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簡介我們通常所說的愛,大致有三種:仁愛、博愛、慈愛

賜字的含義是什麼

讀道德經

第六十八章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主題】

上一章講了人有三寶,本章講如何用慈,以及怎樣做一名真正的建設者。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引述】

步入救亡實踐,轉眼已將三百載;

為了振興夢想,不覺已百年滄桑;

我們拿出學費,付諸代價,耗竭精力,用了四十年時間,從事虔誠學習,處處與人為善,事是積極參與,學得和他人相似,卻迎來他們唾棄:不許成為

‘我’的樣子,還要在你周邊紮起籬笆,欲形成圍追堵截之形勢,迫使你,改信仰,拋文化,跟隨他,也去做‘神’小弟的小弟。

這書實在是沒法念了,只好自力更生,須要自學成材,我們自己的文化大致也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們被掌握文化解釋權的人要求,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卻又拿出一套金甲,說這叫溫良恭儉讓,這是人的美德的正規化。

長大以後,我才懂得,為什麼在西遊記裡,還需要給悟空準備上一頂花帽子,裡面還藏著一款前寬後窄,左重右輕,戴起來不太舒服的頭箍,原來這是想要在頭腦裡面放置一個戒律的一種寓意,用以幫助試煉者收斂習性,修持秉性,釋放天性。

長大以後,我才明悟,國之四維要靠

“士族”階層維護,美德什麼的原來是君子才可以有的行徑,人家自己的謙和,醫巫樂師百工之人,只是主流世界的附庸,裝飾、襯托,你在你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奉獻即可,拯救世界大重任自有君子聖賢擔綱,凡夫俗子,追隨即可。

幸虧有先哲說: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今天大家每個人都是建設者。

於是我們開卷讀到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希望可以從這裡面找到一條路,從糠籮跳到米籮,從寄生轉向建設,在實踐中探索

‘慈悲之心’,以能夠再次把握終將逝去的青春,為自己許一次明悟:卿本佳人,因愛永恆。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註釋:

1、善:

“可欲之謂善”,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對善的理解,也是我們的

先哲

最早對

“善”的解釋和定義。善就是“

可欲

” ,就是人的慾望可以得到滿足;這時期人們關於善的概念比早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擴充套件,已不再僅僅指羊多、食物多、有飯吃等等原始含義,而是已從食物對人的生存的支援,對人的食慾的滿足擴充套件到了一切事物對人的生存、生命的慾望的滿足。

2、武:

甲骨文

(圖1-3)裡的武字是由“

”和“

”構成的,戈為古代的一種兵器;下面是一隻腳(止)。兩和會意,表示行軍、征伐,這就是運用武力解決問題,戰鬥用武的氣氛很濃。

3、與:

說文解字

:“(與)黨與也。從舁、從與。”。雙手共舉臼是舁之正規化。舁、與兩正規化疊加。雙手共舉一勺之賜予是與之正規化。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今譯

成為士的道路並不好走,創業者的艱辛只有自知,

‘慈’的把握也很玄妙,本章我們稍作解析。

走向成功,成為強者之路,是一條自我挑戰之路,不是要勝過對方誰誰誰、某某某,自然也不是可以憑藉智慧、勇氣、動用武力值就能輕易達成的。

走向成功,成為強者之路,是一條自我挑戰之路,把憤怒傾斜在別人身上徒勞無功,除了你自己沒有誰一定要為你的成功負責,如果發現大家不配合你,請學會躲在自己處找原因。四處埋怨,而遷怒別人,沒有意義。

也有人之所以能夠走向成功,成為強者,是透過快速找到競爭對手,把他作為超越目標,這仍然是一條自我挑戰之路,不是靠上天的賜予、或者對方的失誤,才獲得致勝,因為那樣也沒有意義。

為什麼我們要把

“慈”作為三寶之一呢?

為什麼我們要用

“愛”作為溝通橋樑呢?

因為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我們活在人群中,創業的本身雖然是為成就自己,同時也是在成就別人;況且因為只有

“愛”才是通往“美”的橋樑啊,只有“愛”才會讓我們自願付出奉獻,也唯有“愛”才能讓我們自甘處於下風。

這就是避免走進競爭漩渦高階智慧(德)的體現,這就是和人建立友誼的真諦,這就是合於天道的標準做法,這是自古至今、最高準則。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感悟

慈是什麼?

慈就是愛。

愛是什麼?

愛是一種一方指向另一方方的最為深摯的感情。

我們通常所說的愛,大致有三種:仁愛、博愛、慈愛。

第一種是仁愛,仁愛是一種從上到下的等級之愛,是一種由近及遠的差別只愛,是

孔子認為的理想人格,為歷代儒客

推崇。

第二種是博愛,博愛又稱為兼愛,

是要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最基本的條件是

“人人平等”“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是,博愛的“愛”是有程度限制的,因為這種愛因為範圍的廣泛,所以只能是一種“泛泛的愛”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

熱忱

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

曹植

當欲遊南山行

:“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歐陽修

《乞出表》之二:“臣聞愚誠雖微而苟至,可以動天;大仁博愛而無私,未嘗違物。” 《孝經·三才章》:“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韓愈《原道》

“博愛之謂仁”

西方文化也有博愛的說法,強調的

是一種無差別之愛,或者說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愛,甚至要愛你的敵人。揣測原因大致是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包括你的敵人也是,因為要愛上帝,所以就要愛上帝的一切,愛上帝創造的一切。

這一點很多人很難溝通,我們更傾向於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第三種愛是慈愛,慈愛是人對世間萬物、各種生命懷有的一種悲憫、憐惜和溫情,是一種發生在平等、對等的生命與生命領域、且不要求回報,只願意幫助其成長的單向之愛。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把慈愛當作自己的惻隱之心。

無論是那一種愛,展現的都是人生情感。

人與人思想與行為方式的差別,就來自於各自對待情感重要性排序的不同。

西方文化認為,理性第一,意志第二,情感第三。

東方文化認為,情感第一,情感第二,情感第三。

西方文化認為,先做事,再做人,把事做好是第一要旨;

東方文化認為,後做事,先做人,會做人才是第一要義。

我個人而言,第一不是上位者,沒有仁愛的資格;第二隻是普通人,沒有博愛的力量;第三從來不理智,大概也只能算進慈愛的型別了吧。

慈愛,挺好的,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行動

讀道德經第六十八章,明白了一個很高的準則:正道滄桑,唯愛永恆。

這個愛,是慈愛。擁有它,或將能伴我們美美的走好此生。

祝願,祝福所有的人,皆有愛可以付出,皆有愛可以收到。

卿本佳人 因愛永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