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佛法中“不見他人過”的真正內涵!

簡介也就是讓我們抱一顆求智慧的心,把一切都當成是善知識,在看待萬事萬物、有情無情時,都要從中得到啟發,以達到“見境之時,見心不見境”的境界

和尚的袈裟是咖啡色嗎

佛開示了三乘,共計八萬四千方便法門,這一切法都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轉化、揭露“自我的幻覺”。

即是說“自我的幻覺”是佛法主要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其也是所有業的起源。

那什麼是“業”呢?

業是“自我”的能量與行動,即任何期望得到某種結果所啟動的行為,或任何因,貪、瞋、痴所造成的行為,都會產生業。

更簡單點說,業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正如你吃了東西就會想上廁所一樣,除非有障礙或對治,否則永遠有結果。

佛法中“不見他人過”的真正內涵!

在佛法中常講一句話:“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

為什麼要這樣講?

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業所顯現的,它的本意是要消歸自性。

消歸自性的方法是什麼?即“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也就是讓我們抱一顆求智慧的心,把一切都當成是善知識,在看待萬事萬物、有情無情時,都要從中得到啟發,以達到“見境之時,見心不見境”的境界。

這九個字在金剛乘裡叫作清淨觀、本淨觀,也稱清淨見,它的一切都是從殊勝的角度來見。

佛法中“不見他人過”的真正內涵!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情與無情都是善知識所化現出來的,而清淨見是為了要成就我,教化我。

如當我們看別人順不順意的時候,如果沒有我執和我見,那你就像面對鏡子是一樣的;反之如果把對方當成實有的,說明你對自我還存在實有的執著。

正如很多大成就者對我們的勸誡:不要起分別心,不要討論別人的過失,因為我們沒有他心通,不知道對方是誰,我們護念住自己就行了。

一旦講了別人的過失,則自己就陷在了過失裡面。

佛法中“不見他人過”的真正內涵!

這種大清淨的體悟不僅需要自我教化,更需要同體的悲心,兩者都有,才能真正地產生大平等、才能真正地知道這是由於他過去不清淨的困惑得來的果。

所以說修行是認清業力的本質,只有明白了“他為我表法”,我對他生悲愍之心,對自己生警戒之心以後,那麼你看到的一切才是法的本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