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簡介生:我認為這個影片把我們這個課文裡面的兒子解讀得感人至深,體現出兒子和父母之間深深的愛,但是我覺得也有不好之處,我認為我們這篇課文的主題是為了諷刺一種社會現象:統治階級的意願可以改變底層人民的生活,底層人民像成名一樣的普通人卻不能靠自己的才

杖擊的意思是什麼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作課緣由:新教材課堂教學演示暨新高考報告會示範課

師:同學們先告訴我,你們是哪所學校的?

生:武昌實驗中學。

師:最好的學校。那麼再告訴我,你們是哪個班級的?

生:高二3班。

師:哦,據說也是最好的班級。初次見面,請多關照。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一篇文言短篇小說。大家讀過了嗎?有沒有預習?認真讀了課文的舉手。

(一部分人遲疑地舉起手)

師:有一句話說,“中學生有三怕”,聽過嗎?

生(笑):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師:哦,那你怕嗎?

生(笑):這個是肯定怕的。

師:那麼今天我們要講一篇文言文的短篇小說,你怕不怕?

生(笑):有點怕。

師:有沒有想過,可怕的事物,我們為什麼要接觸,為什麼要學呢?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寫文言文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學文言文呢?想過這個問題嗎?

生:我覺得幫助我們領會古人的思想,建立我們的價值觀。

師:很好,還有嗎?

生:我覺得這是我們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要牢記我們古代語言文字的魅力,無論我們走到哪個國家,走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們都會為我們的民族,為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自豪,記得我們是一個驕傲的中國人。

師:太棒了!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言,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標誌,是我們骨髓裡面最珍貴的東西。非常好,我發現你們真的非常優秀,直擊核心本質。學文言文不是僅僅為了認識幾個字,理解幾個詞,或者說特殊句式,或者說它的用法,不是這樣的。最關鍵的是,我們要直抵古人的心靈,我們去跟古人交流思想,我們去傳承文化,非常好。但是,如果我們不理解這些字詞,我們能不能抵達這個目的呢?

生(齊):不能。

師:好,那麼你們在預習課文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字詞的障礙,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生:嗯,我覺得就是最後一段這裡:“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這句話,我不太理解它的意思,不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感情。

師:哦,“當其為里正”的“為”讀錯了,不是第四聲,應當讀第二聲,動詞,擔任。“天將以酬長厚者”的“長”不讀cháng,應當讀zhng,她說這個句子她不理解,有沒有同學能幫她解答?

(生沉默)

師:看來課文讀得不熟啊。“當其為里正”,什麼叫“里正”?

生:我覺得大概意思是村長。

師:嗯,她的理解差不多。里正,就是里長。明代的時候,以鄰近的110戶人家為一里。在這在裡裡邊呢,會挑選那種家裡人口多土地也多的人家的主人來擔任里長,並且這個里長的職務是會輪流更替的,任期滿了後會重新統計人口和土地,重新挑選。里長負責督管這110戶人家的一些事務,包括繳納賦稅啊等等之類,也就是相當於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村長。里長的職務是在官也在民。他自己本身是百姓,但是他在百姓當中又是一個小頭兒,得負責上下的交接,所以成名的工作往往是兩頭受氣的,催繳賦稅,他可能做不到,但是上級那邊呢,他又要交差。在百姓這邊,他是一個什麼身份啊?是純粹的農民嗎?

生:他是準備考秀才的。

師:考中了沒?

生:現在還沒有考中。

師:看看文中怎麼說的?“操童子業,久不售”,“久不售”是什麼意思?

生:長期沒有考中。

師:對,“售”本來是“賣”的意思,把自己“賣”出去,也就是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這裡是引申義。好,成名是個讀書人,長期沒有考中功名,然後被推薦為里長。注意,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當里長,是他自己願意的嗎?

生:不是。“報充里正役”。

師:哦,被別人把他的名字報上去充當里長。所以他是被動的。他這個人如果在官,是不是一個可能會去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的官?

生:不是。

師:為什麼?

