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 由 子夜說文化習俗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1-08-31
簡介當然,也有子女受不了一直哭,會請人幫哭,最後一個環節則是下葬,作為死者停留在陽間的最後時刻,也是親人能夠看見逝者的最後一面,要鄭重對待,“摔瓦罐”就是在這個時刻進行的

送喪是什麼意思

蘇子望著眼前“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赤壁,禁不住感慨道:“人生如夢”;或許在我們第一眼看到這個世界時,便已然是夢中人了。

夢中不知身是客,醒來萬事已皆空。夢醒的那一刻,就是歸去的時候。生老病死,所有人類都逃不過去。

中國自古以“逝者為大”,認為“死”是另一種“活著”。

所以人之將死,家人就要為其備好“死後”的諸多事宜。

在另一個世界如何生存?帶哪些東西?需要忌諱什麼?都要考慮,都要準備。

由此,便誕生了一整套的喪葬習俗。雖然各地做法不同,其中卻大都有讓子女

“摔瓦盆”

這一項。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那麼,這麼做到底有何寓意?此習俗又是從何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送喪的習俗,以及為何要“摔瓦盆”?

古人的“送喪”習俗

送喪,為逝者送上最後一程。喪葬文化,是中華文明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理念。經後人完善,成為一整套完整的儀式。

儀式分十個步驟,分別是停屍、報喪、招魂送魂、做“七”、弔唁、入殮、喪服、出生擇日、哭喪、下葬。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停屍,在逝者的最後階段,家人將其移到靈床上,所有人圍繞逝者,陪其度過最後時間。

人嚥氣後便要報喪,告知親友逝者已逝。隨後,每逢七天一祭,直到四十九天才結束。

倘若客死他鄉,則需舉辦“招魂”儀式。據文獻記載,所謂“招魂”,就是拿死者的衣服面向北方呼叫,一般連叫三聲。

死者聽到聲音會返回衣服,三聲叫完後,便將衣服蓋在死者的身上,寓意“魂魄歸位”。

至於“弔唁”,最早的做法是,帶著贈送死者的衣被,在上懸掛有“某某致”字樣的紙條,現在,則多送花。穿孝服,是喪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出自周禮。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出喪擇日,需要慎重對待。按照過去的說法,人若在“剛日”死去,則需在“柔日”下葬,反之亦然,剛柔並濟,才能為子孫保得平安。

哭喪,伴隨著整個喪葬儀式。人死不能復生,子女們自然心情悲痛,要將內心的痛苦發洩出來,透過震天的哭聲是最好的方式。當然,也有子女受不了一直哭,會請人幫哭,

最後一個環節則是下葬,作為死者停留在陽間的最後時刻,也是親人能夠看見逝者的最後一面,要鄭重對待,

“摔瓦罐”就是在這個時刻進行的。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下葬與“摔瓦罐”

“摔瓦罐”,又稱“頂老盆”

。起棺時,由家中長子將準備好的瓦罐摔在地上(地上會事先備一個石頭),瓦罐摔的越碎則寓意越好,若是沒能摔碎,不可撿起來複摔,要由抬棺者用腳將其踩碎。

關於“摔瓦罐”的由來,有很多說法,這裡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話說,陶業的祖師爺陶朱公

范蠡

,一生堪稱傳奇,年老卻膝下無子。一次召集眾人,談到自己家業該交給誰時,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說道:“人在物在,人去物去”。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范蠡一聽,覺得此人絕非“池中之魚”,便決定將自己的家業交由這個年輕人,讓他在自己的葬禮上將“老盆”摔碎。

由此,“摔老盆”,就代表著接管家產。

再加上古代“長幼有序”的規定,家產都由長子繼承,於是“摔瓦罐”之人,則必須是

嫡長子

。今人當然不會如此講究,只不過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規矩罷了。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迷信的說法;人到了陰間,不僅會面對孟婆,還會面對“王媽媽”,若是被“王媽媽”瞧見,就會被其灌注迷魂湯。

喝了迷魂湯,就沒辦法重新投胎,於是要在瓦盆底部鑽幾個孔,讓迷魂湯漏下去,好叫逝者安心投胎做人。

古代農村送葬,後代為何要摔瓦盆?並非迷信,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這些說法並非迷信,而是老祖宗傳下的講究,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祝願。

昔日的音容笑貌,從此再也不見。一念及此,便是悲從中來。為了安慰逝者家屬,用這些善意的謊言、一系列的儀式,或可消減幾分痛楚。想到逝去的親人以另一種形式活著,就會心安幾分。

結語

喪親之痛,大概是這世上最讓人難以釋懷的一種痛苦了。慰藉死者的在天之靈,讓生者心安,鄭重的儀式是必要的。

“摔瓦盆”是其中一項,不僅在於其寓意,更在於其代表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自古以來“孝道”的傳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