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藥醫說】樓實是不是枳實,這個方子是不是有效的?【配伍特點】

簡介3. 半夏厚朴湯【方解】君藥:半夏——-辛溫入肺胃,化痰散結,降逆和胃臣藥:厚朴——-苦辛性溫,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氣順則痰消)佐藥:茯苓——-甘淡滲溼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薑——-(五兩)辛溫散結,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蘇葉——-芳香

栝樓實是不是枳實

1.

越鞠丸

方解

君藥

香附

——-

辛香入肝,行氣解鬱,以治

氣鬱

臣藥

川芎

——-

辛溫入肝膽,為血中氣藥,既可活血祛瘀治

血鬱

,又可助香附行氣解鬱

梔子

——-

苦寒清熱瀉火,以治

火鬱

蒼朮

——-

辛苦性溫,燥溼運脾,以治

溼鬱

神曲

——-

味甘性溫入脾胃,消食導滯,以治

食鬱

【配伍特點】

以五藥治六鬱,貴在治病求本;諸法並舉,重在調理氣機。

因痰鬱乃氣滯溼聚而成,若氣行溼化,則

痰鬱

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晶,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本方是主治氣血痰火溼食“六鬱”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胸膈痞悶,脘腹脹痛,飲食不消等為辨證要點。

(五藥治六鬱)

2.

枳實薤白桂枝湯

方解

君藥

蔞味

——-

甘性寒入肺,滌痰散結,開胸通痺

薤白

——-

辛溫,通陽散結,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滯之陰寒、化上焦結聚之痰濁、宣胸中陽氣以寬胸,乃治療胸痺之要藥

臣藥

枳實

——-

下氣破結,消痞除滿

厚朴

——-

燥溼化痰,下氣除滿,二者同用,共助君藥寬胸散結、下氣除滿、通陽化痰之效

佐藥

桂枝

——-

通陽散寒,降逆平衝

【配伍特點】

一是寓降逆平衝於行氣之中,以恢復氣機之升降;

二是寓散寒化痰於理氣之內,以宣通陰寒痰濁之痺阻。

諸藥配伍,使胸陽振,痰濁降,陰寒消,氣機暢,則胸痺而氣逆上衝諸證可除。

本方是主治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於胸所致胸痺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胸中痞滿,氣從脅下衝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為辨證要點。

3.

半夏厚朴湯

方解

君藥

半夏

——-

辛溫入肺胃,化痰散結,降逆和胃

臣藥

厚朴

——-

苦辛性溫,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

(氣順則痰消)

佐藥

茯苓

——-

甘淡滲溼健脾,以助半夏化痰

生薑

——-(五兩)

辛溫散結,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

蘇葉

——-

芳香行氣,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氣寬胸、宣通鬱結之氣

【配伍特點】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苦以燥溼降逆,使鬱氣得疏,痰涎得化,則痰氣鬱結之梅核氣自除。

本方為治療情志不暢,痰氣互結所致的梅核氣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滿悶,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4.

金鈴子散

【用法】

酒送服。

方解

君藥

金鈴子(川楝子)——-苦寒人肝,疏肝氣,洩肝火,以治胸腹脅肋疼痛

臣藥

玄胡(延胡索)——-辛苦性溫人肝經,能行血中氣滯以達行氣活血止痛之功

【配伍特點】

二藥相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

本方為治療肝鬱化火之胸腹脅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療氣鬱血滯而致諸痛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胸腹脅肋諸痛,口苦,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5.

厚朴溫中

方解

君藥

厚朴——-辛苦溫燥;行氣消脹,燥溼除滿

臣藥

草豆蔻——-辛溫芳香,溫中散寒,燥溼運脾

佐藥

陳皮、木香——-行氣寬中,助厚朴消脹除滿

乾薑、生薑——-溫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

茯苓——-滲溼健脾

佐使:

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共成行氣除滿,溫中燥溼之功,使寒溼得除,氣機調暢,脾胃復健,則痛脹自解。

本方為治療脾胃寒溼氣滯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

脘腹脹痛,舌苔白膩

為辨證要點。本方重點在於溫中,對於客寒犯胃致脘痛嘔吐者,亦可用之。

6.

天台烏藥散

【用法】

巴豆與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衝入適量黃酒服

方解

君藥

烏藥——-辛溫,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臣藥

青皮——-疏肝理氣

小茴香——-暖肝散寒

高良薑——-散寒止痛

木香——-行氣止痛等一派辛溫芳香之品,助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之力

使:

檳榔——-直達下焦,行氣化滯而破堅

川楝子、巴豆——-取苦寒之川楝子與辛熱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減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強其行氣散結之效(祛性取用)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使寒凝得散,氣滯得疏,肝絡得調,則疝痛、腹痛可愈

本方為治寒滯肝脈所致疝痛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沉弦為辨證要點。

7.

