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讀書|《儒家文化的困境》:探析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苦悶與壓抑

簡介《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與中西文化的碰撞》蕭功秦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文選摘:一個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劇在結束本章以前,我們還有必要回顧一下南方各省士大夫官紳們在庚子國難中表觀的一般社會心態

在洋什麼什麼火炮中驚醒

00:36

影片:《儒家文化的困境》:探析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苦悶與壓抑

《儒家文化的困境》是蕭功秦的代表作、成名作。近代以來,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的侵擾、戰爭,先後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總體來說,咸豐之後,士大夫才逐步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並在不斷認知西方世界的過程中成長、發展起來,由此有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但其中也充滿了矛盾,所以也就有了天津教案和庚子國變,而這恰恰是士大夫儒家文化的固有心態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不可避免的挫折。蕭功秦深刻探究了這一過程,本書所揭示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值得後世子孫警醒、警惕。

讀書|《儒家文化的困境》:探析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苦悶與壓抑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與中西文化的碰撞》

蕭功秦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內文選摘:

一個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劇

在結束本章以前,我們還有必要回顧一下南方各省士大夫官紳們在庚子國難中表觀的一般社會心態。

人們或許會回憶起,在歐洲近代史上,當法國人在前線被德國人戰敗時,後方的法國人曾充滿激情地繪製前線戰場上法軍潰敗場面的圖畫,掛在法國城市街頭,用這種方法去刺激民眾的恥辱感,以激發同胞們奮起復仇雪恥的愛國熱情。然而,在1900年庚子國難後的中國南方各省,人們看到的恰恰是正好相反的情況。當八國聯軍早已長驅直入,北京已經淪陷一個月,京津、直隸廣大地區的民眾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的時候,當北方一片片廢墟令人慘不忍睹的時候,在南京、蘇州、杭州這樣一些名城大埠的街頭巷尾,人們卻在興高采烈地盛傳“義和團大勝,洋兵大敗”的“喜訊”(在當時,這些都市離上海也不過一二日的路程)。一位寧波大紳竟大繪戰勝示意圖分贈親友,以示慶賀。某一縣城的訓導官竟偽造朝廷宣佈戰勝的聖旨。在南方各城中,人們還在奔走相告:“洋人入京,遇地雷火炮轟死達數萬人!”“洋人戰死者屍體堆了滿滿兩船!”“洋人逃命生還者僅數百人!”“洋兵敗退到天津,懸上白旗請求投降,端王載漪與協辦大學士剛毅還不允許!……”

讀書|《儒家文化的困境》:探析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苦悶與壓抑

▲1900年8月進入皇宮的八國聯軍官兵在乾清宮內

正因為訊息的閉塞,恰恰最真實地反映出一種奇特而又普遍的社會群體心理——“徒欲尊己而卑人,喜榮而惡辱”,對勝利“喜訊”的渴望強於瞭解事實真相的渴望。這種幾乎滲透於苦難深重的中國民眾和士大夫官紳中的國民心理,在鴉片戰爭以後的半個多世紀中,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便在中國人的心中滋長起來。在庚子國難時期,它有著登峰造極的表現,即使到了後來,它的生命力在國民深層意識中並沒有完全消失。

當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處於迅猛變化了的國際交往時代,由於落後和作繭自縛而遭到種種欺凌和苦難的時候,當這個民族的社會精英們以幻想中的國粹主義勝利和“精神勝利法”,來作為擺脫苦難的基本手段的時候,其結果,就必然導致這個古老民族的悲劇。

讀書|《儒家文化的困境》:探析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苦悶與壓抑

▲《辛丑條約》簽字,中方代表是奕劻和李鴻章

令人驚訝的是, 早在中國庚子國變發生以前的42年(1858年),馬克思準確地預見了這一民族後來的命運: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於現狀,由於被強力排斥世界聯絡的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終於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鬥中死去。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於道義的原則,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的確是一種悲劇,甚至詩人的幻想也永遠不敢創造出這種離奇的悲劇題材。

這種民族的悲劇,也正如本書闡述的主題,就其內部而言,也正是一個無力擺脫自身困境的古老文化的悲劇。只要這種文化困境積澱下來的種種劣根性的國民心理還潛藏在人們的深層意識中,即沒有被充分地揭露和予以淨化,一個民族就不可能真正徹底地擺脫那些曾經糾纏過它的夢魘和幽靈。正因為如此,對於近代中國歷史中造成民族悲劇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的探索,對於導致古老文化的困境與其近代悲劇的歷史過程的沉思,將會不斷地吸引現代的和未來的歷史研究者們,並且它也將吸引著所有關心自己民族命運的炎黃子孫們——尤其當這個古老民族歷經了無數苦難之後,在走向未來的康莊大道,邁出決定性一步的時候。

作者:蕭功秦

編輯:蔣楚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