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德壽宮的雪

簡介▲中大吳莊樓盤建設中發現的南宋恭聖仁烈皇后宅遺址(區域性)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坐擁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歷史文化遺產的杭州,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之間的關係

走單位過一筆帳怎麼做帳

初冬的杭城,一夜降溫。

伴隨而來的,還有飄雪。

一下雨,蘇州就成了姑蘇。

一下雪,杭州是否也像極了臨安?

德壽宮的紅牆白雪,勾起的是南宋記憶,迴盪的則是古都情懷。

南宋雅緻,“宮”里人賞雪也是足夠精緻。

《武林舊事》記載: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禁中稱楠木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並造雜煎品味,如春盤餖飣、羊羔兒酒以賜。

——有專門賞雪的樓,會堆雪人、雪燈、雪山玩耍,還有好吃的好喝的,真是愜意極了。

南宋“宮”裡賞雪,和我們夢想的景象真是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德壽宮的雪

▲《宋帝命名冊之一》(區域性)“宮”中賞雪圖景 南宋·馬遠繪

能在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看到南宋“宮”裡的雪景,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而穿越時空的浪漫背後,則是遺址保護團隊揮灑的汗水和閃光的智慧。

杭州城氣候潮溼,素有“煙雨江南”的美稱,只是這詩歌中如夢似幻的“煙雨”,對遺址保護團隊而言卻是一道難題。

杭州的地下平均水位在1。2米左右,而德壽宮遺址專案在地下2。5米~3米的深度,遺址要想露明展示,首先就得要解決積水和潮溼的問題。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德壽宮止水”。

德壽宮的雪

▲於廣明 攝(來源 杭州市園林文物局)

止水用的什麼技術?

有TAD止水帷幕,有蓄水保護,有“黑房子+全空氣風冷熱泵通風系統”等等。

引發筆者好奇的,就是這個“TAD”,也稱“渠式切割裝配式地下連續牆施工法”,是一種在止水防滲牆施工過程中插入混凝土預製板材的工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德壽宮遺址周圍,修上一道永久性的牆,把水隔離在外。所以“TAD”和時下流行的“TOD”可不是一回事。

擋住了地下水,還有“天落水”。

遺址上方復原的建築,是南宋建築精髓再現,更是遺址保護罩,一舉兩得,真是妙哉。

而做好這精美的“保護罩”,則又是一道難題。施工的時候一般總是會伴隨著腳手架啊、榔頭啊、釘子啊,要是一不小心掉了下去,砸壞了“宮”裡的香糕磚,那心痛的感覺是要穿越800年的。於是,“利用鋼桁架穿掛鋼管搭設操作平臺”的辦法應運而生。通俗地講,就是在巨大的遺址面上,用鋼管穿掛,搭出一個“虛擬地面”。這個懸空在遺址上部的平臺,就可以在施工過程中保護文物不“受傷”。等“保護罩”完工後,它就功成身退了。

而和德壽宮一樣穿越千年而來的,還有這座城市疊壓的記憶。說它是一座重疊的城市,實不為過。現代城市與古代城址基本重疊,各個時期的文物遺蹟依次疊壓。

德壽宮的雪

▲皇城圖 南宋鹹淳四年(1268)《臨安志》附圖

選自清同治六年(1867)補刊本

德壽宮的雪

▲京城圖 南宋鹹淳四年(1268)《臨安志》附圖

選自清同治六年(1867)補刊本

南宋臨安城,留下了《皇城圖》《京城圖》兩張地圖(見鹹淳《臨安志》),對比現在的杭州城可以發現,咱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真的很專一。從南宋到上世紀末,杭州的核心地域範圍一直沒怎麼大變。杭州的建城史,彷彿年輪一般,一層層地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古代的臨安城在地底下,上面則是繁華的現代杭州主城。歷史和現在,難分難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聽起來很美,但對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而言,給出的是一個又一個難題。

還好,杭州一直有自己的答案。

1995年,紫陽小區開發過程中發現了南宋太廟遺蹟,市政府不惜損失8000萬元,叫停原建設專案,改為在原址上建設南宋太廟遺址公園,免費對市民和遊客開放。

2001年4月,西湖邊的中大吳莊樓盤在施工現場發現南宋恭聖仁烈皇后宅遺址。為此,中大吳莊停工大半年,調整建設規劃,將遺址回填為綠地進行保護。

2004年7月,已經投資了3000多萬元的萬松嶺隧道建設工程也因為御街的發現而改道。

從2014年開始,杭州市要求所有位於文物保護敏感區域的地塊,不論面積大小,都要“考古前置”,即出讓之前,需由國土部門統一委託考古單位完成地下文物勘探之後方可出讓。這一新規將使得開發建設與文物保護“互相打架”的機率大大降低。

德壽宮的雪

▲中大吳莊樓盤建設中發現的南宋恭聖仁烈皇后宅遺址(區域性)

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坐擁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歷史文化遺產的杭州,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之間的關係。

或許未來,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的文物保護走進現實。

雪一片一片一片,文物讓城市有了新韻味,城市讓文物有了安全感,攜手前行的感覺,挺好。

德壽宮的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