生:因為文中說了他“為人迂訥”,而且結合全文來看他的為人,是比較忠厚老實的一個人,所以他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師:對,他做不到。他本來手上的權力,但是他做不到跟那些猾胥同流合汙,搜刮民脂民膏。他做不到!他“迂訥”,“迂”是什麼意思?

生:迂腐。

師:“訥”呢?“訥”是言字旁,什麼意思?

生:不善言辭。

師:很好。為人忠厚,不善言辭。他有官職,但他不能用這個官職為自己謀利,反而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呀?

生:麻煩和責任。

師:非常好。他無法督責別人交促織,他就自己怎麼樣啊?

生:賠償。

師: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並且他自己也“受撲責”。剛剛這位同學說她不懂“受撲責”是什麼意思,誰來解釋一下?

生:就是被杖擊。

師:受杖擊的責罰,受傷到什麼程度?

生:文中說“兩股間膿血流離”,就是他雙腿之間流出了膿血。

師:因為杖責到這個程度,所以他也沒有辦法再去捉蟋蟀了。那麼最後他是怎樣獲得一隻促織從而扭轉全家顛覆的命運呢?

生:他的妻子去詢問一個駝背巫,為他占卜出了促織的地點。

師:求神問卜,獲得了一隻促織。是這一隻促織改變了他們全家的命運嗎?

生:並不是。這隻促織被他的兒子不小心殺死了,然後,他的兒子也昏迷過去……

師:怎樣昏迷的?

生:他的兒子很害怕父親會責怪他,自己逃出去,然後掉到井裡了。

師:掉到井裡了?想喝水然後靠近井邊,不小心掉下去了?是這個意思嗎?

生:文中似乎沒有明確地說明他掉到井裡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師:沒有說是怎樣發生的?很好,她很忠於文字,文字並沒有明確說出成名的兒子是怎樣掉到井裡去的,所以她無法判斷究竟是什麼原因。你們怎麼看?

生:我個人覺得,大概是這個兒子因為害怕父親責備,所以選擇了自尋短見。但是也有一定的、極小的可能性是意外,就像《雷雨》裡面的四鳳,就是情緒太激動了,不小心碰到電線就電死了。所以也有可能是他太過於恐懼,沒注意到,意外事故,掉到井裡去,也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

師:你覺得更大的可能性是什麼?

生:自尋短見。自殺吧。

師:自尋短見,你覺得前面有伏筆嗎?你作出這樣的判斷,前面有沒有伏筆讓你作出這樣一種推斷?

生:是有的,他父母的表現。他母親當時罵他說,你這個禍根啊,你死期將至了,同樣,他父親的神態也是大怒,要找他的兒子。就暗示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害怕他的父母責怪而選擇了自殺。

師:因為他的母親已經警告他了,是吧?看看母親怎麼說的:“死期至矣!”你死的日子到了!果然被母親一語成讖。“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而”是什麼字?

生:通假字。“爾”,你。

師:很好,通假字。你的父親回來,自然跟你算賬!那麼這個兒子就擔心父親回來會跟他算賬,所以他害怕,恐懼,於是投井。這位同學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而因為情緒激動不小心落井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他依據文字中的伏筆作出推斷,這個方法很好。兒子投井之後,故事怎樣發展的?這位女同學接著說。

生:他後來變成了一隻促織,並且非常善鬥。然後成名因此也得到賞識,他們家也變得富裕了起來。最後他自己也醒來了,享受到了很好的生活。

師:這一切都是成名的兒子化為促織,鬥敗所有的對手以後,為他們贏回來的榮耀,是吧?

生:是的。

師:所以,剛才這位同學說這一句話不懂:“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現在可以理解了嗎?

生:嗯,就是當他擔任里長受到杖責的刑罰的時候,(這位同學遲疑良久,後面的句子她還是無法理解)他的想法是這樣的。

師(笑):“豈意其至此哉”到底怎麼解釋?“意”是什麼意思?

生:得意,或者意氣,神態。我覺得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他當時哪有像現在這樣得意呢?

師:“此”是指現在的得意,是吧?當初受撲責,現在如此得意,“豈”是哪裡,怎麼,那麼“意”到底是什麼意思?