暖肝煎

方解

君藥

肉桂

——-

辛甘大熱,溫腎暖肝,祛寒止痛

小茴香

——-

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二藥合用,溫腎暖肝散寒

臣藥

當歸

——-

辛甘性溫,養血補肝

枸杞子

——-

味甘性平,補肝益腎,二藥均補肝腎不足之本

烏藥、沉香

——-

辛溫散寒,行氣止痛,以去陰寒冷痛之標

佐藥

茯苓

——-

甘淡,滲溼健脾

生薑

——-

辛溫,散寒和胃

【配伍特點】

本方補養、散寒、行氣並重,運用時應視其虛、寒、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調整君臣藥的配伍關係,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綜觀全方,以溫補肝腎治其本,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溫,寒凝氣滯得散,則睪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症可愈。

本方為治療肝腎不足,寒凝氣滯之睪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睪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溫,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加減變化

原書 “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說明寒有輕重,用藥亦當相應增減,否則藥不及病,療效必差。

8.

瓜蔞薤白白酒湯

方解

君藥

: 瓜蔞實——-理氣寬胸,滌痰散結,治胸痺之要藥

臣藥

: 薤白——-溫通滑利,通陽散結,行氣止痛 瓜蔞、薤白相配,為治胸痺之要藥

佐藥

: 白酒——-行氣活血,增強薤白行氣通陽之功

【加減應用】加半夏——-瓜蔞薤白半夏湯;去白酒加枳實、厚朴、桂枝——-瓜蔞薤白半夏湯。

【用藥鑑別】

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半夏湯

均含瓜蔞、薤白,同治胸痺,都有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的作用。

枳實薤白桂枝湯,中配伍枳實、桂枝、厚朴三藥,通陽散結之力尤大,並能下氣祛痰,消痞除滿,用以治療胸痺而痰氣互結較甚,胸中痞滿,並有逆氣從脅下上衝心胸者;

瓜蔞薤白白酒湯,以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為主,用以治療胸痺而痰濁較輕者;

瓜蔞薤白半夏湯,中配有半夏,祛痰散結之力較大,用以治療胸痺而痰濁較盛者。

9.

蘇子降氣湯

方解

君藥

紫蘇子

——-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臣藥

半夏

——-

燥溼化痰降逆

厚朴

——-

下氣寬胸除滿

前胡

——-

下氣祛痰止咳,三藥助紫蘇子降氣祛痰平喘之功。

君臣相配,以

治上實

佐藥

肉桂

——-

溫補下元,納氣平喘,以

治下虛

當歸

——-

既治咳逆上氣,又養血補肝潤燥,同肉桂以增溫補下虛之效

略加生薑、蘇葉

——-

散寒宣肺

使藥:

甘草、大棗和中調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標本兼顧,上下並治,而以治上為主,使氣降痰消,則喘咳自平。

本方為治療痰涎壅盛,上實

(痰實)

下虛

(腎虛)

之喘咳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胸膈滿悶,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膩為辨證要點。

【加減變化】

本方原書注“一方有陳皮去白一兩半”,則理氣燥溼祛痰之力增強。

《醫方集解》載:“一方無桂,有沉香”,則溫腎之力減,納氣平喘之效增。

10.

定喘湯

【用法】

不用姜

方解

君藥

麻黃

——-

宣肺散邪以平喘

白果

——-

斂肺定喘而祛痰

一散一收,既可加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耗散肺氣

臣藥

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

降氣平喘,止咳祛痰

佐藥

桑白皮、黃芩

——-

清洩肺熱,止咳平喘

使藥:

甘草

——-

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使肺氣宣降,痰熱得清,風寒得解,則喘咳痰多諸症自除。

本方亦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用於素體痰多,復感風寒,致肺氣壅閉之喘咳證。臨床應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黃,微惡風寒,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用藥鑑別】

定喘湯

與蘇子降氣湯均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

定喘湯

以麻黃、白果與黃芩、蘇子配伍,組成宣肺散寒,清熱化痰,降氣平喘之劑;

蘇子降氣湯以蘇子降氣平喘為君藥,配以下氣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溫腎納氣,當歸氣病調血,用以治“上實下虛”之喘咳,但以上實為主。

11.

旋覆代赭湯

方解

君藥

旋覆花性溫而能下氣消痰,降逆止噯

臣藥

代赭石質重而沉降,善鎮衝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

佐藥

生薑

——-(五兩)

於本方用量獨重,寓意有三: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

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

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降氣逆而不伐胃

半夏

——-

辛溫,祛痰散結,降逆和胃

佐使:

人參、炙甘草、大棗益脾胃,補氣虛,扶助己傷之中氣

【配伍特點】

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使痰涎得消,逆氣得平,中虛得復,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噯氣、嘔呃可止。

後世用治胃氣虛寒之反胃、嘔吐涎沫,以及中焦虛痞而善噯氣者,亦取本方益氣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本方為治療胃虛痰阻氣逆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下痞硬,噯氣頻作,或嘔吐,呃逆,苔白膩,脈緩或滑為辨證要點。

12.

