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日媒:農產品出口額位居世界第二 荷蘭緣何成為農業創收大國

簡介荷蘭國土面積雖小卻能成為農業大國,原因是其致力於研究開發、扶植初創公司並不吝引進尖端技術

荷蘭花卉業為什麼發達

參考訊息網9月15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9月13日發表理竹內康雄和千葉大史的文章,題為《荷蘭農業創收能力是日本、美國的150倍》。全文摘編如下:

荷蘭國土面積與日本的九州不相上下,但農產品出口額卻位居世界第二。這一成果緣於為在有限耕地上高效產出高附加值農產品而付出的巧思和努力。荷蘭國土面積雖小卻能成為農業大國,原因是其致力於研究開發、扶植初創公司並不吝引進尖端技術。

7月中旬,荷蘭的農業代表團訪問日本。代表團此行主題是技術革新,以機器人在農業中的應用為中心,就節省人力問題與日本政府和民間代表進行了交流。荷蘭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部官員指出:“對於物價、勞動力成本都高的荷蘭和日本來說,利用機器人是共同課題。”

國土面積不大,氣候也不嚴酷,這一點日本和荷蘭非常相似。但是,兩國農業的競爭力卻存在很大差距。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稱,2020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額為1009億美元,雖然不及美國的出口額(1479億美元),但超過了巴西出口額(852億美元)。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額比上年增加9%,達到1047億歐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如果從國土面積來簡單計算,荷蘭透過農產品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可以賺取240萬美元左右,這大約是日本和美國的150倍。

荷蘭並非一開始就是農業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序的推進,南歐的廉價蔬菜和水果大量湧入荷蘭,使該國農民大受衝擊。以此為開端,荷蘭政府和民間共同向追求生產率和效率的農業轉型。

荷蘭成為出口大國的主要原因是,專注於盈利能力強的農產品。鬱金香等花卉是荷蘭的主要出口產品,而西紅柿、辣椒等蔬菜也非常有實力。如果專注於培育少數農作物,就容易進行技術開發和積累經驗。

荷蘭的塑膠大棚比日本的更大,非常引人注目。西紅柿和辣椒主要透過溫室培育方式來種植,其中蘊含著最先進的技術。如果利用塑膠大棚,就更容易運用裝置,從溫度控制、灌溉到收割,都有可能利用機器人來完成。

據說荷蘭農民面對電腦的時間要比待在大棚裡的時間更長。最近還開始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判斷何時施肥、施多少肥。現在荷蘭平均每個單位面積的西紅柿收成是日本的7至8倍。

支撐技術革新的是以東部瓦赫寧根市為中心的“食品谷”。聯合利華、達能等1000多家跨國食品公司和研究機構聚集於此。佔據中心地位的瓦赫寧根大學不僅從事研究,也加入產業界、學界、政府的合作,並對初創公司提供支援。

“企業相關人士每天都在出入大學”,荷蘭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部官員說。很多研究室都在討論從生產到加工、流通的廣泛話題。大學還支援畢業生創業,最近選擇對開發室內草莓收穫機的9家企業進行支援。

荷蘭每年農業預算約為20億歐元,最近四五年增加了一倍以上。10%以上的預算被用於研究開發。目前農業領域也需要應對氣候變化,所以荷蘭正對研究開發傾注更大力量。

荷蘭農產品出口物件大多是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等鄰國。向歐盟成員國出口,不用徵收關稅,也沒有繁瑣的手續。與島國日本相比,荷蘭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但是,法國和德國也是著名的農業大國,由於國土陸地相連,這些國家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熟悉農業政策的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一瀨裕一郎指出:“荷蘭重視農業革新措施的態度,對於產業界、學界、政府的合作不可或缺。日本開展這方面工作的預算還不充足。”

日本需要的不是保護農戶的保守性政策,而是將農業發展為出口產業的進攻性政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