生:我覺得應該是“料想”的意思。

師:料想,為什麼?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哪裡能想到如今會是這樣好的一種境況呢?

師:想不到還會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想不到會有這麼好的結局。好,非常棒。這樣的理解才是對的,“意”是“料想”,哪裡能料想到會有今天的富貴呢?再看後面的“天將以酬長厚者”,什麼叫“長厚者”?

生:我覺得應該是忠厚老實的意思。

師:很好。那麼“酬”呢?

生:補償。

師:補償,或者說?我們說“酬答”“酬謝”往往都是什麼樣的意思?

生:報答。

師:好。酬答,補償,都好。上天想要酬答、補償或者回報忠厚老實的人,“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於是使得“撫臣、令尹”,“撫臣、令尹”在文中是指那些因為促織而獲得皇帝恩寵和賞賜的那些上等官員,他們因著成名的兒子——這隻促織,而受到皇帝的賞賜,那些人跟著沾光了,文中說:“一人飛昇,仙及雞犬。”有沒有發現這個句子暗含的意思啊?誰是人誰是雞犬?

生:成名這一家人是人,那些受到促織的恩蔭的、之前對他百般苛責的人是雞犬。

師:很好,我們會看到故事裡面有幾組力量的對立。在這樣的對立裡面,有沒有什麼特別觸動你的人物或者場面?

生:我認為成名的妻子非常令我感動,因為在整個過程中,首先是他丈夫想要尋死,然後他妻子勸說他要去盡力搜捕。即使他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妻子還是在背後給予丈夫默默的支援。

師:這個妻子讓他感動,因為在山窮水盡,成名只想自盡的時候,他的妻子支撐他,鼓勵他,妻子怎麼說的呀,看看?

生:“死何裨益?”

師:“死何裨益?”“裨”是什麼意思?看看它是什麼偏旁?

生:衣字旁。補的意思。

師:“裨”就是補,“裨益”就是補益。死也是於事無補的,死有什麼幫助呢?不如想辦法。於是她才去求神占卜。妻子很堅強,有主張,能夠支撐他,鼓勵他,一個女性的形象,在古代往往是藏在男人背後的,但這篇小說中,這個女性,她是一個非常聰慧的、有主張的、堅強的人。好,還有沒有什麼特別觸動你的人物或者場面?

生:我覺得是在成名抓到這隻蟋蟀之後,他兒子失手殺死了這隻蟋蟀,成名和妻子後來在井裡發現了兒子的屍體之後的一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他們本來是因為失去了這隻蟋蟀而感到很憤怒,本來打算和兒子清算,但是發現兒子已經遭遇不測,他們頓時感到了更大的悲傷,我覺得蟋蟀是他們發達的希望,但兒子是他們生活的希望,他們還是將兒子看得最重。

師:非常好,她的一個短語“更大的悲傷”很觸動我。促織其實也不是他們發達的希望,他們一開始並沒有指望靠促織發達,他們只想怎樣啊?

生:交差。

師:對,只想交差,沒想發達。但是現在連兒子的命都沒有了,這是更大的悲哀。但是這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兒子的投井是更大的悲哀(板書:更大的悲哀:投井),最大的悲哀呢?你覺得?

生:我認為是這個社會的不公平。需要用人的生命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的地位。我覺得社會體制的不公平是最大的悲哀。

師:社會體制的不公平,需要喪失生命,甚至喪失人性,扭曲靈魂來獲得生存的機會以及發達的機會。所以他說這個社會的體制才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投井不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是“成蟲”。大家有沒有發現“成名”這個名字的玄機?我們有一句古話是怎麼說的?十年寒窗?

生(低聲接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師: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蒲松齡給主人公取名“成名”(板書“成名”),你覺得他寄託了什麼樣的意味?成名是個讀書人,蒲松齡希望讀書人能夠怎樣?