橘核丸 △

【用法】

酒糊為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方解

君藥

: 橘核——-行氣散結,專治疝痛

臣藥

: 川楝子、木香——-助橘核行氣止痛; 桃仁、延胡索——-活血散結,延胡索並善行氣止痛 君臣相配,散厥陰肝經氣血之鬱滯。

佐使: 肉桂——-溫腎暖肝而散寒;

木通——-通利血脈而除溼; 枳實——-行氣破堅; 厚朴——-下氣燥溼; 海藻、昆布、海帶——-軟堅散結

13.

橘皮竹茹湯

方解

君藥

橘皮——-辛溫,行氣和胃以止呃

竹茹——-甘寒,清熱安胃以止嘔

臣藥

人參——-甘溫,益氣補虛,與橘皮合用,行中有補

生薑(半斤)——-辛溫,和胃止嘔,與竹茹合用,清中有溫

使:

甘草、大棗(三十枚)——-助人參益氣補中以治胃虛,並調藥性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補胃虛,清胃熱,降胃逆,且補而不滯,清而不寒,對於胃虛有熱之呃逆、乾噦,最為適宜。(重用姜棗)

本方為治療胃虛有熱嘔逆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呃逆或嘔吐,舌紅嫩,脈虛數為辨證要點。

14. 枳實消痞丸

方解

君藥

枳實

——-

苦辛微寒,行氣消痞

臣藥

厚朴

——-

苦辛而溫,行氣除滿

二者合用,以增行氣消痞除滿之效。

佐藥

黃連

——-

苦寒清熱燥溼而除痞

半夏曲

——-

辛溫散結面和胃

少佐乾薑

——-

辛熱溫中祛寒,三味相伍,辛開苦降,平調寒熱,共助枳、樸行氣開痞除滿之功

麥芽

——-

甘平,消食和胃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湯)

——-

益氣健脾,祛溼和中

使藥:

炙甘草

——-

調

和諸

【配伍特點】

全方用藥有消有補,有寒有熱,體現了消補兼施、辛開苦降的配伍特點。

本方是從半夏瀉心湯和枳術湯化裁而成。方中枳實、厚朴用量獨重,故著重於行氣消痞;且黃連用量大於乾薑,其病當屬熱多寒少之證。

較之健脾丸,雖皆屬消補兼施之劑,但前方補重於消,本方則消重於補。虛實有輕重,消補有主次,處方用藥務使消積不傷正,扶正不助滿,以收祛邪扶正之功。

本方為治療脾虛氣滯,寒熱互結之心下痞滿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下痞滿,食少倦怠,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1

2

理氣劑

12。1行氣

越鞠丸

六鬱證

行氣解鬱

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飲食不消。

香附

、蒼朮、川芎、神曲、梔子

瓜蔞薤白白酒湯

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痺輕證。

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瓜蔞實 薤白 白酒

枳實薤白桂枝湯

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痺

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衝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枳實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蔞實

半夏厚朴湯

梅核氣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嚥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半夏

、厚朴、茯苓、生薑、蘇葉

枳實消痞丸

失笑丸

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

行氣消痞,健脾和胃

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脈弦。

枳實

、幹生薑、炙甘草、麥芽曲、茯苓、白朮、半夏曲、人參、厚朴、黃連

厚朴溫中湯

脾胃寒溼氣滯證

行氣溫中,燥溼除滿

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厚朴

、沉香、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乾薑、生薑

金鈴子散

肝鬱化火證

疏肝洩熱,活血止痛

胸腹脅肋諸痛,時發時止,口苦,或痛經,或疝氣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金鈴子

、玄胡

天台烏藥散

肝經寒凝氣滯證。

小腸疝氣

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弦。

天台烏藥

、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薑、檳榔、川楝子、巴豆

橘核丸

寒溼疝氣

行氣止痛,軟堅散結

睪丸腫脹偏墜,或堅硬如石,或痛引臍腹,甚則陰囊腫大,輕者時出黃水,重者成膿潰爛。

橘核

、海藻、昆布、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實、元胡、肉桂、木香

暖肝煎

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

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小茴香、肉桂

、當歸、枸杞、烏藥、沉香、茯苓

12。2降氣

蘇子降氣湯

上實下虛喘咳證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痰涎壅盛,胸膈滿悶,喘咳短氣,呼多吸少,或腰疼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紫蘇子

、半夏、川當歸、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薑、大棗

定喘湯

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

宣肺降氣,清熱化痰

咳喘痰多氣急,質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麻黃、白果

、蘇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黃芩、半夏

旋覆代赭湯

胃虛痰阻氣逆證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胃脘痞悶或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呃逆、噁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

旋覆花

、代赭石、人參、生薑、炙甘草、半夏、大棗

橘皮竹茹湯

胃虛有熱之呃逆

降逆止呃,益氣清熱

呃逆或乾嘔,虛煩少氣,口乾,舌紅嫩,脈虛數。

橘皮、竹茹

、大棗、生薑、甘草、人參

方劑學筆記之理氣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