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網紅”產品火熱背後存隱患營銷套路深如何辨真假

簡介但從長期看,問題“網紅”產品賺一把就走、追逐短期利益的行為,會導致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僅損害誠信經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也讓普通消費者深受其害

網紅賣的產品怎麼來

有人這麼評價網紅店,“不是在消費,而是在社交”。這樣的心態,讓商品品質往往退居其次。

隨著社交媒體進入前所未有的活躍期,從社交媒體圈子關注和購買“網紅”產品早已成為潮流。不過,社交媒體並沒有篩選機制,使得良莠不齊的“網紅”產品一同湧現出來。如何辨別真假“網紅”產品?又該如何進行監管和引導?這考驗著市場參與者和監管部門的智慧。

 火熱背後存隱患

最近,25歲的小吳愁眉不展,他感覺女友對“網紅”產品著了魔——天天網購各種 “網紅”零食、衣服、護膚品,外出吃飯喝水要去“網紅”店,在家下廚也要參照“網紅”食譜做。雖然有點極端,不過,小吳女友對“網紅”產品依賴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何為“網紅”產品?有專家認為,“網紅”產品不侷限於一種物品,還可能是一個人、或事件或商品。比如,景區、餐廳、遊樂園、特色小鎮等藉由某一熱門話題進行炒作,就可以將自己打造成“網紅”產品。網路紅人和網路爆品都屬於“網紅”產品,它們先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然後透過各種渠道變現。

有機構估計,2016年“網紅經濟”規模已經比中國電影票房高出15%,今年可能超過1000億元。火熱的“網紅經濟”的另一面,卻是因部分“網紅”產品失信帶來的誠信危機。近日,浙江省工商局釋出《上半年消費訴求情況分析》稱,在該省上半年受理的消費投訴和舉報中,有近1/6與“網紅”產品相關,主要反映的問題有直播內容誇大宣傳、質量問題、商標侵權、成交量作假等問題。浙江省這份分析報告所反映出的問題,在整個“網紅經濟”中並不少見。

 “網紅”營銷套路深

有媒體報道,為了打造“網紅”產品,推手們真是腦洞大開:線上花錢刷“贊”,線下僱人在門店排長隊,誇大產品的功能;虛構各種奇葩的榮譽,自抬身價;合成加盟代理商“喜提車房”之類的照片,虛假炫富。有些營銷手段已經涉及到違反廣告法。

一位自媒體人日前爆料稱,生活方式類的博主如旅遊、美妝、時尚等,資料造假非常普遍。在中國時尚類榜單50強的博主中,至少11位博主的資料存疑。

此外,“好評”造假也不新鮮。據某資深寫手透露,在一些熱門社交平臺上,都有職業買手、網路大V等透過寫 “用後感”製造“網紅”產品,但實際上寫手並沒有用過這些產品。

目前,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約束“網紅”產品推手們所採用的營銷手法,但對社交平臺提出了一些規定。如《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為“網紅”產品提供服務的網路平臺,有責任和義務對其採取監管措施。但是,由於“網紅”產品往往可以帶來巨大的流量,很多社交平臺對這種營銷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從長期看,問題“網紅”產品賺一把就走、追逐短期利益的行為,會導致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僅損害誠信經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也讓普通消費者深受其害。一些“網紅”產品的抄襲仿冒行為,尤其值得注意。

提高品質是王道

“網紅”產品實際上也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髮展,大眾消費升級的產物。從“最划算”升級到“我喜歡”之後,緊隨而來的是對 “我喜歡”內容的升級,這是社交媒體使用者從過激消費到理性消費的必經之路。專家也指出,未來對產品的體驗感和品質感將逐漸取代價格與名人效應,最終成為左右使用者選擇的重要因素。

“網紅”產品也會因為市場的調控能力(例如銷量、口碑)而優勝劣汰。因此,要想長遠發展,“網紅”產品同樣需要抓住“品質”和“體驗”這些重要因素,進行升級換代,從專注流量到專注產品,抓住“網紅”產品的“品質爆點”,做經得起檢驗的爆款產品。這種思維才是“網紅”產品暢銷不衰的不二法門,也符合商業市場的規律。

對於市場監管,專家則建議,要對“網紅”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建立誠信追溯機制,一旦失信將永遠被貼上失信者的標籤,讓其在商業市場上寸步難行。