生:他希望讀書人能夠靠著自己的才華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

師:很好,他希望讀書人能夠靠著自己的才華和學問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然而如今呢?成名他獲得榮華富貴的手段,或者說途徑,是什麼?是他的兒子“成蟲”了。(板書:成蟲)他的兒子成了蟲,他,才能成名。他不是靠自己的學問,不是靠自己的苦讀,不是靠自己的才華,他是靠兒子的成蟲,這是一個很深的悲哀。我們看蒲松齡自己的經歷(點選幻燈片):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19歲應童子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名,他是在家上學的那一種,他的父親親自教他,因為他的父親請不起老師。他非常聰明,讀書過目不忘,所以19歲就連中縣、府、道的第一名,但此後屢試不第,一直到71歲才按例補了一個歲貢生,不是自己考上的,是朝廷看著那些讀書很多年都沒有考取功名的,就給他們一個恩典,允許他們去上學。剛剛補了一個歲貢生,4年以後就去世了。他是怎麼去世的呢?“倚窗危坐而卒”,倚著窗,端坐著,去世了。他這一生都是非常不得志,而他一生其實對功名還是很熱衷的,他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在他的作品譬如《葉生》中,就有這樣的一種呈現。葉生也是一個讀書人,很聰明,但是活著的時候一直無法考中功名,有一個名叫丁乘鶴縣令,一直鼓勵他,幫助他,而他一再地落第,終於一病不起。後來,丁公也因得罪了上司而不得不離開,走的時候他讓葉生跟他一塊兒走,想要繼續幫助他考功名。但是葉生纏綿病榻,很久都不能起床,他說,你不要等我了,我生病了,已經走不了了。但是丁公還是不忍心走,就繼續等。等了幾天之後,葉生忽然來找他,說讓你久等了,實在不好意思,現在我們一起走吧。之後就一直教這個丁公的兒子,把他自己曾經寫的文章全都拿出來給丁公的兒子去應試,注意啊,用他自己的文章給丁公的兒子去應試,居然一路綠燈!葉生說,這說明我之前屢試不第不是我的文章不好,只是時運不濟罷了。我的文章能夠讓我恩公的兒子得到功名,我也感到很寬慰了。等到丁公的兒子得了功名之後,他就幫助葉生,讓他也獲得了功名,這時候丁公說,你回家看看吧,看看妻子孩子。於是葉生回鄉,妻子一見他就嚇得手裡的東西都掉地上了,說,你不要嚇我們啊,你已經是死去的人,你為什麼要來嚇我們活人呢?你都死了四年了!一直沒有下葬,是因為我們太窮了,孩子又太小。現在孩子長大了些,正想著要給你安葬,你怎麼要來嚇我們呢?葉生很驚訝,到房裡一看,他的靈柩就停在那裡,然後他“譁”一下就消失了,只剩下他的衣帽委落在地,他的妻子就抱著他的衣帽哭,他夫人問了駕車的僕人才知道事情經過。原來伴隨著丁公而去,輔佐著丁公的兒子的那個人,他不是一個活生生的葉生,他只是葉生的什麼呀?猜出來了嗎?

生:靈魂。

師:對,靈魂。他的靈魂跟隨著賞識他的知己而去,竟至於忘了自己是活人還是死人了,又回去找他的妻子和兒子。所以其實蒲松齡在很多的小說裡邊都表達了自己在功名方面不得志的一種憤懣,一種傷感,所以他用幻想的方式,讓葉生用他的靈魂去實現夢想。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的——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望望然”就是“掃興”的意思,所以蒲松齡就是那個成名,在某些層面上,他就是那個“操童子業,久不售”的成名,一直沒有辦法獲得自己應該擁有的價值認同,而在成名的身上,最終是透過兒子成蟲,他才能夠一舉成名,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好,還有沒有什麼讓你深受感動或者觸動的地方?

生:我覺得他的兒子讓我很受觸動。我覺得就像之前說的,他的兒子可能因為害怕責罰而自己投井了,但他後面又變成了蟲去幫助父親,這說明他很有可能不是自己投井的,確實是意外。我覺得他選擇成蟲,是因為他確實很感激他的父母,他並不是特別害怕他們,他很感激他的父母,這個孩子為什麼這麼傷心,我覺得他可能是覺得,在某一刻他覺得作為人還不如一個蟲子,所以他寧願成為一個蟲子來幫助他的父親,他的家人。這個孩子只有九歲,我覺得特別讓我感動。

師:他認為,這個孩子想要以蟲的形式來幫助父親。因為他覺得人還不如一條蟲子,作為一個人他幫不到他的父親,當他變成一隻蟲子的時候他才能夠扭轉他父親的命運,所以他決定化為蟲來幫助父親。但是他又說可能他落井只是一個意外,前面我們已經依據文字推匯出來了,應該不是意外。根據文字前面的伏筆,他應該是自己投井了,可是為什麼他又要化為蟲幫助父親呢?他投井是為了逃避什麼呀?

