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高中歷史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3.1太平天國運動作業含解析

簡介這一評價是基於《天朝田畝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順應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C.與《資政新篇》的主張異曲同工D.實現了農民階級“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解析:《天朝田畝制度》所提出的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

資政新篇為何未能實施

高中歷史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3.1太平天國運動作業含解析

課時作業

8

 太平天國運動

一、選擇題

1.洪秀全將基督教與中國的民間宗教相結合,創立了“拜上帝會”,其目的在於()

A.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人間天國

B.打擊西方列強,進行反帝鬥爭

C.進行改朝換代,完成民主革命

D.傳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學說

解析:太平天國沒有直接打擊西方列強,故B項錯誤;“拜上帝會”仍具有濃厚的專制思想,故C項錯誤;洪秀全傳教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式,故D項錯誤;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太平天國”才是最終目的,故選A項。

答案:A

2.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這說明()

A.太平天國運動反對清政府對西方列強的妥協行為

B.英國的侵略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C.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導致西方列強的侵略

D.英國的侵略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

解析:馬克思認識到了外國的侵略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刺激作用,聯絡史實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源是階級矛盾,民族危機的加深只是起了一個加速或者是推動的作用。故選B項。

答案:B

3.《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生產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餘則歸國庫”,由國家統一支配,甚至連雞狗等禽畜也不例外。這實質上表明太平天國()

A.試圖保持社會的公正無差

B.實行絕對平均主義

C.安排一切經濟和社會生產活動

D.要求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解析:《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國庫,由國家統一支配,是為了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故答案為B項。這一制度剝奪農民勞動成果,並非公正,排除A項;“聖庫”制度主要是控制分配環節,排除C項;《天朝田畝制度》沒有廢除土地私有制,排除D項。

答案:B

4.某專家在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時說:“(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平等的許諾……越來越使渴望解脫重重壓迫的貧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導致“貧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義倉促舉事 B.《天朝田畝制度》流於空想

C.定都天京鬥志鬆懈 D.《資政新篇》因故未能實行

解析:《天朝田畝制度》中理想社會的各種主張,在起義以後明顯是流於形式的空想,未能真正實施,故B項正確。

答案:B

5.《天朝田畝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給資本主義萌芽開闊了發展的場所”。這一評價是基於《天朝田畝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順應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

C.與《資政新篇》的主張異曲同工

D.實現了農民階級“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解析:《天朝田畝制度》所提出的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給資本主義萌芽開闊了發展的場所”,也是當時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故選A項。

答案:A

6.有觀點認為,“農民戰爭從來只是一種改朝換代的工具,太平天國仍然是舊式農民戰爭,但已萌發了一些新苗……”。下列與之結論最為相符的是()

A.1851年金田起義 B.1853年頒佈《天朝田畝制度》

C.1853年定都天京 D.1859年《資政新篇》的出臺

解析:材料“但已萌發了一些新苗……”主要強調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9年《資政新篇》的出臺,指出要發展資本主義,合乎時代潮流,故D項正確;1851年金田起義和1853年定都天京,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無必然聯絡,故A、C兩項排除;1853年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空想性,體現出“太平天國仍然是舊式農民戰爭”,故B項排除。

答案:D

7.洪仁在《資政新篇》中注意到美國“邦長”“五年一任”,並非終身制,國家大事由“各省”(即各州)公議決定,官員選任在規定時間、地點匿名投票產生,“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是者為公也”。他認為下情上達、官員匿名投票選舉是實現“權歸於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的他()

A.主張透過改革來加強中央集權

B.對西方政治制度認識較為清楚

C.主張發展工商業來振興天國

D.主張引進外交方面的專門人才

解析:“權歸於一”,反映出洪仁主張透過改革來加強中央集權,故A項正確;洪仁認為美國國家大事由“各省”(即各州)公議決定,否定了聯邦政府的權威,對西方政治制度認識不夠清楚,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了洪仁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張,與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主張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也沒有涉及引進外交方面的專門人才,故D項錯誤。

答案:A

8.有史學家認為:“德源(洪仁)的思想雖不夠充分,但卻十分可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文中的“這個方向”是指()

A.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發動群眾

B.堅持將反封建與反侵略結合起來挽救民族危亡

C.發展資本主義,追尋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D.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理想社會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洪仁提出的《資政新篇》主要內容是效法西方資本主義來改革中國社會,他主張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使中國走向富強,C選項符合題意。為了宣傳拜上帝教,洪秀全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及農民的平均主義來發動群眾,這不符合歷史潮流,A選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洪仁未將反封建與反侵略結合起來挽救民族危亡,他提出的主張是為了挽救衰微中的太平天國,B選項排除。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理想社會是《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不符合歷史潮流,D選項排除。

