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簡介如果魏武侯、魏惠王有魏文侯的胸襟,不僅吳起、商鞅、孫臏、張儀不會流失,還會吸引更多人才來魏國,那結局就不同了

秦始皇為什麼被劉邦項羽打敗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了智氏,實現了三家分晉,自此中國進入了戰國時代。在戰國初期,魏國最為強盛。從魏文侯到魏惠王,魏國稱霸中原長達百年之久。然而從魏惠王后期開始,魏國就因為齊、秦、楚三國的打擊而一蹶不振。在整個戰國中後期,魏國都是虛弱的國家,最終被秦國所滅。那麼,為何稱霸百年之久的魏國會走向衰落呢?

一,魏文侯的成功之道

要想了解魏國是如何衰落的,就必須先了解魏國是如何崛起的。魏的先祖為西周宗室畢公高的後代畢萬,西周末期,西戎佔據其封地,畢萬被迫投靠於晉獻公。前661年,晉獻公下令畢萬滅姬姓魏國,於是魏地就成為了畢萬封地。前636年,畢萬之子魏犨因為輔佐重耳有功,於是成為了晉國的卿大夫之一。

晉國雖然是姬姓封國,但是其卿大夫沒有公族。在經過曲沃之亂和驪姬之亂後,晉國的公族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史稱“晉無公族”。因此,晉國在春秋時期一直依賴於非公族的卿大夫。

沒有了公族卿大夫,晉國的舊貴族勢力就非常弱小,因而晉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改革的先鋒,推行“作爰田”、“作州兵”,也就是廢除國野制度,推行土地私有化和徵兵制。透過改革,晉國成為了列國之中制度最先進的國家,也是春秋時期強盛時期最長的國家。

韓趙魏三家脫胎於晉國,在制度上也繼承於晉國。三晉的土地,原本就是晉國土地私有化而獲得的,是改革的獲利者。三家分晉後,也必須繼續改革。三家分晉時 ,趙因為滅智氏貢獻最大,因而所得土地最多,史稱“昔者知氏之地 ,趙氏分則多十城。”可見,魏國最初並沒有趙強盛。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三家分晉初期版圖

但是三晉疆域都相互分割零碎,難以徹底獨立發展。加上三晉都尚未被周王承認為之後,因而三晉必須組建聯盟。前425年,魏斯即位,他就是著名的魏文侯。他在外交上就建立了三晉聯盟,共進共退。如此,魏國就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環境了。

戰國時代,有一種風氣,叫做養士之風。所謂養士,就是國君或者卿大夫用大量的資金來招攬各國人才,重用人才。養士,就是後來官僚制度的濫觴,是國家控制人才選拔的開端。士,不僅未能為國家的大政方針出謀劃策,還能夠鎮守關邊,治理地方,打擊傳統舊勢力。戰國時代第一個以國家層面開展養士活動的就是魏文侯。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魏文侯禮賢下士

魏文侯向各國招攬人才,使得魏國成為了當時的學術中心。在文教上,魏文侯邀儒家弟子子夏來西河講學,於是李悝、公羊高、穀梁赤、段幹木、田子方、翟璜等也隨後到達了魏國。前401,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有人勸秦王說:“魏君禮賢下士,有段幹木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在這些人中,最重要的是李悝,他是儒家弟子,同時也是三晉法家的先驅人物。為了富國強兵,魏文侯提拔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李悝於是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招攬人才;進一步推行土地私有化,實行精耕細作(盡地力)、平抑物價(平糴法)等。軍事上建立“武卒”制,也就是建立常規軍,進行正規的訓練。經過一系列的改革,魏國很快就一躍為當時最強的國家。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在軍事上,魏文侯重用吳起、樂羊等將領。吳起原本是衛國人,精通兵法,魏文侯大膽啟用,讓他鎮守西河。吳起不僅成功守住了西河,還多次擊敗秦國,奪取了關中大片土地。而樂羊則滅了中山國,使得魏國的飛地嵌入了趙國深處。在地方治理上,魏文侯採用西門豹治理鄴,使得鄴成為了魏國的經濟重鎮。當時人稱魏國“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

二,國家戰略方針的調整

魏文侯時代,魏國的堅持的擴張方向就是西部,也就是秦國方面。對於魏國來說,秦國始終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如果能夠成功消滅秦國,那麼魏國就沒有了東進中原的後顧之憂。

前413年,吳起帶領魏軍突破秦國西河防線,進入了關中腹地,兵臨雍城,秦國有了滅國的危機。這時候,齊、楚兩國就趁機進攻魏國的飛地。訊息傳來,魏文侯選擇忽視齊、楚的進攻反而下令魏軍加緊進攻秦國。不久,魏國就完全佔據了西河地區,從此魏國佔據關中涇河以東長達80年。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魏國的強盛