生:父親的責罰。

師:那為什麼他又要去化為蟲幫助父親?是什麼讓他發生的改變?他本來只想到自己,害怕父親責怪,後來怎麼又想要為父親拼命一搏呢?當他跟所有的促織以及大公雞作戰的時候,我覺得這簡直是兒子的一部英雄史詩!是什麼改變了他,讓他要去為父親而戰?

生:我認為是因為他在自己死後,父母為他痛哭,完全沒有責備他的意思,所以他感覺到他的父母還是很愛他的,在父母心中自己比已經死去的蟋蟀重要,所以他要變為蟲子為父親一戰。

師:非常棒。她說他看到了他父母的悲傷,看到了父母把他看得比蟋蟀重要,看到了父母的絕望和傷心,文中怎麼描寫的?傷心絕望到什麼程度?

生:“如被冰雪”。

師:“被”什麼意思?

生:覆蓋。

師:非常好。如此黑暗的絕望:“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聊賴”什麼意思?

生:依賴。指望。

師:再沒什麼依賴和指望了,失去了希望。兒子化為蟲就是因為看到了父母的絕望和傷心,所以他決定為父親而戰。我也是讀到了這裡就特別特別的感動,所以我做了一個小影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影片 略】

師:你覺得老師的這個小影片做得好嗎?

生:好。

師:如果你覺得好,好在哪兒?如果你覺得不好,不好在哪兒?不要因為是老師做的就一切都好。

生:我覺得這個影片很真摯地反映出了孩子對父母的一種很深厚的感情,以及孩子的懂事,知道父母生活很艱難,而且懂得去感恩父母,報答父母,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覺得這個影片表現得非常到位。

師(笑):那我覺得我很失敗了。其他同學有不同看法嗎?要不我們再看一遍吧,仔細地審視一下這個影片有什麼好有什麼不好。

(再次播放影片)

師:說說看,哪兒好哪兒不好?

生:我認為這個影片把我們這個課文裡面的兒子解讀得感人至深,體現出兒子和父母之間深深的愛,但是我覺得也有不好之處,我認為我們這篇課文的主題是為了諷刺一種社會現象:統治階級的意願可以改變底層人民的生活,底層人民像成名一樣的普通人卻不能靠自己的才華取得功名,而必須靠促織這種玩物。而且我覺得文章裡面的情節是用來凸顯這個主題的,而這個影片並沒有凸顯這個主題,相對來說,我覺得是偏離於主題之外的解讀吧。

師:消解了主題。是嗎?消解了主題的戰鬥性。還有其他嗎?結尾,“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覺得可能嗎?