答案:C

9.范文瀾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在概括太平天國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時說:“宗派、等級、享樂主義三種思想,總根源在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必然崩潰。”最能體現“這些特性”的是()

A.金田起義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變 D.提出《資政新篇》

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中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天京事變是農民階級侷限性的突出表現,故選C項。

答案:C

10.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英國對太平天國政權的政策總基調是“中立”。但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放棄“中立”,要求維持清政府的統一穩定,並“借師助剿”太平軍。這一變化說明,當時英國()

A.在列強瓜分中國中處於劣勢

B.欲改善與中國的友好關係

C.不滿太平軍把矛頭指向自己

D.積極維護在華的既得利益

解析:根據材料英國對太平天國政策由“中立”到“借師助剿”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對華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本國利益,D選項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英國對華政策,無法得出列強瓜分中國的結論,A選項排除。英國改善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的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中國是被侵略的物件,B選項排除。太平軍的矛頭是清政府,C選項排除。

答案:D

11.李秀成在1862年1月發出通告說:“在上海貿易之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自諭之後,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該通告表明當時()

A.西方列強入侵激化中國社會矛盾

B.太平天國反對列強幹涉中國內政

C.外國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偽裝

D.清政府“借師助剿”引起人民不滿

解析:根據材料“在上海貿易之洋商,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可知太平天國反對列強幹涉中國內政,B選項符合題意。西方列強入侵激化中國社會矛盾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外國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偽裝的說法與材料無關,C選項排除。清政府“借師助剿”引起人民不滿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

答案:B

12.從時代特徵的角度看,太平天國運動與以往農民運動的最大不同在於()

A.鬥爭矛頭直接指向地主階級

B.主張建立“均貧富”的理想社會

C.進行反封建反侵略的鬥爭

D.提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

解析:太平天國運動在反封建的同時又肩負著反侵略的任務,這是我國以往歷代農民起義所未遇到過的新情況,故選C項。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高中歷史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3.1太平天國運動作業含解析

材料二《資政新篇》中指出:“興車馬之利,以利輕捷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準自專其利,限滿準他人仿做”“興器皿技藝。有能造精奇利便者,準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興銀行……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可也”“興市鎮公司。立官嚴正,以司工商水陸關稅”。

材料三凡外邦人技藝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見多奇,致生別事。惟許牧司等並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也。

——《資政新篇》

(1)材料一中《天朝田畝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新鐫(鐫,雕刻。這裡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業空想社會主義”,請你為這些歷史學家尋找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理由。

(2)根據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張?這些主張的目的何在?

(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4)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資政新篇》無法實施的主要原因。

(5)根據材料一、二、三,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張上的不同之處。

答案:(1)1853年。理由:這種制度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超越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違背了客觀規律,是一種空想,無法實現。

(2)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近代交通業;發展近代工業;允許私人建立銀行,發展近代金融業;建立管理工商業的機構,徵收關稅。目的:振興太平天國。

(3)主張與外國自由通商,平等往來,但不允許外國干涉中國的內政。

(4)不能反映農民階級的利益,得不到農民階級的支援;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和條件;嚴峻的戰爭形勢也使它無法實施。

(5)《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建立起“國庫”的公有制;而《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由於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19世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開啟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中國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延續了十年之久,現在已經匯成了一個強大的革命”,“可以大膽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代工業體系的即將爆發的地雷上,使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爆發”。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運動一開始就帶著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給予民眾的驚慌比給予老統治者們的驚慌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與停滯對立”。

——馬克思《中國紀事》(1862年)

材料四燒了毛子樓,滅了耶穌教,殺了東洋鬼,再跟大清鬧。

(1)材料一中所說的使中國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災難性的戰爭”分別是指什麼?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的農民階級進行了怎樣的鬥爭?

(2)材料二、三體現了馬克思對該農民運動的評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為馬克思的評價提供歷史依據。

(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農民運動的進步性。這兩次農民運動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解析:本題以農民運動為考查點,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問結合所學知識作答;第(2)問注意分析材料;第(3)問認識農民運動的進步性和侷限性,可從階級本身的侷限和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背景分析。

答案:(1)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鬥爭: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2)變化:從讚揚到否定。讚揚依據:掃蕩了清王朝統治秩序,衝擊了舊的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施政方案《資政新篇》。否定依據:利用宗教發動起義,沒有先進的理論做指導;定都天京後,進取心減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長,領導集團發生內訌;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只是改朝換代的工具。

(3)進步性:反對帝國主義,具有樸素的愛國思想。原因:農民階級不是新生產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理論;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高中歷史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3.1太平天國運動作業含解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