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培養孩子共情、抗挫能力、樂觀自信的秘籍,全都在這本書裡

簡介是孩子的幸福感重要還是父母的面子重要

揠怎麼寫驚訝的訝怎麼寫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本暢銷了20年的育兒書,對於一個媽媽來說,這是必讀之書。

培養孩子共情、抗挫能力、樂觀自信的秘籍,全都在這本書裡

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地想,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以至於這幾天,我不停地問我家孩子,“你幸福嗎?”

結果,你猜怎麼著?對於孩子來說,一塊糖、一塊巧克力甚至一個奧特曼卡片都可以成為幸福的標準。這麼看來,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的幸福點好低哦。其實不是,他之所以覺得這是幸福,是因為這些東西可以讓他感覺到滿足。

孩子的這種幸福點也讓我再次驚訝他們和大人之間對幸福定義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明白,大人所認為的幸福在孩子那兒不一定是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其實就兩個,一個是智慧的愛,另一個是孩子的幸福感。

智慧的愛

愛分兩種,一種是智慧的愛,另一種是愚昧的愛。智慧的愛會使孩子健康茁壯成長,而愚昧的愛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可能會有父母有疑惑,愛就是愛,哪裡用分什麼智慧之愛、愚昧之愛。

沒錯,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愛就是愛。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是天性使然。但這種愛,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

在這本書中,作者列舉了很多孩子感覺不到愛的案例。這些案例中的父母不是對孩子拳打腳踢,就是對孩子惡語中傷。我們可以肯定,這些父母是愛孩子的,他們之所以對孩子打罵是因為他們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好孩子是打出來”“打罵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等等。

但從這些案例中,這些孩子全部都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有的甚至因缺少父母的愛而對父母有了仇恨心理。“寧夏4。20特大襲警案”中的主人公楊傑甚至到死都不願意見自己的父親一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很多父母將孩子當作寵物、花草甚至自己的私有物品。孩子做得好了沒獎勵,做不好了有懲罰,試問,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不生活在恐懼中呢?

培養孩子共情、抗挫能力、樂觀自信的秘籍,全都在這本書裡

在種環境下,如果你要問孩子幸福嗎?孩子怎麼可能會覺得幸福,他們唯一的幸福應該就是不被父母打罵了。

父母這種愛,就是愚昧的愛。

智慧之愛,是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理智的愛。我可以原諒你的不小心,但絕不放縱對你行為以及品行上的教育。

這本書讓我驚訝地方是,最開始的時候李躍兒對待她兒子的行為和很多父母的行為沒有什麼區別。

孩子表現不好被老師叫過去談話,李躍兒和老公回家後便對孩子一頓訓斥,什麼難聽話都說了,但效果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她的兒子乾脆不去上學了。

看到這,相信很多父母都深有感觸。本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對孩子來一頓猛料,希望孩子可以迷途知返,結果卻是,孩子不但沒有迷途知返,反而是越陷越深。

在這裡,我要說一句,孩子其實都是順毛驢,你得順著來。如果你擰著來,他比你還擰,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相互折磨,兩看兩相厭。

順著來,不是說凡事都依著孩子,而是有選擇性,有方法的。

舉個例子:

孩子讓你檢查他寫的拼音是否工整,如果你告訴他其中幾個寫得特別好,其中有兩個如果也寫得那麼好就太完美了,他絕對高高興興地重新寫那兩個。

如果你拿到作業本對他說,你寫的這是啥呀,然後一把將紙死掉讓他重新寫,你看他還願不願意?

培養孩子共情、抗挫能力、樂觀自信的秘籍,全都在這本書裡

在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共情一下,冷靜一秒鐘。

如果,你看到孩子作業寫得不好,先不要發火,而是先想一想“如果換成我,我希望父母怎麼做”。

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第二個雖然也是重新寫作業,但他的心情絕對沒有第一個好。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可以很大聲的說是和孩子有關的大人們。

大人可以輕而易舉地給予孩子幸福,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抹殺孩子的幸福。

說完什麼是智慧的愛,現在我們來說一下孩子的幸福感

說到幸福感,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你可以回憶一下,兒時的你什麼時候覺得很幸福。

我小時候最幸福的事兒是和小夥伴一起爬樹、掏螞蟻窩、在沙土堆裡玩。那個時候我的父母也不覺得玩這個有多髒。

沒人管,想怎麼玩怎麼玩,回去還不用擔心挨批評,那種感覺太幸福了。

而現在的孩子玩土父母覺得髒,爬樹、掏螞蟻窩這樣的事兒想都不要想,沒門兒!

孩子正是出於愛動、好奇的階段,你不讓他幹這個、不讓幹那個,他的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感,他怎麼會幸福呢?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各種作妖。

說到幸福感,記得去年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小孩邊哭邊背誦九九乘法表。透過螢幕,我在孩子身上沒有感覺到任何的幸福。我只感覺到父母在揠苗助長。

因為我也有孩子,寶媽之間也經常交流學習心得。現在社會這麼麼卷,競爭壓力這麼大,所有的父母都是卯足了勁兒往孩子身上砸錢,小小年紀便穿梭在各種培訓班和補習班之間。

培養孩子共情、抗挫能力、樂觀自信的秘籍,全都在這本書裡

這種揠苗助長的心理,大人累,孩子難道就不累嗎?《家有兒女》中劉星對他媽說,他連一個才藝都沒有,別人都有拿得出手的才藝。而劉星的媽媽卻對他說,她給他報了,只是他堅持不下去。結果到最後劉星沒有才藝但收穫了快樂。

在看《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時,我不斷地想,我究竟是把孩子當作一件機器還是一個獨立的人;是強制性的報班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孩子的幸福感重要還是父母的面子重要?

是啊,面子!大人之間談論最多、攀比最多的就是孩子。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孩子鋼琴過了幾級等等,攀比的潛在因子不正是面子在作祟嗎?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是一本讓你深度思考的書。如何培養孩子樂觀、自信以及幸福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地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