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簡介二、怕吃苦,個人能力難以勝任中國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低端製造業,企二代們不願再像父輩那樣辛苦地去賺錢,當前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面對利潤微薄,企業經營逐漸下滑的局面下,企二代們更不願意接受處境艱難的家族企業

如何看待計算機專業

企業家二代簡稱企二代,就是企業追求成長與發展的傳承與接班的人。老子《道德經》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二代”的內涵即是傳承與接班的人。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企二代開始踏上接班之路,但並非所有民企都能順利將企業交到下一代手中,其中決定因素就是子女們的接班意願。

“如果不好好努力,就得回家繼承家產。”

這是用來形容企二代的一句話。當年的中國首富王健林,教育兒子王思聰的一番話也是這麼說的:

“給你5億上20次當,幹不好就回萬達上班。”

而從當下中國民營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現在也到了新老交替的階段,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些中國的創一代們需要將手中的家族大業給那些企二代了。

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底,中國民營企業共有近3000多萬家,其中85%以上是家族式企業,在未來10-20年,它們都將面臨嚴峻的交接班問題。普華永道釋出的《中國新生代企業家現狀調研白皮書》顯示,這群即將接班的企二代有85%以上是80後和90後。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超過60%的年輕人最終選擇接班家族企業,僅有8%的人明確表示不願意再回到家族企業工作。但是,《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的資料卻顯示,明確願意接班的企二代僅佔調查樣本的40%,而有15%的企二代明確表示不願意接班,另有45%的企二代對於接班態度尚不明確。“後繼無人、青黃不接”,已成為當代中國民營企業創一代的心頭大患。

那麼,為何中國的企二代們普遍不願意接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看待這個問題:

一、思想觀念不同

與創一代企業家相比,企二代們大多接受了國內外的高等教育,普遍都有留學背景,他們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想法。具有新思想新觀念的這一代,更傾向於選擇一條符合個人理想和興趣,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而父輩所提供的接班之路,只能作為選擇和參考之一,並不會把接班作為唯一選擇。

對於創一代企業家們來說,他們當初創業根本不可能全憑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在那個年代,許多家族企業的創立都是創始人為了生活或尋求出路,被時代環境所逼出來的。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當年創立華為一樣,華為的創立並非是他的主動選擇,而是因為在國企工作時,被騙100多萬被單位開除後,為了生存、迫於生計才創立了華為。而企二代們所處的成長環境與父輩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變化。他們不可能選擇一條自己不感興趣的道路,作為自己終身奮鬥目標。

大多數企二代所學專業基本上都是金融、經濟、計算機、資訊科技等,與企業經營關聯不大,他們希望自己所學專業能夠學以致用。在此情況下,讓一個對自己家族企業絲毫不感興趣的人去接班自己的企業,對於創一代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對於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未來的經營風險會遠大於機遇。

二、怕吃苦,個人能力難以勝任

中國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低端製造業,企二代們不願再像父輩那樣辛苦地去賺錢,當前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面對利潤微薄,企業經營逐漸下滑的局面下,企二代們更不願意接受處境艱難的家族企業。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這些企業家的富二代們,從小在奢華的生活環境下長大,雖然父輩提供了不錯的家族產業,但是行業在不斷髮展,市場競爭無處不在,要接班就意味著要與父輩一樣去接受市場殘酷的考驗,對於缺乏實踐經驗的他們來說,未必能夠吃得了這個苦。

相比之下,企二代們更願意從事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一代高科技產業,如人工智慧、大資料、機器人、元宇宙等。

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的衝擊,給傳統行業競爭帶來了新的挑戰,企二代在繼承家族企業後,不僅要重新規劃企業的市場定位,還必須面對產業轉型升級,改變傳統經營模式,運用數字化、機器人等高科技、專業化的管理來管理企業。

這就要求企二代不僅要掌握傳統行業的知識,還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懂得跨界融合以及跨界經營,這種挑戰不是家族企業有實力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大量湧現出來,更可怕的是,有時,競爭對手在行業之外。

例如,山西鋼鐵巨頭海鑫集團的破產就與企二代能力不足有關。在企二代李兆會接班的11年裡,正處於鋼鐵行業由盛轉衰的10年,但李兆會面對危機,不懂得轉型升級,反而把鋼鐵行業當作自己從事金融行業的跳板,不斷為其新業務輸血,對本公司的傳統經營則少有反哺,最終導致了企業破產倒閉的發生。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要做大做強做優,顯然不能僅侷限於中國市場,要獲取先進技術,不斷提高升級自身的服務和產品,家族企業就必須完成從區域化企業向全球化企業的跨越過程。

這對家族企業的組織架構,內部管理將會帶來衝擊,家族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管理水平,才能應對新的挑戰。而如何應對這一系列挑戰,顯然許多企二代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心中無數,不敢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三、家族企業社會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表明,全球範圍內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4年,其中大約只有30%家族企業能夠延續到第二代,而傳至第三代的比例少於13%,只有5%能在三代以後還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資料顯示,國內300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有60%的民企在5年內破產,85%在10年內消亡,平均壽命只有2.9年。

從發達國家家族企業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家族企業的社會化是大勢所趨。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的加劇,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職業經理人階層的興起,家族企業將出現所有權和經營者的適度分離,逐步實現企業的社會化。

為何中國的企二代都不願意接班?

家族企業透過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向內部員工轉讓股份,是企業所有權不斷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發展過程就是如此,這一過程也是松下幸之助個股權所佔比例不斷下降的過程,他所持有的股權1950年下降到43%,1955年下降到20%,1975年更是下降到2。9%。

這樣一來,松下企業的發展就突破了個人戶家族的侷限,從而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他許多著名的家族式企業,例如,福特、杜邦、通用電氣、摩托羅拉、迪斯尼等,也都經歷了這一過程。

結語

總之,家族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走社會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打破固有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傳統觀念,否則不可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之所以平均壽命很短,原因就在於此。

德國西門子原來就是個家族式企業,發展到今天,由於走向社會化、國際化,其家族的股份只佔公司總股份的4%,佔比看起來雖小,但隨著公司成長為國際巨頭,其股份的含金量已經大幅提升。由此可見,

民營企業從家族式經營轉變為全社會股份合作經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