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簡介忠臣並非為令是從張飛死後,劉備並未放棄為兄弟復仇的計劃,在處理完張飛的身後事之後火速發兵,只是因為此次東征趙雲、魏延、諸葛亮等人並不支援,所以劉備是帶著馬良、黃權、趙融等人出兵的

三國志誰殺的魏延

劉關張三兄弟可以說是成也義氣,敗也義氣,關羽和張飛自桃園結義起就開始追隨劉備,立下赫赫戰功,是劉備眾所周知的左膀右臂,也是劉備最為親近的兄弟,三人立誓同生死,三國之中無人不知三人威名。

在征伐過程中,劉備還收攏了不少驍勇善戰的將士,首當其衝的便是趙雲、魏延、諸葛亮等人,可就在關羽、張飛相繼去世之後,劉備想要東征,卻沒有得到趙雲、諸葛亮等人的支援。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等人雖也與劉備出生入死,但終究是臣子,不似張飛和關羽與劉備是兄弟,劉備失去左膀右臂之後,眾人不服也是必然。

也有人猜測是因為張飛死時,劉備的態度讓諸葛亮等人寒了心,所以才開始不服劉備的號令,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張飛之死早有預兆

張飛和劉備是結拜兄弟,三國之時正義之士都十分講究一個“義”字,張飛慘死劉備應該痛不欲生,但根據《三國志》中所描寫,得知張飛死訊之後,劉備只說了四個字:

“噫,飛死矣!”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三十年的兄弟情分,曾經誓同生死的手足死了,劉備的反應卻如此讓人寒心,所以很多人都猜測,趙雲、魏延、諸葛亮等人就是因為劉備冷漠的反應,覺得他並沒有那麼重感情講義氣,所以才不服從他的號令。

但實則劉備真的是那麼無情的人嗎?顯然並不是的,劉備之所以要東征,就是因為他講義氣。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公元219年,關羽不幸戰死沙場,張飛怒髮衝冠誓要為二哥報仇,日日夜夜都想著要手刃孫權。

劉備也曾想發兵復仇,可在趙雲和諸葛亮的阻攔下,暫且放棄了東征的念頭。

暴躁衝動的張飛因為遲遲不見劉備發兵的訊息,曾怒氣衝衝的在劉備面前質問,為何不幫二哥報仇,在張飛的煽動下,劉備決定起兵東征,哪怕趙雲等人再來規勸,劉備也都充耳不聞,甚至表示誰再勸阻便是自己的敵人。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眼見劉備這般執拗,眾人也都不再言語,但還未起兵,張飛就因苛待士兵被暗殺了,劉備此時已經集結好了兵馬準備為兄弟報仇,卻不幸收到了張飛的死訊。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雖然情同手足,但張飛早年便已經開始苛責手下計程車兵,一不高興便要打殺自己手下計程車兵,關羽死後,張飛更是被仇恨矇蔽了雙眼,變本加厲的虐待苛責士兵,更是要求手下在三天之內,必須打造出十萬副裝備為復仇做準備。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張飛的手下範強和張達自知這是完不成的任務,他們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才刺殺了張飛。

對於張飛的虐行,劉備早就得知,也曾多次勸阻,但張飛不聽,劉備心中應是早就做好了張飛會因此而死的準備。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所以劉備的反應並不能算是冷漠,三十年的兄弟,隨著自己東征西戰,甘願俯首稱臣,劉備怎能不心痛!

只是無奈大於心痛,而且心裡也早就做好了準備,才會只說了這簡單的四個字。

忠臣並非為令是從

張飛死後,劉備並未放棄為兄弟復仇的計劃,在處理完張飛的身後事之後火速發兵,只是因為此次東征趙雲、魏延、諸葛亮等人並不支援,所以劉備是帶著馬良、黃權、趙融等人出兵的。

如此衝動魯莽的行事也讓劉備葬送其中,夷陵之戰劉備敗的十分狼狽,最後多虧了趙雲的接應,劉備才能體面的死於永安城中。

趙雲、諸葛亮等人之所以不支援,正是因為此戰勝算不大,並非因劉備兄弟慘死自身勢弱,而故意不服,也不是因為劉備的反應覺得他無情無義心寒,而是為了顧全大局,不想全軍覆沒才百般規勸劉備。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劉備身死之時也仍舊十分信任趙雲和諸葛亮,把自己的兒子託付於他們二人照看,甚至表示若劉禪不是良君便可廢他君位,諸葛亮等人並未趁機謀權,更是盡心盡力輔佐劉禪。

其實真正的忠臣便是像趙雲和諸葛亮這般,事事為君謀略籌劃,而不是對君主的話一概言聽計從,他們與劉備雖不比關羽張飛等人的情誼深厚,但也是一片赤誠忠心,實為令人感動。

夷陵敗北英雄隕落

有些人評價劉備,說劉備是一名好大哥,但並非一位好君主,咱們開頭也說到劉備成也義氣敗也義氣,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三兄弟攜手想要開創一方新天地,到最後劉備為兩位兄弟復仇死於沙場,都是因為義氣。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三人也確如誓言中所述那般,幾乎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的兄弟感情是令人十分動容的,但在戰爭之中,個人情義便是小義,國家天下才是大義,也難免很多人說劉備並非是一個好的君王。

若當年劉備能夠忍下手足之仇,聽從趙雲、諸葛亮等人的勸告,先蓄精養銳、招兵買馬,在休養生息之後再一舉進攻或許結局會不同。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在沒有完全的準備下魯莽行事,勢必是會失敗的。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短期的蟄伏對於揹負弒兄之仇的劉備或許是痛苦的,但當時的情況只有臥薪嚐膽才能守得雲開,只可惜一代英雄也如張飛般被仇恨矇蔽,做出衝動之舉。

夷陵一戰敗北,對於劉備來說輸的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當時的劉備已經接連受到重創,荊州失守、關羽張飛之死對他來說已經不亞於失去江山,夷陵之戰他更是聯合蜀漢舉國之力去給自己的兄弟報仇。

可最後的結果讓他如此狼狽,而這一切卻也怪不得別人,他要他的快意恩仇,便要承受快意恩仇之後所帶來的後果,劉備白手起家,拼搏半生所得來得江山,還有他得兄弟都接連葬送,這樣得打擊也使得劉備一病不起,最終身死,令人唏噓。

劉備或許會十分悔恨,沒有聽從趙雲等人得勸誡,葬送了自己大半生得心血,也或許並不覺得不值得,若再來一次他也許還會選擇拼盡全力,只為為自己的兄弟報仇,如此情深義厚劉備也屬實是一位忠義之士。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結語

或許趙雲和諸葛亮願意一直忠心耿耿跟隨劉備,在劉備死後仍舊盡心輔佐他的兒子,也正是因為了解劉備的性情,並且十分欽佩,所以才會在明知劉禪無能的情況下,仍舊盡忠,這報的便是劉備給予他們的“義”,雖戰敗身死,但劉備在兄弟情誼上從未輸過,至今提起仍舊是令人欽佩學習的榜樣。

引用文獻:

《三國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