一個:

不反對家庭劇裡談戀愛,但接受不了以家人之名,行不軌之事。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以家人之名》嘗試的家庭倫理偶像劇路線,到底是國產劇的創新野心還是無法擺脫的市場桎梏?

親情式愛情,是中式養成系還是日韓狗血戀?

《以家人之名》故事的前幾集,用溫暖和治癒的筆調,講述了經營一家小麵館的單親父女李海潮和李尖尖,用溫暖的愛,治癒被母親遺棄的男孩賀子秋,以及鄰居家單親父子凌和平與凌霄。一家溫暖的小麵館,兩大寬容而暖心的爸爸,兩個被母親傷害而早熟的懂事兒子,一個沒心沒肺陽光可愛的女兒,他們組成的異姓家庭既溫馨治癒,又充滿喜感。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開篇營造的親情氛圍,以及異姓家人之間濃郁而感人的情感羈絆,人物的豐滿度和情感的細膩度並不次於韓劇《請回答1988》,也給了觀眾鮮明的情感定位——親情,而觀眾也反饋給這部作品超高的口碑——8。6分的豆瓣評分。

隨著三兄妹長大,故事的戲劇性開始加強。賀子秋傳聞中的親身父親現身,因為沒有子嗣而用盡心機想帶賀子秋出國留學延續香火,欺騙過李海潮的賀子秋媽媽也現身勸說李海潮放賀子秋離開。於是,賀子秋一去英國9年未歸。凌霄的媽媽則帶著二婚女兒回國與凌霄彌補情感裂痕,在外婆離世後凌霄媽媽在異國遭遇車禍無人照料,凌霄被親情綁架在新加坡求學工作同樣9年未回。

從這個劇情節點開始,口碑開始下滑。但讓口碑開始大面積崩塌的,是成年後歸國的凌霄和賀子秋轉變突兀的“偶像劇”畫風。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高中畢業離開溫暖的家,彼時兩位大男孩還是寵妹狂魔,9年後突然出現,因陌生感而產生隔閡的兄妹情,忽然在哥哥們的眼裡變成了“愛情”。所以他們回國第一件事並不是看望曾經治癒了他們的兩位老父親,而是奔著已經獨立的李尖尖。

兩位細緻入微感性細膩的哥哥,都選擇忽略老父親們對久未見面的兒子有多眷戀,回國之後爭先恐後在李尖尖的出租屋對面租房,美其名曰就近照顧。曾在童年時撫平他們創傷的家,就這樣被拋之腦後,觀眾原本期待的一個屋簷下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親情戲份沒有出現,兩個哥哥迫切追求昔日妹妹的戲份反而成為敘事重點。

當一出感天動地的親情大戲忽然轉變為偶像劇畫風,觀眾的失落演變為負面評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故事的重心是親情還是愛情?竟然成為這部劇的口碑分界石,這種結果大概也是主創們始料未及的。

客觀來看,該劇從親情到愛情的轉化並未“割裂”,在官配凌霄和李尖尖幼時相處中,主創們就埋下了很多戀情的伏筆。但這些細節並未被磕親情的觀眾買單,他們在意的或許並不是這個戀情是否符合故事邏輯,而是前期如此紮實而美好的親情,竟然是為此後狗血的三角戀做鋪墊,不禁為此前被親情感動的真情實感而感到憋屈。

所以這部作品口碑遭遇下滑最大的問題並非作品的故事邏輯和情感邏輯,而是作品的定位讓不同觀劇屬性的受眾產生認知偏差,當作品無法持續滿足特定受眾的審美習慣時,大面積的負面情緒轉化為大範圍的負面評論,最終造成作品豆瓣評分的下滑。

閤家歡定位下,偶像“幾分”最恰當?

從劇名和前期劇情來看,這部劇是妥妥的溫情家庭劇,劇裡丟擲的“不以血緣定家人”的概念尤其感人,再搭配李尖尖喜感的日常歡脫戲份,瞬間點燃觀眾的笑點和淚點。作品對親情的渲染和笑中帶淚的故事風格,顯然是閤家歡的家庭劇定位。但掩映在濃郁親情下的,依然是甜寵偶像劇核心,這一點從作品的人設和演員就能看出端倪,只不過前期呈現的家庭日常過於美好,讓觀眾忽略了幼時濃墨重彩的親情只是人物性格鋪墊這一事實。

