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簡介正心正舉竊格瓦拉最後選擇了打工,其實是一種對抗虛無的自我救贖,他比那些叫囂繼續沉淪的網友要勇敢得多,他在認識到生命的無意義之後,為了活下去而選擇妥協是一種對抗生命虛無的新生,相當於他完成了人生之螺旋上升的一環

認虛無切一切有什麼意思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人在中觀世界有沒有資格去思考宏觀與微觀的問題?

宇宙在不斷膨脹的同時會坍縮嗎?

DNA的左螺旋和右螺旋該如何區分,人為什麼能分辨它們?

這些是最關乎我們生命本質的問題,但又好似離我們最遠,這是因為我們囿於中觀世界。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生活在中觀世界中是安全的,但同時也是有侷限的。

人在中觀世界中吃飯、睡覺、戀愛、繁衍,這是我們認為的生活。

當我們在忙於生活的時候,我們對自己和世界是一無所知的,只有當人們有了閒暇從生活的忙碌中抽出,才能感受人與宇宙萬物的存在。

在中觀世界,我們為了有序、為了讓更多的人有事做,為每個問題尋找它相對應的答案。但是一旦放眼於宏觀宇宙或微觀生物,許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至少目前沒有。

於是我們開始對浩渺的宇宙感到茫然,對自身的存在開始懷疑,在一再地拷問與思考之後,我們不得不敗下陣來,我們灰溜溜地逃回到中觀世界中繼續生活。

內觀己心

但是即便在吃飯睡覺的中觀世界生活,我們仍然難逃虛無感對我們的侵蝕。

因為虛無不僅來源於思考,它還是一種像空氣一般伴隨著呼吸就會潛入靈魂的一種生命共振。

當有哲學家說出“上帝死了”、“最高價值喪失價值”而需要“重估一切價值”,虛無成了一種主義,所有的門徒好似有了共同的語言。

虛無主義者認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荒謬有相當深刻透徹的認知,虛無主義者是洞穿了真相的人不至於繼續呆萌蠢賤。虛無主義者解構了已有的價值體系和意義體系,洞悉了價值的缺乏根據和意義的完全闕如,看穿了價值的無價值和意義的無意義,看透了世界和生命的荒謬本質。

人自身的價值在虛無主義中被重新發現。

但是,主義只作為一種特殊,是由普遍中生出,所以,即使你不是虛無主義者,即使你不懂得虛無主義的哲學含義,你仍然在體驗著虛無。

外察世界

虛無會帶來什麼?

虛無讓人在發現自身的同時也在遺棄自身,它讓人墮落,甚至走向自我毀滅。

虛無讓人覺得生活無意義,隨之而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而生活,遂心生絕望。

日本作家太宰治寫了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人間失格”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

太宰治將他的一生化身為《人間失格》中的男主角大庭葉藏——家中幼子,父親嚴厲,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自認為天生是個“邊緣人”,攜女優自殺,未遂後獲教唆殺人罪而入獄。身患疾病,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都是在世間苟延殘喘。他在沉湎中不斷墮落,沉湎藥物、不斷換女伴、自殺多次……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院。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而太宰治本人也在寫完這部用滴血的靈魂寫出的遺作之後投水自殺。

他的一生也正如《人間失格》裡所寫的那樣:“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

啟迪多元思維

誠然,凡人多是看到了虛無的消極意義,但是虛無在作為虛偽的樂觀主義被感受到,恰是另一種生命得以覺醒的開始。

曾經在江湖傳頌久遠的偷電瓶車的“竊格瓦拉”去餐廳打工了,逐漸淡出了江湖。

他說的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被網友改成眾多版本,一時之間成為網紅,他後來還成為某戒賭吧的代言人。眾多網友將他視為對抗資本主義勞動力剝削的無產者發聲的“精神領袖”,可是,他出獄之後還是去餐廳打工了,人們大呼“精神信仰”崩塌,失去了遊戲人生的最後支柱。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局外的我們只把這種網路的一時喧騰當笑話或者一場鬧劇看待,但他的確是現代人表現虛無的一種代表。

偷電瓶車賊之所以被稱作“竊格瓦拉”,將其指向切·格瓦拉,除了調侃之外,我們不妨看其背後的隱喻——他們都具有挑戰現實的革命精神,用一句話不經意間就戳破了現實的肥皂泡。

不願意打工或許只是以“竊格瓦拉”為代表的身為社會底層人的一種怠惰生活方式,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自我的沉淪。網友們有意無意的推崇是因為他說出了眾多人的心聲,更多的人在經歷過生活的無意義之後,是放縱自我,或者像太宰治那樣為了“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而一再墮落。

正心正舉

竊格瓦拉最後選擇了打工,其實是一種對抗虛無的自我救贖,他比那些叫囂繼續沉淪的網友要勇敢得多,他在認識到生命的無意義之後,為了活下去而選擇妥協是一種對抗生命虛無的新生,相當於他完成了人生之螺旋上升的一環。竊格瓦拉的再就業,實際上是找到了新的生活意義,起碼是活下去的意義。

我們必須要從虛無中得到意義,但是我們不要被虛無打倒。

我們思索人生的無意義是為了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讓我們用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無需對抗虛無,當我們能與它並肩而行,當虛無變成一種常態,也許它就不是那麼具有殺傷力。因為我們總是在想要與得到、得到與虛無之間不斷地交替迴圈,這就構成了我們生命的所有意義。

撥迷見智

尼采將基督教視為虛無的宗教,

認為它不關注現實生活,而在乎假設的死後生活,如末日審判。他認為虛無主義是人們意識到“上帝死了”所導致的,並強調人們應透過重新賦予生活意義來克服它。

海德格爾將虛無主義稱為

“這樣的存在什麼都不剩”,並認為虛無主義基於將存在縮減至純粹價值。

薩特則認為

虛無並不是像海德格爾認為的是哲人的玄思妙想,而應是每個人每一天像體驗朝陽落日一般的生活經歷。

為什麼你會經常感到虛無?

開啟自在之門

虛無並沒有那麼縹緲無依,它存在於我們每一次的慾望滿足之後,每一次失落的心情中,每一次生命遭受的重創之後。

哪怕一個孩童都還在經受著玩具被摔壞了之後帶來的虛無感。

虛無意味著存在,意味著生命重新點燃熱情的前奏。我們在感受到虛無之後而不至於墮落,我們的生命也會被虛無填充而更加豐富,我們有了更多與同樣感到虛無的人的共識,我們也會因此更懂得他人,也就更懂得人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