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簡介2018年,香港地區與瑞典簽署雙邊“工作假期”計劃 圖:香港勞工處網站至於星島網披露的港府去信領事館數字,為什麼是14個,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從香港勞工處網站傳出的訊息中,就能明白——香港目前與14個國家有“工作假期”夥伴關係,包括紐西蘭、

外交府是什麼意思

今年1月31日起,中國政府不再承認所謂的“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

文 | 海上客

香港地區媒體星島網昨(3月25日)訊息稱,香港特區政府已經致信14國駐港領事館,要求各國不承認BNO,亦即所謂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星島網報道截圖

今年1月31日起,中國政府不再承認所謂的“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香港特區政府當然緊隨中央,亦不再承認“BNO護照”。然而,確實仍有一些BNO持有者耍心眼,譬如在離港時拿著有效旅行證件出關、登記,到了海外入境時,則又拿出BNO。特別是生活在香港的一些年輕人,拿著BNO申請“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以期在假日到海外打工。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香港地區與14國系“工作假期”夥伴關係

1

既然中方——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代表地方層面的香港特區政府,都已不承認BNO,那麼,一定會在各個方面採取措施。

譬如,香港勞工處已經應詢稱,“工作假期”計劃下的香港參加者只限於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2018年,香港地區與瑞典簽署雙邊“工作假期”計劃 圖:香港勞工處網站

至於星島網披露的港府去信領事館數字,為什麼是14個,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從香港勞工處網站傳出的訊息中,就能明白——香港目前與14個國家有“工作假期”夥伴關係,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匈牙利、瑞典、荷蘭和義大利。根據該網站資訊顯示,在“工作假期”計劃下,參加者可在這些國家逗留一段時間從事短期工作。

2

港媒大公文匯全媒體3月25日深夜轉述路透社的訊息稱,14個國家中,日本、韓國、義大利和紐西蘭的官員指,他們仍然認可BNO作為簽證的護照。

韓國給出的解釋是——自身仍未收到港府信件。海叔要說,總有一天韓國必須確認收到信件,閃爍其詞沒有用!

而匈牙利就比較配合了。匈牙利方面稱,已收到有關信件,正開始商討修改“工作假期”計劃的內容。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BNO(左)和正規英國護照(右)

海叔要說,所謂BNO,是英國殖民時期的歷史遺留品,是香港迴歸的過渡產物。1984年《中英聯合宣告》簽署後,中英雙方交換備忘錄,對這種特殊身份的權利確實曾予以確認。英方曾明確承諾不給予BNO護照持有者在英居留權,所謂的“護照”實際只是一本特殊的旅行證件。然而,英方出爾反爾,罔顧香港已經迴歸中國24年的事實,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公然違背承諾,執意炮製出臺“量身定製”的香港BNO持有者入籍政策,並一再擴大適用範圍,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

這種情況下,中方才宣佈不承認BNO為有效旅行證件。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梁振英社交媒體截圖

恰如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發聲時指出的,香港一些人想拿著英國“著數”,就別拿香港地區的“著數”——所謂“著數”,廣東話的意思是“好處”。想想一些拿著BNO的人廣東話肯定說得比英語利索,拿著BNO到英國可怎麼混哦。這可不是海叔危言聳聽。現成的例子已經不少——

近日有12名港人赴英定居。結果,這夥人剛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就因為不遵守有關規定,遭遇了英國執法人員的強硬對待。當這夥人罵英國警察是“黑警”時,英國警察對他們可是毫不客氣的。

港府發往14國駐港領事館的信,會起到什麼作用?

港媒大公報報道截圖

至於有在香港從事銀行工作的,到了英國去餐館洗盤子加班餬口,已經成為老談資!

3

確實,現在仍有包括英國在內一些國家,不拿香港特區政府發去的信當一回事,甚至有個別國家的領事人員打著“使節”的幌子自稱受辱,還有西方外交官號稱“大多數國家會忽視這一要求”。還挑撥離間地表示,“這不是港府一貫的行事風格”。然而,在海叔看來,這並不值得憂慮。

香港特區政府如此行事,自然是一種正規的外事行為。有中央政府撐腰,海叔個人感覺,未來也不排除在外交層面做些什麼。外交講究對等原則,講究互惠。如果一些國家儘想著拆中國的臺,他自己的日子肯定好不到哪裡去。14國中,肯定會有一些國家率先審勢度時,接受港府的要求,匈牙利目前就是一個好例子。然後,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最後一個死硬著的會是誰呢?難道是發出BNO的那一家?甚或,終有一日,連這家都不承認BNO了?不妨拭目以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