生:我覺得這個影片到最後給出了一個像童話一樣的幸福美滿的結局,但是在這篇文章的社會背景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多少家庭可以像成名一樣,因著兒子成蟲,自己最後成名,我覺得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小家的幸福並不等於整個國家的幸福。所以,我覺得文章整體的基調應該是社會的黑暗是根本無法改變的,而不是像影片裡最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師:說得太棒了。我們會發現,這個故事只是一個虛構,是一個幻想,它就像葉生用他的靈魂去實現他的夢想一樣,在現實世界中很難存在。非常困難。悲劇永遠只能是悲劇,它不可能成為喜劇。童話式的結局是一種自欺,所以其實最大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呢?(板書:最大最大的悲哀)有個猶太裔的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她提過一個名詞,叫作“平庸之惡”(板書:平庸之惡),就是說在意識形態機器之下,人們消除自己的思想,對命令絕對的、無條件的服從,於是所有人都在無思想、無責任地犯罪,他們縱容、任由惡發展下去,每一個人都不去質疑。其實在成名的身上也有這種平庸之惡,大家發現了嗎?當他的兒子打撈起來氣息奄奄的時候,成名還在想著怎麼捉蟋蟀去了差,他從來沒有質疑過官府是對還是錯,他只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這個差使必須去完成它,即使兒子還沒有完全醒來,我也仍然馬上要去完成這個差使,他沒有質疑過這個社會。甚至蒲松齡也沒有醒悟,他遠沒有認識真正的“天”(板書:“遠沒能認識天”)。他沒有發現真正意義的上天是什麼。你看他筆下的“天”,不過是怎樣呢?占卜,幫助某一個人,幫助他逃避生活中的苦難,但是“上天”,我們認為它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化身?應該懲惡揚善是吧?但它並沒有懲惡。它只是在拯救、幫助苦難中的成名,並且它幫助的方式,是讓他的兒子化為蟲,扭曲人性,以蟲的方式去獲得榮耀,獲得拯救。所以蒲松齡筆下的上天,其實是在縱容惡,它只是偶爾會保全和拯救一部分的善。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它是一個沒有愛只有怕的社會(板書:沒有愛只有怕)成名活在恐懼當中,害怕不能交差,所以他在兒子奄奄一息的時候,還想著怎樣去找一隻蟋蟀,由此我們看到,最大最大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呢?父性的缺席,人性的扭曲,神性的失位。(板書:父性的缺席,人性的扭曲,神性的失位)父性是缺席的, 母親反而比他更有主張,更堅強,這個父親他沒有擔當。甚至於最後,他享受兒子帶來的這些成果,“裘馬揚揚”,這個“揚揚”,得意洋洋,究竟是成名真的得意洋洋啊,還是旁人感受到他得意洋洋啊,還是蒲松齡覺得他如今得意洋洋啊,不管是哪一種,這都是悲哀。一個父親,享受著兒子人性扭曲之後的成果,而沒有醒悟,沒有對這個社會的質疑,這是一種父性的缺席。他還要靠兒子來拯救,兒子才是唯一的希望和活力,整個小說當中,兒子是唯一的希望和拯救,可惜,這又只能是一個幻夢,它是一個虛構,是一個幻想。而神性呢,是失位的,因為他筆下的這個神,其實是善惡不分的神,是縱容天下之惡的神,縱容昏君繼續行惡,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種深深的絕望。我們看到蒲松齡的這個故事其實是有原本的,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是明宣德年間,就是宣宗在位的時候(點選幻燈片)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經”就是上吊。跟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像啊?蒲松齡做了一些改編。

甚至於文人們還寫作了《相促織歌》,來讀讀看(生齊讀)———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有沒有感覺到諷刺啊?

生:在這件事情中,一個人,到頭來還沒有皇帝喜歡的一隻蟲子重要。

師:嗯,還沒有一隻蟲子有價值。而且這些文人們用楚辭的文風來寫一隻蟋蟀,是不是覺得特別滑稽?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人不如蟲。閱讀一篇文章,是有多種方法的。畢飛宇說過——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我看今天有些同學在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東西,很好。其實,閱讀一篇課文,有幾個層次。首先是理解性閱讀,我們要疏通字句,能夠察言觀色,揣摩聖意。就是你要理解作者想說什麼,這是最基礎的。然後呢,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創造性的閱讀,比方說我們發現兒子在文中看起來不是大量筆墨來表現的,更多的在寫成名的糾結和痛苦,但是透過創造性的閱讀,你會看見不一樣的東西。最後呢,你可以有評價性的閱讀,就是你對這個文字進行審美鑑賞和價值判斷,你去判斷它的寫法,有哪些好的,哪些不好的,就像你們對我的影片的評價一樣,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我們讀一篇文章,要學會這三個層級的閱讀方法。

《促織》課堂教學實錄優秀示範課

師:好,今天的課上到這裡,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板書】

更大的悲哀:投井

最大的悲哀:成蟲→成名

最大最大的悲哀:平庸之惡

父性的缺席

人性的扭曲

神性的失位

遠沒能認識天

沒有愛只有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