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簡介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它的所有習俗都與月亮有分不開的聯絡,無論是賞月、祭月、吃月餅、在月下游戲、伴月交往、講與月亮有關的故事等等

八月十五需要注意什麼

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它的所有習俗都與月亮有分不開的聯絡,無論是賞月、祭月、吃月餅、在月下游戲、伴月交往、講與月亮有關的故事等等。

連現在中秋節最重要的親友團圓的習俗與月圓有關,月圓家也圓,團圓是由月圓引發的,那這些習俗中跟月亮關係最大的自然是賞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秋節就起源於賞月。

因此從唐宋時期開始,賞月就成為中秋節的核心內容,在現代社會,賞月也是中秋節一項重要的習俗。這是一種親近自然的優雅活動,可以借鑑一下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心情: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其中充斥著詩情畫意、閒情逸致,不論是達官貴人、世家顯赫,還是販夫走卒、鄉野村夫,在月亮的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能陶醉在爛漫的環境之中,享受生活。

月亮每個月都要圓一次,每次月亮圓的時候都很亮。可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這究竟是我們的錯覺還是現實的事實?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如果單純從天文學的角度出發,月亮並不見的在中秋節是分外明晰,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人們看過的光亮不過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

關於地月自轉公轉之類的問題此處不再探討,由於月亮是在每月的十五才會呈現滿月的樣子,這個日子又在每月的正中間,逐漸的人們也就習慣了十五的月亮最圓的說法。

當然根據現代科學的觀測,月亮並不都是十五最圓,有時是十四 有時是十六,甚至有時候回到十七。在江浙等地,賞月的習俗一直持續到十八,倒是符合天象的合理存在。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有一個成語叫作秋高氣爽,意思就是秋天海洋氣流的影響減弱,從北方而來的寒流影響增強,大氣中所攜帶的水汽減少,空氣透明度變高,因而夜空如洗,月色皎潔。

白天是太陽的舞臺,夜晚則是月亮的主場。這種自然的景觀是萬古長存的,皎潔的明月無論何時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欣賞。

在遠古時期,部落間很早就形成了對月亮的崇拜,欣賞月之美反倒成了附屬的部分。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月出》篇,用月亮的出現喻指心上人的到來。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此時的對月亮的描述還是偶然的,與中秋節沒有關係。到了唐朝時,賞月的風俗習慣大為盛行,這便是將月到中秋分外明和賞月風俗結合起來了。

賞月之風盛行開來,主要的內容是欣賞月色,對月亮的崇拜則退居次要地位。唐朝時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人們的思想也漸成開放之勢,賞月與中秋也就逐漸聯絡起來了。

不少詩文都記載了賞月玩月的趣事,如劉禹錫《八月十五夜觀月》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秋色澄澈,萬物清新,適宜賞月。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宋代的中秋節已經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其核心的習俗還是賞月,並且記錄下了比較詳細的文字資料。像是習俗名篇專著《東京夢華錄》(北宋)和《夢梁錄》(南宋),都專門設定了中秋詞條。

明代是中秋節日的風俗大變,拜月、祭月成為主要風俗,而賞月的內容式微,普通百姓對賞月基本上沒什麼慾望。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的風俗,賞月也逐漸成為文人士子的喜好。

中秋賞月的歷史沿襲,唐宋達到千古高峰,明清轉化成為部分人專利

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