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企業如何選擇產業園區入駐?

簡介例如,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國際創業中心就曾在2004年幫助入駐該園區的一家創業企業透過如下專案拿到122萬元政府專項資金補貼:此外,專業化產業園區還能憑藉其對行業的熟悉,幫助企業對接銀行、天使投資人、VC/PE投資機構以尋求融資,同時也幫助企

50歲的父親不工作怎麼辦

企業如何選擇產業園區入駐?

從80年代的特區建設,到90年代的“開發區熱”,再到2000年以後的“產業園區熱”,如今的各類園區已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當成千上萬個園區擺在企業面前的時候,企業所面臨的便不再是入駐園區的問題,而是選擇適合的園區入駐的問題。

一、利用園區同質化競爭,看誰給的優惠多

2006年前後,有一家做膝上型電腦配件的臺灣企業打算到內地投資設廠。來內地之前,該企業老闆仔細對比了閩東南、珠三角、長三角三大臺商聚集地,認為與該企業所在行業產業鏈匹配度更好的長三角適合作為自己的落腳點。

在長三角“兩省一市”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2006年底已分佈著國家級開發區49個,省級開發區230個,此外,還有其他各種級別的開發區不計其數。大量各種級別的開發區聚集在同一個狹小的區域,必然導致不同開發區的產業同質化。據權威機構的調查研究顯示,上海與浙江產業同構性相似係數達到0。76,上海與江蘇達到0。82,江蘇與浙江則達到了0。97。按照國際

慣例,國家間產業結構相似係數的上限為0。85,一國內地區間的相似係數上限為0。90。以常州、無錫、蘇州、南京4個城市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例,其開發區內產業結構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均是電子與資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

同一個區域的不同開發區產業結構嚴重同質化,對企業來說,進駐甲開發區、乙開發區、丙開發區或丁開發區沒什麼不同。企業要選擇的便不是開發區本身,而是哪個開發區能給出更優惠的補貼政策。於是,這位臺灣老闆要做的事就變得非常簡單,他看準長三角各個開發區招商引資的迫切性,只需利用開發區間的競爭,來增加自己和開發區談判的籌碼,誰給的優惠多就跟誰簽約。

最後,這位臺灣老闆決定在崑山經濟開發區落戶,合同都已經簽好。上海松江開發區得知這個訊息,緊急約見他表示說,崑山承諾的條件,上海方面全部照給。於是,這位臺灣老闆高高興興地轉投上海去了。

二、 看園區跟你的企業切合與否

園區的優惠補貼再多,入駐條件再好,但跟企業的產業範疇不相吻合,也不能輕易入駐。一般而言,什麼行業的企業就應該入駐什麼行業的園區。物流企業入駐物流園區,文化企業入駐文化園區,軟體企業入駐軟體園區,農業企業入駐農業園區,大學生創業入駐大學生創業園區,留學生創業入駐留學生創業園區。在同一個產業園區內,聚集同一產業鏈的眾多同行企業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便於同行業企業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和協作,同時也相互競爭,在學習、交流、協作和競爭中共同進步。

第二個好處是,便於產業園區管理者為企業提供專業性服務。專業性產業園區的管理者甚至比入駐企業的經營者更懂得這個產業。他們會想企業所想,想企業所能想到的,想企業所想不到的。他們會定期組織各種專業培訓,培訓企業如何申報園區以外的政府補貼。

培訓企業申報政府資金專案只是第一步,不少產業園區還主動幫助企業進行資金申報。例如,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國際創業中心就曾在2004年幫助入駐該園區的一家創業企業透過如下專案拿到122萬元政府專項資金補貼:

企業如何選擇產業園區入駐?

此外,專業化產業園區還能憑藉其對行業的熟悉,幫助企業對接銀行、天使投資人、VC/PE投資機構以尋求融資,同時也幫助企業對接上下游資源,幫助企業開啟上游的原料市場和下游的產品銷售市場,協助企業發展。

三、看園區是誰建的

無論哪一級別的地方政府,都把在自己轄區內的開發園區作為發展本地方經濟的捷徑。開發園區主要有兩種開發模式:一種是政府主導型開發模式,一種是企業主導型開發模式。

在早期,園區開發主要以政府主導開發模式為主。但政府直接投入資金,大規模投資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而且會給政府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基於此,政府為降低開發成本和分擔開發風險,引進企業開發商,於是便有了企業主導型園區開發模式。

企業主導型開發模式,表現為BT開發。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縮寫形式,意即“建設一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的一種融資模式。專案的運作由專案公司總承包,融資、建設、驗收合格後移交給政府,政府向投資方支付專案總投資和合理回報。

目前,採用BT模式來開發園區,是落後地區的地方政府所喜歡採取的一種模式。當然,BT模式不僅僅可以用來建園區,還可以用來幫地方政府搞基建、修公路等。此外,還有政府和企業聯合開發的園區開發模式,這種模式混合了以上兩種模式的特點。在此不再詳述。

無論是政府主導型開發園區,還是企業主導型開發園區,抑或是政府和企業聯合開發型園區,都只為招引企業入駐。政府主導型園區偏重社會效益,更多的關注點在於園區如何能促進地方GDP增長,解決本地就業,以及入駐企業給政府帶來的多大稅收;而企業主導型園區在幫政府努力實現GDP增長、解決地方就業的同時,兼顧園區企業給自身帶來多大經濟效益。政府主導型開發園區“近水樓臺先得月”,而企業主導型園區卻能夠“俯首甘為孺子牛”,兩者各有千秋,沒有好壞之分、強弱之別。

文章引用:《大揭秘·企業如何獲得政府財稅支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