從演員來看,兩位爸爸的人設是典型的家庭劇配置,而兩位奇葩的媽媽卻並沒有那麼“生活流”。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凌霄的媽媽因為女兒意外早逝,而遷怒給唯一的兒子,這種極致的設定往往出現在狗血倫理劇或者有人格缺陷的偶像劇男主身上,在國產家庭劇裡相當罕見。經歷喪女之痛的媽媽,可能會自責內疚無法走出傷痛,但無視兒子的傷痛反而拿這種悲劇來刺傷原本就細膩敏感的獨子,甚至當面告訴孩子自己要拋棄他,很難理解這位母親的邏輯。從深陷喪女之痛而無法自拔來看,這是一位有母愛的媽媽,從拋棄獨子的行為來看,這又是位冷漠自私極度缺乏共情力的媽媽,前後不一的行為模式,讓這位媽媽成為一個功能性強大但沒有情感邏輯的工具人。

相比之下,賀子秋的媽媽儘管是另一種奇葩。為了追求浪漫而閃婚嫁給窮困潦倒的前夫,離婚之後倔強生下孩子,拉扯孩子艱難過日子,相親之後判斷對方人品不錯,就乾脆利落將孩子送給對方撫養。在消失之前甚至還詐騙對方一筆錢,壓根不管對方是否會惱羞成怒虐待自己兒子,自私冷漠的程度不次於凌霄媽媽。好在這位媽媽儘管也是功能性大於情感邏輯的工具人,但人物的價值觀並不割裂,追求自我是這位奇葩媽媽貫穿行為始終的行為驅動。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觀眾一度吐槽這部劇裡“沒有討喜的女性角色”,正是因為兩位媽媽的設定過於極致,在社會版新聞裡偶爾看見並不意外,但在營造生活質感的家庭劇裡,很難引發主流觀眾的共鳴。

除了兩位媽媽的奇葩人設讓人產生偶像劇的誇張戲劇感,劇裡的其他角色也都有偶像劇的影子。

比如凌霄,從小是情感內斂的學霸,高中時是高冷校草級學霸,因為李尖尖從小牙齒不好又恐懼牙醫,長大之後就成為一名牙醫,妥妥的甜寵劇男主設定。再加上選取的演員是自帶偶像劇氣場的宋威龍,男主的偶像劇屬性明顯。

而同樣身世坎坷的賀子秋,則是作品混搭風格的最佳“代言人”。與李海潮之間的父子親分分鐘讓觀眾淚目,與齊明月之間的互動又讓瞬間喚起觀眾少女心,加上演員張新成流暢自然的演技和演員自帶的親和力,讓角色在生活劇裡的鄰家哥哥和偶像劇裡的運動系男神中來回切換毫不違和。

活潑開朗的李尖尖同樣是兼具兩種風格的關鍵人物,“初戀臉”譚松韻自帶寫實懷舊風校園劇濾鏡,而這部劇的人設與她的氣質相得益彰,所以角色靈動可愛,青春感撲面而來。鄰家女孩的討喜性格,百搭的CP體質,不管是磕家庭劇的觀眾,還是“萬物皆CP”的甜寵發燒友,接受度都很高。

放大人物成長背景,來加強作品的親情元素,在堪比偶像劇的甜寵戀情中,增加更為豐滿的親情元素,這樣的嘗試無可厚非。但這樣的嘗試同樣伴隨著風險——兩方受眾都不買單。

在型別化的概念下,國內的受眾也在分化,他們希望在國產家庭劇裡看到溫馨而純粹的親情,比如《快把我哥帶走》和《家有兒女》,也喜歡在浪漫的偶像劇裡看到或甜寵或虐戀的唯美戀情,比如《親愛的,熱愛的》,但想要同時將兩種風格融合,此前並未有成功先例,而《以家人之名》目前的接受度也不高。

高口碑親情也只能 “鑲邊”,國產家庭劇裡的愛情為何“不香”?

更何況,

這部劇裡的戀情還是“偽骨科”,

有昔日韓劇《藍色生死戀》的影子,也有日劇《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的觀感,與全員“土帥”的《請回答1988》已經漸行漸遠。這樣的戀情在小眾化的型別劇裡嘗試無可厚非,在主流衛視的閤家歡劇裡呈現,很難大面積獲得認可,先鋒而挑戰國人倫理的戀情,也是節目在當下引發大面積討論的主因。

儘管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定可能會增強故事的戲劇感和話題性,讓作品的熱度持續走高,但滑落的口碑也是作品無法避免的副作用。

目前,劇情還未進展到一半,很難說後續的愛情戲份會不會口碑逆轉贏回口碑,但在目前從親情到愛情的轉型節點,不少觀眾和李尖尖一樣生理性不適。最新的預告片裡,李尖尖對哥哥們的表白發出來自靈魂的抗拒,

“我把你當哥哥,你要跟我生孩子!”

這句話道出了無數對“兄妹戀”接受無能的劇迷的心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