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簡介很多年輕家長是很倉促的結婚,根本就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更有甚者,自己在心理上根本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他們會以工作繁忙為由,直接把孩子推給父母照顧

礦石純度怎麼算

隨著高考和各地中考成績陸續公佈,一年一度的考試季終於結束了。孩子成績理想,家長歡欣鼓舞,天天過年。孩子成績不好,家長憂心忡忡,長吁短嘆。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考試季:烈日炎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

我們都知道,隨著考試製度和升學制度的不斷最佳化,只要捨得花錢就能去“好一點”的高中和大學就讀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無論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如果你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只能老老實實接受現實,該去哪去哪,該幹嘛幹嘛。是的,在升學這件事情上面,錢還真不是萬能的,當然嘍,這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可買。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家庭聚會,席間有一對應屆高考的表兄弟,弟弟考了620多分,哥哥考了300分整。哥哥的爸爸看著兩個正在切磋“王者農藥”孩子長嘆一聲。

“這倆孩子,業餘愛好一樣,我也沒看到這個“小的”如何苦學啊,他怎麼就學得這麼好呢?”

“我不嫉妒他,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是我弟弟,不是外人!”

哥哥抬頭尷尬一笑,低頭繼續“肝”遊戲。

“哎!”

哥哥的爸爸絕望地幹了一大杯啤酒。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Other people‘s children,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一種頂級神獸,更是你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的存在,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孩子,就算你用你僅有的優點和他的缺點相比,也會毫無懸念的敗下陣來,可父母們偏偏又特別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之進行比較,尤其是比較學習成績。

誠如這位爸爸所言,這兩個孩子就讀於同一所高中,兩家人住得也很近,只隔了一條街。說到兩家的經濟條件,哥哥家雖然要略勝一籌,但雙方也都屬於普通工薪階層的水平。

智商有區別?

不,我是看著這個哥哥長大的,他的表達能力相當了得,待人接物也是有板有眼,絕對不是個笨孩子。可是,兄弟二人的考試成績愣是差了整整一倍!

問題出在哪裡?

兩個孩子其實還是有區別的,表弟是由自己的父母帶大的,而哥哥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社會上一直有一種說法,說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要明顯低於那些被自己父母帶大的孩子。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成立,但我知道,的確有很多老人容易過度“關心”孩子,明顯不如孩子的父母嚴厲。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學生是很難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的確,和差生相比,很多智商並不突出的優等生靠的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說來並不複雜,那就是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講,把老師當堂講的東西學會即可。放學回家,先把作業認真寫完再去遊戲。如果碰到搞不懂的問題,第二天也必須要想辦法弄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差。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我必須要強調的是,把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責任都推給老人的確有失公允,說到底,問題主要還是出在孩子的父母身上。

很多年輕家長是很倉促的結婚,根本就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更有甚者,自己在心理上根本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他們會以工作繁忙為由,直接把孩子推給父母照顧。

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些“假忙人”。他們和父母同住,孩子自然由父母代為管教,包括上學、放學、去補課班的接送工作。他們下班之後,要麼和同事、朋友在飯店頻繁的聚會,要麼就是三五成群的去歌廳、麻將館消遣,看上去的確挺“忙”的。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孩子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同學給我講了他身邊一對夫婦的遭遇。

這對夫婦和父母同住,兒子不用自己帶。丈夫是公務員,酷愛聚會喝酒,一年中有半年是深夜酒後歸家。妻子是中學教師,酷愛聚會唱歌、跳舞,一年中有大半年是歌舞昇平。至少在表面上看,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可學習成績眼看著每況愈下,還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動不動就要輟學。因為在學校表現不佳,班主任已經數次對家長提出警告。兩口子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對已經是高中生的兒子進行學習上的“強幹預”。母親終止了多年的“聚會愛好”,親身給兒子補課。此時如夢方醒的爸爸甚至時不時地對已經是頑劣不堪的兒子拳腳相加。

過來人都知道,這一切都來得太晚,已經來不及了。

俞敏洪說“如果家庭是一臺影印機,孩子就是影印件,原件才是父母。如果影印件出了問題,根源必然在原件身上。”歸根結底,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折射,自律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怎麼會懶惰呢?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上大學並不是一個人一生中唯一的出路,聽你這麼一說,好像是世界末日來了似

,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竊以為這話對也不對。

在八九十年代,的確湧現出很多中學都沒有畢業的億萬富翁,其中甚至不乏小學都沒畢業的強者。即使在當下,也有一些沒有學歷的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在中年時段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可是,時代終究是不一樣了,誰都知道,當下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個說得過去的學歷,在走向社會後,將要面對的是何等激烈、殘酷的競爭。

古人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千千萬萬個貧寒之家不惜砸鍋賣鐵的供孩子讀書,其實就是為了透過這個途徑讓孩子在將來能夠徹底改變家族的生活面貌,一舉完成真個家族的“階層升級”。

是的,學歷和成功之間不能完全地劃等號,如果你不能在學習方面有所造就,也不代表你這一生就沒有功成名就的機會,前提是,你一定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情商”(待人接物的方式)。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回過頭來,我們繼續聊這個孩子的問題。

既然學習成績無可挽救,他的綜合素質如何呢?

因為爺爺奶奶對他的過度溺愛,這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頻繁地推翻自己主動做出的承諾,死不認賬。已經成年的他嚴重地缺乏男子氣,和外人交流的時候都是一副撒嬌的狀態,尤其是語氣。他頻繁地和家人表示自己經常被同學欺負,所以拒絕去上學。父母沒有辦法,只能給他換了一所學校寄讀,可他依然表示,新學校的同學依然集體性地孤立他,欺負他。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校園霸凌”的問題。

那麼,“別人家的孩子”又是如何煉成的?

李叔同說這個世界就是個“迴音谷”,面對山谷,你大聲地呼喊,傳遞我們的心聲,山谷必然會有同樣的迴響。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這就是著名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我們的回報必然和我們的付出成正比,這裡講的付出,可不是指我們給孩子提供的必備物質條件,比如衣食住行。我們講的是陪伴,是以身作則,是共同成長、共同提高。

我的住處距離一所高中僅有1000米左右,附近的小區有很多伴讀的家長,經濟條件好的直接買房,經濟條件有限的家長只能短期租住。有很多伴讀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甚至會在三年間犧牲自己的工作(多為母親),專心負責孩子的起居、補課。

據我觀察,近十幾年間,這些伴讀家庭中的學生成材率特別高,尤其和那些“放養式”管理的孩子相比,“總體上”的高考成績明顯要高得多。

曾經有個月薪5000+的學生媽媽對這類伴讀模式表示不理解,她認為賺錢更重要,家長伴讀是為自己躲避勞動而找的藉口。她和愛人當然不會選擇伴讀,甚至高中三年,都不會給孩子找補課班,至於他和丈夫的“業餘生活”,那是相當的精彩,至於孩子生意如何看待“這個精彩”的就不得而知了。

孩子在三年後讀了大專。

不知道她有沒有給自己算過一筆賬,在孩子讀高中的三年裡,她的總收入是18萬,假設這筆錢能全部變成存款(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能給孩子換取一個普通本科院校的就讀資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更何況,和子女的前途相比,這點工資又算得了什麼呢?

“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對於絕大多數家長而言,教育子女才是最重要的“投資專案”,而在子女身上投放的時間和注意力就是這個專案中最大的成本。

當然,不是說伴讀模式可以完美地解決所有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只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別人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畢竟,純度再好的礦石,也得有合格的匠人精心錘鍊才能成材,如果匠人漫不經心對待這塊原石,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