 新聞連結

  “網紅保健食品”套路多 專家提醒消費者謹防上當

麵粉勾兌違禁藥物、精緻包裝配偽造批號、社交網路“病毒式”傳播……這樣的“網紅保健食品”套路你是否也遇到過?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部分“網紅保健品”偷換概念欺騙消費者,在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擾亂市場秩序,使整個保健食品行業受到社會誤解。

劉學聰在日前舉行的 《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釋出活動中說,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包裝精美並謊稱是“進口保健品”的食品,擠進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網路高頻宣傳。他指出,這些“網紅保健品”未經監管部門的嚴格註冊管理,並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只是用這個概念,使用違法營銷模式去誤導欺騙消費者,造成社會誤解。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只有經過監管部門批准,獲得保健食品批准文號 (即業內俗稱的“藍帽子”),才可稱為保健食品。

劉學聰說,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保健食品在我國食品工業領域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代表性產業。目前,全國生產企業近2300家,從業人員超過600萬,產值約4000億元。據瞭解,國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一共有27個,所有保健食品上市前,都要經過大量科學、毒理等方面研究,進行動物和人體試食試驗,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消費者如何選購保健食品?劉學聰指出,消費者首先要對保健食品功效和食用目的有些認知,切勿盲目選購使用。購買時應仔細檢視外包裝標籤標識相關資訊,不要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以及保健食品廣告中未宣告 “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產品。消費者尤其老年人要特別警惕利用獎品吸引、健康講座、親情營銷、誇大忽悠等方式銷售的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在談到食品安全欺詐行為和虛假宣傳治理時,劉學聰說,由40家中國食品行業組織釋出的 《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將會發揮行業組織的職責使命,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誠信自律生產經營,讓良幣驅逐劣幣,讓不顧及法律道德底線的不良企業無法安身。

熱點評論

  “網紅”產品虛假造勢你需要的不只是慧眼

消費者要想避免被騙,擦亮自己的雙眼非常重要。小心辨識,理性消費。而除了自己要有一雙慧眼外,更重要的就是輿論監督。

顧客排長龍、滿屏炫富照、榮譽證書數不清……近年來,很多年輕人的朋友圈,時常轉發一些時尚、流行的“網紅”產品。“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有些“網紅”產品的“爆棚”人氣,實際上是透過誇大其詞的宣傳甚至造假炮製的。

其實,何止年輕人的朋友圈,“網紅”產品宣傳造勢的物件,可謂不分男女老少,好多中老年人的朋友圈同樣被那些眼花繚亂的營銷資訊所充斥。這些宣傳的共同點,就是利用消費者的性格弱點,和人性中的共性,一邊狡詐地引誘消費者落入圈套,一邊狂轟濫炸,強制植入,以達到營銷形象和銷售產品的目的。

技術進步是一柄雙刃劍,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娛樂、社交、學習,但與此同時,也給一些人撈取不義之財提供了絕佳的技術手段。無論是採取不正當手段線上刷“贊”,還是線下僱人排隊造勢,不管是合成照片、虛構榮譽、虛假炫富、自抬身價,還是採取各種各樣炫酷、唯美的效果設計哄騙買家,都是這種現象的生動體現。

對此,我們當然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對症下藥,認真處理這些害人的 “網紅”。許多 “網紅”產品由於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缺乏正規的生產流程和檢驗,質量堪憂,甚至害人健康;炮製“網紅”產品的多種套路,也明顯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項法律。這些問題,無疑應當引起市場監管部門的關注,加強監管與追責。

不過,朋友圈裡的“網紅”產品造勢,也不一定都是違法廣告,是否違法違規、違了什麼法律法規,不能一概而論。這個問題上,平臺應當負起甄別的責任。騰訊微信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在受訪時就表示,他們對這種現象“高度關注”,對使用者舉報較多、涉及銷售假貨、詐騙和商業侵權的個人微訊號,都會進行封號等處理。

在如今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奸商想把自己的產品吹得天花亂墜,並不是一件難事。消費者要想避免被騙,擦亮自己的雙眼非常重要。小心辨識,理性消費。而除了自己要有一雙慧眼外,更重要的就是輿論監督。輿論監督不光是機構媒體的事,來自民間的輿論監督同樣不可或缺。

總之,杜絕“網紅”產品虛假造勢,僅靠行政監管和平臺日常管理是不夠的,消費者也必須迅速成長起來,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趨勢。與此同時,政府的服務和執法工作一點也不能懈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