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簡介【譯】馬良的弟弟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綿竹、成都縣令、越雋太守

協穆二傢什麼意思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蕩產。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僣,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和為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幹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亮後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譯】董和字幼宰,是南郡枝江人,祖輩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漢朝末年,董和率領家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任命他為牛鞸縣、江原縣縣長、成都縣縣令。蜀地殷實富足,當地的風俗崇尚奢侈,經商的人家穿得如同王侯,飲食非常奢華,遇到婚禮喪葬之事,都傾盡家財。董和親自以節儉為表率,穿著樸素,飲食節儉,防止自己的行為有逾越身份的地方,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於是當地的風俗都有良好的轉變,大家都心存畏懼而不敢違犯。但縣中的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法度,勸說劉璋將東河調任為巴東屬國的都尉。當地的官吏老弱百姓互相扶持著請求留下的有數千人,劉璋允許他留任兩年,然後升任為益州太守,他還是像過去一樣清簡節約。他與少數民族交流時,總是竭誠相待,所以南方少數民族非常愛戴和信賴他。劉備平定蜀地後,徵召董和擔任掌軍中郎將,跟軍師將軍諸葛亮一同主管左將軍大司馬府中的事宜,出謀劃策,結交下深厚的交情。自從董和任官享受俸祿以來,對外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對內平衡國家大事,二十多年,臨終之時家中沒有值得一石糧食的財產。諸葛亮後來擔任丞相,告誡群臣說:“參與國家政事應該集思廣益,如果計較很小的事情,就會難以互相溝通,曠日持久,就會帶來損失。能夠互相溝通訊息而調和折中,就如同丟棄破鞋而獲得珠玉寶石,但人心苦於不能除盡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處理這些事情不糊塗,再加上董幼宰在朝中參政七年,遇到不周到的事情,哪怕往返十次都前來相告,如果大家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樣殷勤懇切,為國盡忠,那我的過錯就會少很多了。”又說:“過去我和崔州平結交時,經常聽到他的得失評論,後來跟徐元直交往,總是受到他的啟發教誨,之前跟董幼宰共同處理政事,他總是言則盡意,後來與胡偉度共事,經常聽到他有勸諫之言,我雖然天資鄙陋執拗,不能完全採納他們的意見,但和這四個人始終保持友好相處,這也證明他們不懷疑直言的好處啊。”諸葛亮就是像這樣深切的追思董和。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少知名,荊州牧劉表連闢,及舉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巴復從交阯至蜀。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明數稱薦之,先主闢為左將軍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後代法正為尚書令。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先主稱尊號,昭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訊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譯】劉巴字子初,是零陵郡烝陽人。年少時就很知名,荊州牧劉表接連徵召他,再等到他被推舉為茂才,他都沒有就任。劉表去世後,曹操征討荊州,劉備逃奔到江南,荊、楚之地計程車人都像雲一樣追隨劉備,而劉巴往北拜謁曹操,曹操徵召他為掾吏,讓他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之地的人。正值劉備佔有了這三個郡,劉巴不能返回覆命,就遠赴交趾郡,劉備心中非常怨恨。劉巴又從交趾郡到了蜀地。不久,劉備平定益州,劉巴前去負罪道歉,劉備沒有責怪他。而諸葛孔明多次稱讚舉薦他,劉備就徵召他擔任左將軍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被推舉為漢中王,劉巴擔任尚書,後來代替法正擔任尚書令。他行為清廉節儉,沒有置辦產業,又自認為不是一開始就歸附劉備的,心中害怕受到猜疑,就恭敬寡言,退朝之後也不私下結交大臣,不是公事就不加以評論。劉備稱帝之後,向皇天上帝后土和神衹昭告,凡事文書詔令,都是劉巴所撰寫的。劉巴在章武二年去世,去世後,魏朝的尚書僕射陳群給丞相諸葛亮寫信,問到劉巴的訊息,稱呼他是劉君的子初,對劉巴非常敬重。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先主領荊州,闢為從事。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闢良為左將軍掾。後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權敬待之。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譯】馬良字季場,是襄陽郡宜城人。家中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名,鄉里有流傳他們的俗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的眉中有白毛,所以用白梅稱呼他。劉備兼領荊州牧時,徵召他擔任從事。等到劉備進入蜀地,諸葛亮也隨後前往,馬良留守荊州,給諸葛亮寫信說:“得知雒城已經攻克,這是上天的福祉。尊兄您順應天時,把握時機,輔佐光大國家事業,智慧的光芒已經顯現。能靈活地運用思維,智慧地審查,明確地判斷,應該在此時挑選人才,符合時勢。如果能高瞻遠矚,仁德達於上天,使世人都能聆聽,使世人服於道義。用高妙的音律糾正鄭、衛的淫聲,有利於各項事務,不互相侵擾,這是管絃演奏的極致,是俞伯牙和師曠的協調,雖然我不是鍾子期,但又怎麼能不擊節叫好呢?”劉備徵召馬良為左將軍掾。後來,馬良奉命出使吳國,馬良對諸葛亮說:“現在我奉國命協調兩國關係,希望您能為我介紹孫將軍。”諸葛亮說:“您嘗試著自己寫文書。”馬良就起草文書說:“本國國君派屬官馬良前來溝通交好,以發揚光大昆吾、豕韋的功業。來人是吉士,曾經擔任荊楚之地的縣令,很少有造次的舉動,但有周全的美德,希望能屈尊接納,以使他完成使命。”孫權後來非常恭敬地接待他。劉備登基即位後,任命馬良為侍中。等到東征吳國,劉備派馬良進入武陵郡,招攬五溪之地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首領都接受印信封號,聽從馬良的指派。適逢劉備在夷陵戰敗,馬良也遇害身死。劉備就任命馬良的兒子馬秉為騎都尉。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

【譯】馬良的弟弟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綿竹、成都縣令、越雋太守。他才能氣量超過常人,喜好談論軍中大事,丞相諸葛亮對他非常器重。劉備臨去世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能大用,您要好好觀察。”諸葛亮依然不在意這些話,任命馬謖為參軍,每次召見馬謖談論,經常從白天持續到夜間。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兵祁山,當時有老將魏延、吳壹等人,商議的人都認為應該讓他們作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意,提拔馬謖,讓他統帥大軍在前開鋒,與魏朝將領張郃在街亭交戰,馬謖被張郃攻破,士兵離散。諸葛亮進兵沒有據守之地,就率軍返回漢中。馬謖被收押下獄,被處死刑,諸葛亮為他流淚。馬良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馬謖去世時三十九歲。

《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一十五講:蜀書·董和/劉巴/馬良/馬謖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