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太極拳練功札記(108)

簡介用功純熟,手臂亦逐漸產生由被動轉化為主動之意,即它在追隨身軀運轉的同時,會突然改變角度和方向

隨勢是什麼意思

這個文案寫得蠻好——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不管重如泰山還是輕如鴻毛,僅有的時間裡認真去活都值得尊敬。

太極拳練功札記(108)

1、再談大腿筋骨螺旋旋轉方法——

主要藉助縫匠肌、髂骨外上緣、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坐骨及膕繩肌(股二頭肌)。

太極拳練功札記(108)

主要藉助膝關穴、曲泉穴、陰谷穴、陰陵泉穴,以及血海穴、箕門穴、伏兔穴、髀關穴、氣衝穴、環跳穴、承扶穴、殷門穴、風市穴、膝陽關穴等諸穴。

肌筋意勁走向——從髂骨外上緣順縫匠肌斜走入內膝頭。與此同時,坐骨結節下的膕繩肌向上收縮,翻過坐骨結節,融入臀肌。再翻轉至闊筋膜張肌,聯絡縫匠肌上端肌筋。

太極拳練功札記(108)

運功時久,形成一個迴環——髂骨外上緣~膝內側~大腿骨外側中段~小轉子~~大轉子~坐骨結節~髂骨外上緣。

這個動作練好了,下一步就是足腿纏絲勁勁路的運用,因為腿上纏絲勁是由螺旋狀運動而產生的。

2、拎腰——想象用韌勁實足的皮筋,捆綁一塊大石頭,而後把它拎起來。石頭很沉,紋絲不動,只是把皮筋拉長了。

結合到我們身體,透過兩肩胛骨合著後脊骨(前鋸肌、豎脊肌最深層部分)、兩胯骨合著骶骨(臀肌),兩腰隙合著後腰腹肌及橫突,上中下一起把定一併收縮至後脊棘突兩側溝槽裡,形成線條狀。

這是各路肌筋及筋膜混合擰成的筋索狀,再從後脊骨棘突兩側溝槽裡騰起來。

練成以後,肌筋筋索就像是捆石頭的繩子,我們人體則如石頭一樣沉重。

此是上輕下沉的一個意象。

用功純熟,最起碼與人摔跤時不再害怕了。

但練功程式是松腰、踏腰、拎腰。

3、、“肘不貼肋,肘不離肋”——

這是一個動作的兩個含義,只是不要在字面上過度糾結。

我的理解是,肘不貼肋是提醒腋下不要夾死,肩關節得是活的;肘不離肋是胳膊不能太活了,失了規範。

能做到沉肩就能做到開肩,能開肩腋下自然有空隙。腋下有空隙感,臂膀自然松活,肘就不會死貼著肋了。

平常用功,兩手臂儘量不要遠離身軀(胸肋腹部),主要為了習練身上的東西,養成“以身帶手”的習慣。身上尤其後背腰胯,動靜越大,手胳膊就越松。手胳膊越松,其“擅自主動”的習慣就會越來越少。

手不再主動盲動,就會聽從身軀的指揮,而身軀則是依靠心意的指揮。心意想要做什麼,身子就隨勢而動,手亦一併跟著,完成心意交給的任務。

此即“心為主帥,身為驅使”,這也是“用意不用力”的一個含義。

用功時久,兩手臂與身軀逐漸有了牽掛,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個“千絲萬縷”逐漸清晰,生成如皮筋的意象,相互牽扯著。

用功純熟,手臂亦逐漸產生由被動轉化為主動之意,即它在追隨身軀運轉的同時,會突然改變角度和方向。手臂能夠改變角度和方向,就是發揮作用了,這也是“不用力而有勁”的一個含義。

思考——平常做事我們多是用手的,用手習慣了,身子會逐漸產生惰性,比如:手能夠著的地方,身子就懶得動彈。習慣養成,改變很難。

我們練功其實也是為了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動作,以使我們的身手用勁合理均整順遂自然,儘量避免因手臂的用力過猛而傷及身子的其他部位。比如,我們搬重物,你得半蹲下身子,調整好位置高度,再用手臂試一下物體的重量。當你感覺這個物體的重量不算太重,是可以搬起來的,你才會放心地去搬它。這個測試物體重量的過程就是“用意不用力”的一個具體應用,因為你在測試的時候,物體的大約重量已經透過手臂傳至你的身軀,你的心裡已經有分寸了。把握分寸亦是用意不用力。

再打一個比方,我們用筷子夾菜,眼睛餘光在餐桌盤子上一掃,筷子跟著就過去了,隨手一夾,食物就進嘴了。這也是用意不用力的一個表現形式,也最能說明“意到氣到力到”這句話的含義。這應該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吧。

所謂的“簡單”多是結局,但其學習應用的過程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