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雄性也能懷孕吃肉卻沒牙齒偽裝海草搖曳“起底”海洋魚類“擬態達人”

簡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林強團隊牽頭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了關於草海龍附葉形成與牙齒丟失的演化機制,並首次闡明瞭海龍科魚類性別決定基因的產生和演化歷程

海草孕婦能吃嗎

雄性也能懷孕吃肉卻沒牙齒偽裝海草搖曳“起底”海洋魚類“擬態達人”

《科學進展》以封面論文形式報道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林強團隊牽頭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了關於草海龍附葉形成與牙齒丟失的演化機制,並首次闡明瞭海龍科魚類性別決定基因的產生和演化歷程。近日,相關研究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於《科學進展》。

是雄性卻能懷孕,吃肉卻不長牙齒,這些極其另類的生物學特徵,使得海龍科魚類的演化機制成為一個“出圈”的有趣話題。海龍科魚類,包括海馬和海龍,具有豐富多樣的形態特徵和獨特的雄性育兒行為,一直是海洋生物進化和物種保護研究的熱門物件。

“在海龍科魚類群中,草海龍體形最為獨特,其體表生長的大量‘附葉’可似海草般隨水流搖曳,從而完美地隱匿於海草床中,是海洋魚類中的‘擬態達人’。”林強指出,物種特異性狀的發生,是對生存環境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響應。草海龍的“附葉”正是為適應海草床而演化出的新器官。

研究發現,“附葉”表達基因主要從面板和鰭等器官募集而來,表明相關基因對新器官產生和維持的重要作用。另外,“附葉”還擁有大量免疫反應和組織修復的相關基因,暗示“附葉”不僅是“擬態”工具,同時具有重要的免疫和再生作用,幫助草海龍應對捕食者或病原微生物侵擾,可能對草海龍成功適應海草床生態系統有著重要意義。

海龍科魚類主要以小型甲殼類為食,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然而,它們卻沒有牙齒用以捕獵,主要依靠細長的管狀吻吸食獵物。研究表明,脊椎動物普遍存在的scpp5基因在海龍科魚類中出現了假基因化。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scpp5基因後,斑馬魚的牙齒減少且出現嚴重畸形,證實了該基因的功能缺失是海龍科魚類牙齒丟失的關鍵因素。

此外,在草海龍祖先的進化過程中amhr2基因偶然發生複製,並承擔起雄性性別決定的功能,成為了草海龍雄性特異性性別決定基因amhr2y。amhr2y在草海龍的近緣種綠海龍中還存在基因融合事件,但在其他海龍科物種中均未發現該基因,說明了海龍科魚類性染色體和性別決定基因的多樣性和進化過程的複雜性。另外,作為草海龍雄性的身份標記,amhr2y基因可用於鑑定和區分幼魚性別,有助於草海龍種質資源保護。

相關論文資訊: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g5196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1-08-20 第1版 要聞)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