直到前405年,齊國發生內亂,魏文侯才讓三晉聯盟進攻齊國,一戰而斬首3萬,齊國被迫割地求和,魏國又在東方獲得了大片土地。後來,魏文侯又帶領三晉軍隊擊潰楚軍,其中原的土地基本淪陷,連南陽也沒有守住。在這樣的情況下,韓趙兩國紛紛遷都中原,趙國於前386年遷都邯鄲,韓國則遷都新鄭。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對外政策上延續了魏文侯的政策,也就是聯合三晉,主攻秦國。該時期,吳起鎮守西河,與秦軍發生了注城之戰、武城之戰、陰晉之戰等,秦國精銳盡滅。此後,魏武侯將國家重心轉移到了東部,開始進行爭霸中原的戰爭。

魏國想要爭霸中原,就必須要吞併衛國。而恰恰趙國也想吞併衛國,於是兩國在衛國問題上矛盾很大,甚至兵戎相見。前383年,兩國爭奪衛國和大戰,三晉聯盟瓦解。此後,齊、楚趁機向三晉進攻,魏趙兩國又認識到局勢嚴重,於是再次聯合,擊潰了齊國。但最終,魏趙又因為衛國發生大戰,三晉聯盟最終還是瓦解了。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趙魏爭奪衛國,反映了兩國的重心都已經開始向中原轉移,這就是三晉聯盟瓦解,魏國四面樹敵的原因。由於魏武侯在中原的戰爭過多,導致佔領的中山沒有得到消化,最終復國。同樣,由於爭霸於中原,魏武侯忽視了對秦國的繼續進攻,秦獻公得以暗中恢復元氣,為後來的秦孝公變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魏武侯窮兵黷武,四處征戰,又忽視了國家內部的建設,國內的保守勢力開始抬頭,新興勢力遭到排擠,人才開始流失。前387年,公叔痤以讒言誣陷吳起,吳起遭到了猜忌,被迫投奔楚國。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使得楚國很快強大起來,“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前383年,魏趙大戰,楚悼王趁機進攻魏國,導致魏國腹背受敵,損失慘重。

可見,人才的流失已經開始給魏國帶來巨大的隱患。

三,人才流失的加速和霸業衰落

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惠王即位。當時,魏國主要有兩大基地,一是以山西高原為核心的地區,這裡有河東、河西、河外等地,二是位於中原腹地的河內之地。兩大地區被韓國隔開,難以統籌。其西部地區是魏國的根基,但是地形複雜,交通不便。而東部地區位於黃淮平原,交通方便,糧食產量高。

魏惠王決定繼續轉變國家擴張方針,將重心轉移到中原。前364年,魏惠王遷都大梁。大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這裡水網密佈,有河道聯絡著黃河、濟水、淮河等,後來魏國又在此修建了鴻溝,溝通了南北水運。此後的2000年,開封就一直是北方的水運樞紐。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大梁的位置

魏惠王有心爭霸中原,但是人才流失問題卻更嚴重了。魏國貴族公叔痤多次向魏惠王推薦衛鞅,但均被拒絕。前362年,秦孝公招攬人才,衛鞅投奔秦國,在秦國進行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崛起。當時,魏惠王重用龐涓,而其同門師兄孫臏卻遭到了排擠,甚至落入獄中,遭到了酷刑。最終,孫臏被齊國救走,成為了齊國的軍師。以上兩位人才的流失,是魏國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前354年和前341年,魏國和齊國發生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精銳被齊國消滅,魏國稱霸中原的夢想破裂,而指導兩大戰役的齊國軍師就是孫臏。在兩大戰役中,商鞅又帶領秦國軍隊在背後進攻魏國,收復了西河,奪取了函谷關。而楚國不甘示弱,也趁機北上進攻魏國,奪取了八城。從此,魏國的生存環境就更加險惡了。前334年,魏國和齊國在“徐州相王”,標誌著魏國霸業徹底失敗。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魏國從此成為了秦、楚、齊進攻的首要物件,處於四戰之地。此後的列國興起了合縱連橫的戰略鬥爭,秦國為連橫的核心,齊楚為合縱的盟主,而魏國處於三國之間搖擺不定。

由於大國地位喪失,魏國的人才也進一步流出,在戰國後期,從魏國流出的重要人才還有張儀、范雎、公孫衍、魏章、尉繚子等,他們最終都為秦國服務,將魏國一步步逼入深淵。

綜上所述,魏國在戰國時代的失敗主要在於三點。一,戰略重心東移過早,忽視了對關中的經營。如果魏國能夠先滅秦再遷都爭霸,那麼就不會有多少後顧之憂了。二,三晉同盟未能維持。由於東出中原,於是和趙國發生了矛盾,導致三晉關係破裂。魏國應該讓趙國吞併衛國,如此四面受敵的就是趙國,而三晉關係也不會過早破裂。三,改革後期乏力,人才流失嚴重,導致大量的人才為他國服務,加速了自己的衰亡。如果魏武侯、魏惠王有魏文侯的胸襟,不僅吳起、商鞅、孫臏、張儀不會流失,還會吸引更多人才來魏國,那結局就不同了。

地緣政治的失敗:作為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為何會走向衰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