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簡介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

土豆變黑怎麼辦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相信看過《少年包青天》還是看關於大宋的電視劇,感覺大宋雖然人才濟濟,但是跟遼國打仗敗多勝少,更多的是破財消災,給遼國歲幣、絲綢簽訂和約。同時也看到我們宋朝軍隊很差,奸佞當道,沒有大遼的那種上下一心。其實大宋對遼國的畏懼並不是一直存在的,相反在北宋開國的時候大宋軍隊都是主動出擊的。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公元960年,後周禁軍首領趙匡胤因恭帝年幼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吸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慘痛教訓,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雖然“杯酒釋兵權”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但是這令北宋的軍事接連受挫,特別是對西夏、遼國的戰爭更是敗多勝少。

北宋剛建立的時候,疆域基本上就是承襲於後周,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和淮河地區,宋太祖決定採用先南後北完成統一大業。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武平。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南方平定之後,在北伐大業尚未開始太祖皇帝就駕崩了,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視為太宗。太宗穩固統治地位後,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王錢弘俶於978年歸降,其後再於979年滅亡北漢。滅掉北漢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幽雲十六州。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燕雲十六州又稱燕薊十六州或燕雲之地,古中國地理名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薊節度使所轄的燕、薊等十一州,與河東節度使所轄的雲、蔚等五州。

燕雲十六州東西寬約6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總面積約120,000平方公里。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中原政府自秦漢以來控制及據中國東北至長城一帶最重要。

後晉皇帝石敬瑭(原為後唐河東節度使)於936年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扶植其建立後晉,契丹首領耶律德光與石敬瑭結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能將燕雲十六州完全收復,割讓燕雲十六州,期間雖瀛、莫被收復,中原政權感受強大的威嚇,持續長達近二百年。

當時的太宗皇帝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進攻燕京。結果在幽州外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遭遇慘敗。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自己被耶律休哥射傷,乘驢車逃走。北宋抗遼名將楊業也在此次北伐中力盡被俘,絕食殉國。晚年舊瘡發作,痛苦殊甚,多年後因箭瘡而崩。

太宗死後,真宗趙恆接替即位。真宗奉行太宗的黃老政治,無所作為。自從雍熙北伐之後,遼朝就經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剛巧遼大將蕭撻凜中了宋軍的床子弩而亡,

遼軍士氣大挫, 遼見勝利無望,

便與北宋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簽訂和約之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120多年)不再有大規模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

遼朝末年,女真崛起並聯合北宋聯合攻打遼國。當時的皇帝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他看到遼國被金國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但宋朝軍隊卻被遼國殘兵窮寇打得大敗。最後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並剋扣營、平、灤三州。估計金國也看到了大宋王朝的腐朽無戰鬥力,宣和七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這次宋朝就沒這麼幸運了,直接被金國攻下了國都汴梁。徽、欽二帝被金太宗所廢,貶為庶人,最後客死異鄉五國城。金國擄走皇室成員,王妃、公主淪為娼妓,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為何北宋一直畏懼大遼?真相原來是這樣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立。跟北宋相比,南宋疆域退居秦嶺、淮河以南,對金國一直畏懼,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取偏安一隅的江山。

Top